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Apple的供應鏈管理(以2022.05.06經濟日報系列報導內容整理) - Coggle Diagram
Apple的供應鏈管理(以2022.05.06經濟日報系列報導內容整理)
策略:分散供應鏈
布局
生態系統
Apple會培養新供應商,但既有供應商(已取得訂單者)都很低調
潛在中國供應商藉由高調宣傳進入中國資本市場
Apple為了中國大陸市場,將訂單餵給立訊,預期會影響和碩及緯創訂單,且立訊將擠下和碩,成為蘋果代工二哥。
iphone組裝
Apple持續分散供應鏈,
鴻海在iphone供應鏈市佔將由六至七成降至50%,陸廠佔三到四成。
立訊加入前:鴻海佔六至七成;和碩佔二至三成;緯創佔10%。立訊加入後,大摩預測:鴻海由76%降至68%,和碩由19%成長至24%,緯創由2%降至0%,立訊由3%成長至9%。
陸廠原以Apple穿戴式產品為主攻,侵蝕原台廠訂單,未來將往價值
立訊近年來強勢擠下瑞聲和英業達在蘋果供應鏈的位置,向市場證明其發展快速和積極。
立訊和陸廠的(成本)競爭優勢
政府補助、獎勵
在中國A股市場的籌資機會
在地市場產品,在地製造,藉以規避中美貿易戰
立訊建立自己的零組件生態系統
台廠競爭優勢
技術能力
品質
良率掌握佳
有完整的電子產業供應鏈,可上、下游整合。
地點
台商在台灣
台商在中國
台商在台、中以外地區
緯創在印度
鴻海在越南、印度、墨西哥
聚落
庫存政策
轉型
鴻海:
「3+3」轉型升級策略,擺脫代工廠長期低毛利率局面。
三大核心技術: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
三大新興產業:電動車、機器人、數位健康
鴻海可望藉由電動車產業率先在紅色供應鏈圍攻中突圍、做出差異化、注入新成長動能。
競爭優勢
營運本地化(BOL)模式:
很多國家陸續與鴻海合作。
軟硬體能力
垂直整合
MIH電動車開放平台
目前有2200家會員
規模優勢
Time to Market
很快將產品推到市場
Time to Cost
速度
MIH平台可加快電動車推出市場的速度(4年變2年)
模組化
模組可以再利用、使成本更降低。
包括電動車零組件供應、整車組裝
和碩:
電動車領域;元宇宙
聚焦電控領域
集團現有技術、強項的延伸
打入特斯拉供應鏈
在北美擴廠就近服務客戶
積極拓展電動機車與電動腳踏車客源
APPLE的MR頭戴裝置組裝訂單由和碩拿下
優勢:軟體
多年來累積在全球各地製造及國際貿易經驗
蘋果供應鏈
美律
與立訊結盟合作,可拿到其他陸系品牌訂單。
積極耕耘非手機的娛樂性耳機產品線與真無線藍芽耳機(TWS)。
鴻準
進軍生技醫療及電動車領域。
可成
專注筆電機殼本業
深耕毛利率更高的電競筆電機殼
跨足新能源、醫療、車用等產業
內部目標:未來3-5年內,提高非資通訊營收比重達10%以上。
大立光
車用、VCM(音圈馬達)綑綁鏡頭整合方案、醫療等
玉晶光
VR/AR等鏡頭應用
緯創
跨入智慧醫療與車用電子等領域,目前以車用電子投資金額最大。
主軸:利用老二牽制老大、延攬老三制衡老二
能力
溝通
觀察趨勢
ESG:Apple 2030年對供應鏈和產品要實現100%碳中和。
美中關係惡化,關稅風險提升,陸廠也可能須考慮於海外設廠,增加成本、不利營運。
應變
整合
案例1.立訊精密2021年營收YOY+66.6%,淨利潤YOY-2.12%。原因:轉投資「手機精密顯示結構模組」廠,前期投入大、物料成本佔比高,影響利潤。
案例2.藍思科技(手機玻璃):2021淨利潤YOY-59%-51%,原因為:限電、缺料、新產品研發、響應共同富裕;收購可成泰州廠後,配合客戶新立項的研發項目較多,人力成本、研發費用上升,影響營利水平。
鴻海有垂直整合優勢、和碩則無,將勢立訊中期挑戰的目標。
立訊入股和碩旗下金屬機殼廠鎧勝,補足產線需求。
人員特質
技術、製造KNOWHOW
良率
良率差,即使營收增加,也賺不了錢。
規格
縮短製造組裝的學習曲線
設計、開發能力
資本能力,且以技術能力為基礎
及時將產品推到市場的能力
Time to Market
Time to Volume
發展機會
人才
區位
小摩認為1.蘋果欲創造陸廠、非陸廠兩大供應鏈,則鴻海和立訊並存,鴻海扮演蘋果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海外供應鏈的關鍵角色,立訊等陸廠則提升蘋果供應鏈在中國大陸製造的市佔。
小摩認為2.若蘋果期望將供應鏈深植在中國大陸,鴻海在未來五年將流失更多市佔。
廠商關係
Apple重視產業紀律
定義
工具
範圍
規劃
採購
物流
供應鏈價值分析
市場因素
iPhone12零組件各國供應鏈佔成本比重
美廠:25.6%
日商:13.2%
台廠:12.1%
紅色供應鏈:4.7%
立訊、藍思、歌爾聲學陷入營收成長、獲利衰退窘境,被戲稱「蘋果三傻」
歐洲及其他等國:17.1%
韓商:27.3%
智慧手機銷售年成長率只剩3%-4%,不如以往7%-8%、甚至10%榮景。
蘋果2022Q1會計年度(2021.10-12),營收、獲利皆創新高。(引進新廠商,對供應鏈擰毛巾)
個別廠商
以iPhone13供應鏈為例,台廠穩居四大項主力:
晶片代工:台積電
鏡頭:大立光、玉晶光
機殼:鴻準
組裝:鴻海、和碩
受疫情影響,打亂供應鏈調度、智慧手機銷售疲軟,指標零組件廠2021年財報表現不佳。同業間殺價競爭劇烈。
大立光
稅後純益YOY-24%
毛利率59.94%,六年來低點
玉晶光
獲利YOY-24.8%
毛利率年減少8%,為35.36%,
為2017年轉虧為盈以來新低。
舜宇
下半年稅後純益較上半年下滑14.4%
毛利率較上半年下滑3.55%,為21.45%
可成
2019開始,受蘋果不斷對供應鏈砍價壓力,
毛利率大挑水,從40-50%,降至22-25%。
出售泰州廠後,2021年毛利率回到33.02%,為三年來新高。
美律
營收年增5%
毛利率12.09%,年減0.45%
純益年減14.6%
獲利衰退原因
主因:IC缺料,使出或受影響
次要原因:紅色供應鏈威脅
風險管理
斷鏈風險
文化差異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