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新加坡公民教育, 國比三 108402012 林育瑄, 國比三 108402024 洪雅慧 - Coggle Diagram
新加坡公民教育
歷史
1978~1979-“生活與成長””好公民“課程並採母語教學
1981-宗教課程成為中學必選修課程
1974-將公民/歷史/地理整合為生活教育
1989~1991-把儒家倫理加入道德教育課程
獨立初期-公民科
1997-“國民教育”培養多元文化體認與國家認同
1959-宗教課程為主,實施“倫理”科教學
2000後-仍以道德教育為止
英國殖民-放任態度
公民教育特色
重視多元文化
目標 :1.消彌種族間隔閡2.容忍文化差異3.建立多元文化社會
施行 :1.各族人民教育機會均等2.各族學生混合編班3.融入多元文化價值
原因 →新加坡包含眾多族群
重視道德教育
原因:英校宗教教育、華校的儒家經典、馬來文學校的可蘭經-皆強調修身以及培養良好品德
目標:1.就由道德推廣整合各族群以建立共同價值觀2.對抗西方頹廢價值觀(個人主義,忽視家庭等)
施行:禮貌運動/推廣華語運動/敬老週運動
強調國家認同
目標:致力於不同族群中的國家認同
施行:1.發表“共享價值”白皮書2.新加坡民族主義3.新加坡族等詞彙出現
原因:非單一種族以及無主要宗教以至於沒有主導的意識形態
結論
新加坡公民教育相當重視道德教育,以維持政治穩定與社會安定。
其多元之文化型態,影響其公民教育之實施與規劃。
透過公民教育形塑不同民族對「新加坡」的國家認同。
1991 年發表的「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指出:國家優於各族群的社群與文化。
各種族都能接受的五大價值觀,包括:「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社會關懷,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
國比三 108402012 林育瑄
國比三 108402024 洪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