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史子集概說
定義:中國古籍案內容區分四大部類
經學的成立
西晉 荀勖(ㄒㄩˋ) 中經新簿
甲部錄 經書
乙部錄 子書
丙部錄 史書
丁部錄 詩賦
東晉 李充 晉元帝四部書目
史書 改入乙部
子書改入丙部
四部體制最終版—隋書 經籍志
將甲乙丙丁四部書正式標注 經、史、子、集
清代 四庫全書
將書籍分類
特殊處:
子部 小說類 不收章回小說
集部 詞曲類 不收雜劇、傳奇
漢武帝後
研究經學:意旨研究儒家重要經典
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首見於 莊子天運篇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秦始皇 焚書坑儒
剩五經:詩、書、禮(儀禮)、易、春秋
唐太宗 命孔穎達編纂 五經正義
周易正義、尚書正義、毛詩正義、禮記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正義、春秋左傳正義
宋代 朱熹 完成十三經
十三經
詩經
異稱
尚書
易經
儀禮
詩、詩三百
時代
西周初年~春秋中葉
非一時一人之作
內容
特色與價值
1.漢代傳詩有四家:
今文:齊、魯、韓→已亡佚不傳
古文:毛詩
2.六義:
(1)體裁:賦、比、興
(2)性質與內容:風(各國民謠)、雅(朝會宴饗的樂詩)、頌(宗廟祭祀歌舞的音樂)
1.中國北方文學代表
2.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3.中國詩歌鼻祖
4.中國韻文之組
特色與價值
時代
異稱
內容
書、書經
上古史書
上起唐堯,下迄春秋秦穆公
1.含虞夏書、商書、周書
2.體例:典、謨、訓、詁、誓、命
3.漢代分為今古文:
(1)今文尚書:以隸書書寫
(2)古文尚書:以先秦篆字書寫,到永嘉之亂,全部亡佚
(3)偽古文尚書
了解先秦古史最重要典籍
周禮
時代
內容
異稱
特色與價值
易、周易
1.經→西周初年
2.傳→春秋時代
東漢 班固
1.八卦,伏羲氏所畫
2.六十四卦,周文王,並作卦辭、爻(ㄧㄠˊ)辭→易的經
3.易傳—十翼,孔子
4.卦爻、八卦、六十四卦在易經中為卦象,屬於符號
5.卦辭、爻辭、十翼,解釋象的,屬於文字
1.東漢 鄭玄 易有簡易、不易、變易三義
2.卦辭、爻辭→周代的筮書,用於卜筮
3.易傳→為義理、哲學的探究
4.最早哲理書
內容
特色與價值
時代
異稱
禮、士禮
記載古代貴族的人生禮儀,、社交與政治、外交活動
→了解傳統習俗重要著作
約孔子前後
1.了解古代文化
2.了解古禮因革損益(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根據所需而增之或減之)
時代
內容
異稱
特色與價值
周官
周代周公所訂定
1.屬古文經,本名周官,即周代統治天下所設的職官紀錄
2.記載周公訂定的制度
3.分六部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以亡佚,後以考工記補入)
1.了解先秦政治制度
2.考工記,最早手工業技術文獻
禮記
時代
內容
異稱
特色與價值
記、小戴記
先秦、漢初間儒者著作
1.原意為「禮之記」,禮指儀禮,記為補充資料
2.漢代經師傳授禮時,會選擇若干篇當作補充教材
如:戴德—大戴記、戴聖—小戴記
3.言哲理、論政治制度、記禮樂器物、述生活儀節,為儒家重要典籍
1.五經正義中,與易、書、詩、春秋並列,獲得經的地位
2.研究儒家禮志主義與人格教育的重要典籍
3.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時代
內容
異稱
特色與價值
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
司馬遷認為作者是魯君子左丘明
起自魯隱公,迄於哀公
1.孔子作春秋。左丘明論其本事作傳
2.以史實印證、闡發、補充,訂正春秋經,以敘事為主
3.以編年記事,魯史為中心
1.春秋時代最為成熟的歷史散文
2.晉 范甯評「艷而富(文辭優美,記事較多),其失也巫(多敘鬼神之事,預言禍福)」
時代
內容
異稱
特色與價值
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
公羊高子孫口傳,後至漢景帝共同寫定
1.解釋春秋經文義例為主
2.以問答方式逐字析論
1.最能闡發春秋的微言大義
2.是春秋三傳中最早立於學官的典籍
3.晉 范甯 評「辯而裁(說理明辨清晰,篇幅精要合宜),其失也俗(文章言拙寡味)」
時代
內容
異稱
特色與價值
春秋穀梁傳、穀梁春秋
戰國 穀梁赤所做
與公羊傳相似
1.屬於今文學派、同講微言大義、多採問答、以解釋經義為主
2.就經文逐字析論
1.常與公羊傳相提並論
2.晉 范甯評「清而婉(文辭清通而含蓄),其失也短(傳經義不豐富)」
孝經
時代
內容
特色與價值
1.含孝的重要性、步驟、要點、功效、各階層不同的行孝方式
2.以孝代替孔子的仁,作為道德標準
3.改儒家的禮治、德治為孝治
相傳曾參(曾子)所作,或是其門人
1.漢以後多重視孝經引為治民的工具
2.唐玄宗「御注孝經」
爾雅
時代
內容
特色與價值
論語
時代
內容
異稱
特色與價值
孟子
內容
時代
特色與價值
雜採數代、多家的訓詁資料。歷經多次編纂
1.整理古今異言、各地方言,以周王朝的標準語音加以訓釋,以達統一殊文異語
2.內容:解說天文、地理、宮室、器物、鳥獸、草木、蟲魚等實務名稱
1.有解經性質,又類似今日的辭典
2.最早的訓詁寶典
論、語
孔門弟子與再傳弟子所記
1.有孔子應答之辭,也有孔子自言與弟子自道
2.始於學而篇,終於堯曰篇
1.朱熹 四書「論、孟、學、庸」
2.中國語錄體之祖
3.宋代 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孟子、孟子弟子、再傳弟子
1.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著錄在子部,後來昇華為經部
2.主旨:道性善、尊王賤霸、貴民輕君、先富後教、重仁義、輕功利、距楊、墨,放淫辭;養氣之言
1.最後被列入經部的典籍
2.民貴君輕的理念價值
亦屬於經部的書籍
許慎 說文解字(最早的字典)
小學類
十五國風
秦王鄭鄘(ㄩㄥ)豳(ㄅㄧㄣ)唐檜曹 周男 召男 衛魏陳邶(ㄅㄟˋ)齊
(秦王正用冰糖快炒,周南、昭男、餵餵陳北七)
正史
史學
編年史
記事本末體
國別史
政書
25史
史記
特色與價值
1.中國正史之始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3.創奠實事求是的史學精神
4.文筆雄奇雅健,唐代古文家奉為散文典範
作者及起訖年代
西漢 司馬遷
始自黃帝,終於漢武帝
體例與內容
1.太史公書、太史公、太史公記
2.體例:
(1)本紀:帝王事蹟
(2)世家:重要封建侯王興衰及其子孫,如:越王句踐世家
(3)列傳:記載人物
(4)表:採表格方式,排列帝王、將相的年代、爵位及史事
(5)書:典章制度
性質
通史
漢書
特色與價值
1.第一部斷代史
2.始創藝文志,反映古代學術概況與書籍流通的情形
作者及起訖年代
東漢班固、其妹班昭及馬續續成
體例與內容
1.專記前漢史事
2.體例:略有所改
(1)本紀
(2)列傳:世家併入
(3)志:改書為志
(4)表
性質
斷代史
後漢書
特色與價值
1.取材宏富,敘事簡淨,議論高暢,見識卓越
2.取代「東觀漢記」,與漢書、史記並列
作者及起訖年代
南朝劉宋 范曄
起自光武帝,終於漢獻帝
體例與內容
1.專記東漢,採眾家之作,去取後成一家言
2.體例:本紀、列傳、志
性質
斷代史
三國志
作者及起訖年代
西晉 陳壽
東漢 黃巾之亂,終於晉武帝
特色與價值
1.取材謹嚴,記事簡質
2.裴松之作注
性質
斷代史
體例與內容
1.記載魏蜀吳三國
2.以魏為正統→本紀
蜀吳→傳
新五代史
皆屬 紀傳體,以人為主
性質
體例與內容
作者及起訖年代
特色與價值
通史
北宋 歐陽修
起自後梁,終至後周
1.原名五代史記,記梁、唐、晉、漢、周
2.大致取春秋義法,寓褒貶之微旨
1.唐後唯一的私修正史
2.踵孔子的春秋筆法,為尊者諱,寓褒貶,重議論
四史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編年體,以年—時間為主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