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徐蔓的英國社會課 - Coggle Diagram
徐蔓的英國社會課
英國地理
氣候
洋流
英國的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
濕 溫
溫度
台灣20度
英國10度
雨量
台灣1500~2000
雨林
英國600~1500
樹
地形
英格蘭大部分地區為平原
英國最高的山在蘇格蘭 大約海拔1400公尺 約半個玉山
水文
英國整體河道分布平均 但都偏短 所以無法運輸 只能挖運河
蘇格蘭與英格蘭
城市
英格蘭比較多都市
約克跟美國的紐約有一腿
英國歷史
年表
史前史
羅馬時代
盎格魯薩克遜時代
中世紀
近代史
諾曼王朝(1066-1135)
安茹王朝(別稱:金雀花王朝)(1154—1399)
都鐸王朝
AD10-17
787年 斯堪地那維亞的維京人開始入侵
664年 惠特比宗教會議 英格蘭開始採用羅馬教會禮儀
500年 七國時代開始
449年 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和弗里斯蘭人開始占領不列顛 古英語開始形成
AD5-10
維京人入侵和英格蘭統一
丹麥王朝和威塞克斯復辟
前55年 羅馬將軍凱撒入侵不列顛
前54年 羅馬將軍凱撒第二次入侵不列顛 這兩次入侵稱爲「凱撒入侵不列顛」
43年 克勞狄一世將不列顛併入羅馬帝國
122年 哈德良長城開始建造
383年 羅馬人開始撤出不列顛
BC1-AD4
公元前2000年 凱爾特人出現在布列塔尼半島
前900年凱爾特人出現在英格蘭及愛爾蘭 文明出現
BC20-9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B%B1%E5%9C%8B%E6%AD%B7%E5%8F%B2%E5%B9%B4%E8%A1%A8
怎麼學英國史
缺乏實際優勢時創造出人為優勢
與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對受競爭
在多方混戰中保持不敗
低成本下的擴張
成功的"失敗管理"
抓住機會 掌握優勢
英國巔峰時期
英國巔峰期的工業產值是世界的一半
世界有4/1都是英國人
國土比所有國家都大(3500萬平方公里)
現在用英文的國家都是英國之前的殖民地
現在世界各地的經濟作物(可可 長絨棉)都是英國人引種的
英國是現代社會原型庫
議會制度
陪審團
股份制公司
現代工廠
中央銀行
制度精神
英國曾經立法設了一個全民食魚日 目的是推動身為海島的英國 讓英國人跟海洋聯繫在一起
之後漁業發展起來 一代又一代的水手就這樣影響了英國有關與海洋的各種技術 包誇讓英國成為世界中心的造船技術
工業革命
英式戰爭
帝國
英式外交
海外擴張
海權
制度
英國為什麼分成四塊
歷史
凱爾特人登島
羅馬人侵略大不列顛島的南部
凱爾特人被趕去北方
羅馬人建立長城阻擋凱爾特人(英格蘭與蘇格蘭的界線)
羅馬帝國撤退
日耳曼人侵略
凱爾特人反抗 但還是有一些日耳曼人最後成為英格蘭人的祖先
諾曼人入侵
最後分成四個地區 英格蘭 蘇格蘭 威爾斯 愛爾蘭
之後英格蘭與威爾斯簽訂聯合協議 然後也跟蘇格蘭 愛爾蘭簽訂聯合協議 最後愛爾蘭南部脫離了英國後獨立 剩下北愛爾蘭還留在英國
大憲章
歷史
1215年
約翰王為了支付戰爭費用
將賦稅強加在貴族身上
如過有貴族不願意支付 約翰王會強制沒收他們的財產
貴族們要求約翰王守法 但約翰王拒絕
貴族們攻下倫敦 強迫約翰王進行談判
談判結果經由國王的書記官記錄下之後 成為了大憲章
歷史上第一次規定國王必須和人民一樣守法
1508 大憲章出版時 它成為英國律師都必須研究的法律
之後英國人們重複的確認大憲章 使大憲章得到加強
意義
限制國王
保障貴族
裡面提到"人人平等"
之後有很多人拿大憲章去抗爭 爭取權益
最後被當作自由的象徵
體現出一種制度精神
其他國家遇到獨裁國王會麼辦?
換一個國王
那英國呢?
建立一個法律
思考方式不一樣
給後人的一個發力點
如果後人不承認 那大憲章也只是一張廢紙
強調制度
自約翰王以後 英格蘭的國王都需要承認大憲章 才會被貴族承認
宗教改革
羅馬天主教
人類因為是亞當與夏娃的後代 所以需要透過贖罪
才能上天堂 不然都要下地獄
贖罪眷
原理(?)
那些聖人 殉道者生前累積的功德太多(多到滿出來)
滿出來的功德被累積在較會裡面
如果信徒想要贖罪 就可以去購買這些前人留下來的功德 免除自己的罪孽
歷史/各種不同的贖罪眷
一開始贖罪眷只能贖活人的罪
到了十五世紀開始教會就出了可以贖死人罪的贖罪眷(讓在煉獄中的人前往天堂)
整個歐洲的流行贖罪眷
教會為了修繕聖彼得大教堂 販賣了限量版贖罪眷
波西米亞的教士胡斯每天批評贖罪眷 然後就被抓起來燒死了
波西米亞人發動起義 持續十幾年的胡斯戰爭
德國的馬丁 路德無意間看到了胡斯的著作 讓他領悟了真理"人只要信仰上帝便能得救"
馬丁把他所寫的"九十五條論鋼"貼在教堂門口 大肆批評天主教
九十五條論鋼席捲歐洲 逐漸把天主教區分成新教與舊教兩個陣營
兩教觸發戰爭 也就是當時歐洲的三十年戰爭
評定能不能上天堂的人 是教會中的神父
教會推從懺悔的方式來贖罪(包括祈禱 朝聖 齋戒等)
因為教會沒錢 教會開始賣聖人的遺物(耶穌的裹屍布等)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法國 聖巴托羅繆之夜
瑞典 瑞典雞尾酒
英國的宗教改革為什麼沒有大出血?
亨利八世國王發動英國宗教革命
他制定兩條規則
一 英國教會不再聽從羅馬的教皇 聽英國國王的(脫離羅馬天主教 變成英國國教)
二 天主教的土地規英國國王所有
他是用程序啟動宗教改革 而歐洲是用權力
宗教改革的力量大部分被英國的制度 程序吸收了
讓天主教與新教共存
大航海時代
歷史
因為自身海軍等資源沒有比葡萄牙 西班牙來的充足 所以英國沒有發生正面衝突
英國決定往西北 東北方向探索 希望從北邊探索出一條往東方的貿易航道
1553年 英國女王瑪麗一世派遣了一支由三條船組成的船隊 探險東北航線
途中遇到風暴 一隻船被吹離的船隊 其他船繼續往東北前進
雖然已經到了北冰洋 但受大西洋暖流的引響
貿易大三角
概念
英國把酒 槍枝 工業品賣給非洲換取奴隸
然後把奴隸運到美洲換取糖 菸草等農產品
英國特別的地方
整個關於美洲的貿易其實都是對美洲開發
不只單向輸出 會買也會賣
把自己當作便利商店 把世界各地的商品賣出去
工業革命
出發點
整個歐洲當時苦於沒有能源(電力)所以期望有一個可以製造出無限能源的機器(蒸汽機)
起初有出現機器代替人力的東西 最有名莫過於飛梭織布器
大三角貿易 宗教改革 英法戰爭等其實都可以連到工業革命
因為英國對於制度的修改並沒有大出血 所以人名信任政府 自然也願意納稅讓政府做更多事
主要原因是因為光榮革命 有大憲章 人民可以更有保障 有可以反抗的權力
專利 用於保障發明家的權利 也是瓦特留在英國的一大原因
專利本生就是一個推動發明家的制度 也是為什麼"全世界都需要天才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留下天才 "
"上帝創造了世界 而牛頓讓人知道了上帝創造世界的方式"
牛頓當然是工業革命的一環 他以前一些看似無解的問題都有了答案
他的書也推動了當時人們對於知識的進一步了解
1727年 牛頓去世 英國用國葬儀式為他安葬在威斯敏思大教堂 威斯敏思大教堂其實是王公貴族的安葬地 而牛頓成為第一個安葬在威斯敏思大教堂的科學家
歷史
瓦特當時喪妻還有六個兒女要養 原本計畫去俄國工作 是博爾特找到了他必將他留下
他們在一個小五金行工廠中發明蒸汽機(其實當時已經有蒸汽機了 只是當時的蒸汽機非常耗炭且粗糙)
改變
後來人們把瓦特的蒸汽機當作工業革命的代表物 而瓦特則被後人們稱作"工業革命之父"
新的生產組織型態也隨著工業革命的出現而誕生 就是現在所謂的"生產工業化" 原先由一個人負責完成全部 變成一個人做特定部分的工作
整個工業革命都在改變英國原有的生活方式 思考模式 生產方式 甚至是全世界
國富論
亞當 斯密
認為人類所有的經濟活動主要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
但即使是個人利益 也會不知不覺推動社會(市場供求規律) 也就是自由競爭
他認為自由競爭會比國家主張的發展帶來更多經濟
英法戰爭
拿破崙
滑鐵盧 (英法戰爭 是1815年6月18日大英帝國、荷蘭聯合王國、普魯士王國共同對抗法蘭西第一帝國)
他發現英國因為工業革命而科技發展比法國快 衣服、槍枝都是英國做的 所以整個戰爭基本上是法國買英國的產品打英國 英國只會越來越有錢
在滑鐵盧戰爭中被威靈頓擊敗
火車
1814年 第一台蒸汽火車頭在英國被發明
1851年 全英國已經有22條鐵路網
歐洲原本像是一個沒有血管的人 直到英國發明了蒸氣火車跟鐵路 彷彿被賦予了血管讓整個歐洲經濟更加高漲
地鐵
原本這項企劃是不被看好的 但沒人想可以如此成功
1863年1月10日 30000人在倫敦地下試乘了四英尺長的地鐵 也是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試乘
查爾森 皮爾斯想到了這個企劃並且1840-1850年都不停說服當局開設地下鐵路
原本挖地鐵的方式是把路挖空之後再封頂 但之後因為會嚴重破壞地上建築 所以改變形式 到地下深處挖了更不會影響民眾的鐵道 在這個挖掘地鐵個過程中 他們也挖到了很多二戰留下來遺產
後來地鐵也加上了防空洞這個功用
萬博
博覽會的意義
證明自己國家的強大之處
起源
英國為什麼只辦一場博覽會?
因為辦博覽會本身就是虧錢 英國炫耀完之後 法國就也想跟世界宣示自己的強大 於是就連辦了五場的虧錢博覽會
原本只是英國商人的集會 直到英國提出這個理論並實踐了一次(展品都是當代先進的科技產物) 但之後博覽會都法國做了(之後都是藝術展品)
生活影片
英國生活環境
治安
夜晚相對危險
小偷
門窗
飲食
外食貴(11~35英鎊)
自己煮便宜很多
語言
中文使用者少
亞洲節日不重視
氣候
日照短
寒冷
特殊地點
倫敦
白金漢宮
大笨鐘
博物館
巨石陣
牛津
牛津大學
約克
石造建築
劍橋
劍橋大學
英國皇室對現在的影響
大英國協
國外代理元首
加拿大元首(不是杜魯道而是佩迪)
如果要比喻的話 佩迪就像媽祖一樣 雖然整體管理是杜魯道 但實際元首是佩迪(就是花錢養代理人的感覺)
概念/歷史
當時日不落帝國擁有地球四分之一的領土 迎來了巔峰期 但經歷過一戰之後 英國元氣大損 再加上大蕭條 英國也開始思考要不要放下這些殖民地
1931年 英國議會通過"西敏寺法案" 不再干涉這些自治區的內政 除了愛爾蘭徹底與英國切割之外 其他國家都欣然加入"大英國協" 承襲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同時也效忠於英國女王
他們決定讓六個白人自治區脫離英國(分別是加拿大 澳洲 愛爾蘭 南非等)
脫離大英國協或保持現狀
脫離大英國協的優劣勢
優勢
可以不用效忠於英國女王 同時也可以脫離君主立憲制
劣勢
皇室是一種特色?
很多之前的與原住民的條約都要重來
保持現狀的優劣勢
劣勢
依然受到英國的限制
優勢
保持皇室這個特色
有一個大於政治的代表
澳洲人都是英國罪犯的後代?
歷史
18 19世紀 英國開始大使用這種刑罰 最初只是英國皇室給予犯人的一種恩典 之後就直接寫入了英國法律裡面
早在古羅馬時期 就存在"流放"這項刑罰 是僅次於死刑的刑罰
最早英國是將犯人流放到北美殖民地 但是在1779年美國獨立後 那些農場主就不願再引入英國罪犯當作勞動力了 因為非洲的原住民更便宜
英國看美國沒辦法流放罪犯 就轉向考慮加拿大 但是因為加拿大離美國太近 怕英國的罪犯跟著反英 就放棄了這個選擇
於是英國看向了澳洲這片尚未開放的土地 所以決定將罪犯流放到那裏
當時英國人滿為患 英國法律非常嚴酷(當時有超過兩千多條最會判死刑) 英國政府就將死刑犯放逐到英國 但是因為犯人在奧至歐的待遇太好(甚至比英國的一些工人還好)因此很多囚犯長期定居在那裏
之後英國推動鼓勵自主移民 也發放了很多移民福利1850年 澳洲發現黃金 導致爆發了一批移民潮
其實現在只有20%的澳洲人是英國罪犯的後裔 也不要戴特殊的濾淨去看澳洲人
老師的心智圖
https://coggle.it/diagram/Yp1NczctkO-alv1N/t/%E8%8B%B1%E5%9C%8B%E7%A4%BE%E6%9C%83%E8%AA%B2%E5%85%AC%E9%96%8B%E7%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