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美國公民教育, 108402012 國比三 林育瑄, 108402024 國比三 洪雅慧 - Coggle Diagram
美國公民教育
一、
生活準則
兒童道德準則(品格教育協會,1917)
自我信賴、責任
可靠、信實
良好工作精神、團隊合作
仁慈、運動家精神
忠誠
自我控制
歷史
一戰後,品格由
個人品德
→
愛國情操、群體精神培養
(e.g.合作、忠誠、服從等)
所信奉的生活法則
1.在語言和行動上誠實
2.在不希望別人發現的情況下不做壞事
3.不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拿走不屬於我的東西
4.會做好我承諾的事情
引用自
圭臬_「可靠法則」
期望的女性美德
貞節(sexual purity)
溫柔(gentleness)
柔和(meekness)
二、
價值澄清法
1960年美國道德教育興起
去道德化之價值澄清法
道德認知發展論
價值澄清法之興起
反文化主義作家對個體威權的批判質疑、獨立自我探索及開放心智尋求生命真實等觀點
教師無須經過特殊訓練就能實施,各種價值教學活動容易上手
使價值澄清法迅速發展並普及於美國各小學
價值澄清法之基本主張
目的是幫助學生接受、建立屬於自身的價值,並成為積極、有目的、熱心的人
重視「如何」獲得價值的
歷程
,而非獲得「什麼」價值的結果
價值由個人生活經驗而生,不同生活經驗將形成不同價值
價值歷程七步驟
珍視
4.重視和珍惜所做之選擇
5.公開表示自己的選擇
行動
6.根據自己選擇採取行動
7.重複行動
選擇
1.自由選擇
2.從不同途徑中選擇
3.對不同途徑的結果都深思熟慮後才選擇
價值指標
態度
興趣
信念
情感
傾向
憂慮
活動
目標
用於
指示價值方向
價值定義的三個難題
「重複行動」亦使個人產生內在價值衝突
方法與目的之間區別的崩潰
價值與價值指標之區別是不必要且武斷的
三、
道德認知發展論
發展
道德討論取向
正義社群取向
進步主義對發展論影響
道德發展是人類面臨蟲圖情境而引發認知失衡,促使認知結構轉變的歷程
道德發展階段
共三個時期、六個階段
時期一:成規前期
階段一:他律道德
自我中心,不了解人我之不同
階段二:個人主義
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其追求的利益
時期二:成規期
階段三:人際間相互期盼
依據親密的人之期望而活
能從他人角度看事物
階段四:社會系統與良知
完成你同意的責任
將社會觀點從個體動機之中區分出來
時期三:成規後期(或原則期)
階段五:社會契約及個人權利
優先於社會觀點
社會措施皆以道德為基礎
階段六:普遍倫理原則
考量道德與法律的觀點
四、
1980年代後的新品格教育
2.8項品格教育原則(品格教育宣言,1992)
1.廣泛多元的品格教育
自我要求、憐憫、責任、友誼、工作、勇氣、堅毅、誠實、忠誠、信仰
4.品格教育的十大歷程(品格教育優質中心,1999)
(6)評鑑
(7)成人角色模範
(5)體驗學習
(8)教職員發展
(9)學生參與及領導
(10)永續發展
(4)統整課程
(3)確認及定義內涵
(2)品格教育政策
(1)社群參與
3.有效品格教育的11條原則(品格教育夥伴,1993)
(9)品格教育要求全體師生共同的道德領導
(10)學校必須使家長及社區成員共同參與學生品格陶冶的工作
(8)學校教職員必須共同承擔品格教育的責任
(11)品格教育必須評量學校的品質
(7)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
(6)品格教育包括有意義、充滿挑戰的課程
(5)學校要提供學生實踐道德的機會
(4)學校必須是一種關懷的社群
(3)有效的品格教育要求一種有意向的、積極主動的和綜合的取向
(2)品格須從思考、情感與行為三方面界定
(1)以核心價值為基礎
※ 新品格教育的目的:
(1)培養民主素養
(2)建立關懷社群
五、
兼重「知」、「情」、「意」
2.情意方面
鼓勵學生發展同理技巧、形成關懷關係、聆聽激發靈感的故事以反思自身
3.行為方面
鼓勵學生發展利社會行為、特別是反覆實踐的實際行動面
1.認知方面
鼓勵學生學習核心價值、觀察模範、處理各種價值問題解決進而理解
六、
四項基礎原則
(Etzioni提出)
2.品格建造是促進價值的根源
3.品格教育應充滿於學校體驗的所有範疇之中,包括人文課程及學術課程
1.價值教育是公共教育的重要一環
4.公立學校應進行宗教教育,注重於各種宗教間的共善
七、
統整式倫理教育
概念一:道德發展即培養道德專門技能
實踐意義一:教育家應教導道德行為之歷程與技能
實踐意義二:教育家應教導道德德行及道德推理
概念二:教育是轉化且互動的
實踐意義一:教育家應建立有良好結構的環境,以促進學生適當的倫理直覺
實踐意義二:教育家應設計使學生能從生手達到具備倫理上「知道─如何」的能力教學
概念三:人類本質是合作且自我實現的
實踐意義一:教育家應幫助建立學校內外的社群
實踐意義二:教育家應促進學生及社群成員的自我管理
108402012 國比三 林育瑄
108402024 國比三 洪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