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ICH - Coggle Diagram
ICH
臨床表徵
對側感覺-運動缺失
蛛腦膜下腔出血、腦實質出血
腦幹出血
注視反常、腦神經及對側運動缺失
小腦血腫
運動失調、眼球震顫
噁心嘔吐
血壓偏高
頭痛
意識障礙
少數會有癲癇發作
護理措施
監控血壓<160,嚴格<150
抬高床頭30度,且頭部擺在正中位置以降低腦部血流,亦可減壓顱內壓上升
監測體液電解質,如嚴格監控I/O,避免輸液太快引起腦水腫
監測血糖且維持血糖在正常值
用平常音量,勿大聲叫喊
談話內容簡單具體為主
可由口進食時,採半固體、固體、流體,需漸進式
協助坐起,頭應直立或略向前傾,且由健側入口
原因
抽菸
高齡
肥胖
澱粉樣血管病變
糖尿病
腦部腫瘤
健康問題
體液電解質不平衡
皮膚完整性受損(先臥床)
意識改變
潛在危險性感染(免疫力下降)
營養不足
言語障礙
硬腦膜下出血(subdural hematoma)
危險度較高
三種時間點
急性(<三天)
亞急性(3-7天)
慢性(數周以上)
嚴重頭部創傷
呈半月形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可能被誤診為失智症
內科治療
控制顱内壓及預防腦組缺血
顱內壓升高時可利用呼吸器給予(hyperventilation),維持Paco在25~30mmHg之間,使腦部的血流量減少,進而使顱內壓下降
癲癇發作及用藥
:在意識狀態發生改變的病人且 EEG 顯示有抽搐時,應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預防癲癇
輸液治療
維持等量體液的狀況
止血、抗血小板劑、深部靜脈血栓預防
控制血壓、顱內壓
硬腦膜上出血(Epidural hematoma)
紡錘形(梭形)的出血
白色亮亮的,像凸面鏡的影像
外傷而造成頭骨裂開與內側腦膜血管撕裂
清醒期
看起來是清醒的,能說話,舉止正常,但如果出血量持續累積變多後,壓迫腦組織,患者可能會突然失去意識倒下
檢查
電腦斷層攝影(CT)
確認出血、梗塞部位及腦組織有無移位
腦血管超音波儀
可以進行腦血液循環檢查(腦血管超音波檢查),觀察顱內出血的狀況
腰椎穿刺(LP)
不常作,尤其是病人有顱內壓升高時,若腰椎穿刺發現CSF有血液,表示蛛網膜下腔出血
磁振造影(MRI)
確認出血、梗塞部位及腦組織有無移位
手術治療
顱骨切除術(craniectomy)
當無明顯的血塊或腦組織壞死,但腦部呈現瀰漫性腦水腫,造成顱內高壓,且無法以保守治療來控制時,則須以切除顱骨方式,擴大顱腔容積緩解顱內壓
腦室引流 (EVD)
腦脊髓液的引流,減低顱內壓
顱骨切開術(craniotomy)
清除血塊、切除壞死的腦組織,以緩解顱內壓
顱內壓監測(ICP monitor and treatment)
只能進行顱內壓監測,但不能引流腦脊髓液
定義
死亡率比缺血性中風來得高
通常出血於小且深的皮質動脈
腦部血管破裂出血,導致該血管無法供應其腦組織區域,使腦組織缺血與損傷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劇烈頭痛頭疼
併發症
再度出血
動脈會痙攣收縮
水腦)
低血鉀
癲癇
動脈瘤或是動靜脈畸形破裂
腦實質出血 (Intracerebral hematoma)
未控制的高血壓或腦血管病變
自發性破裂
創傷、動脈瘤破裂、腦動靜脈血管畸形、高血壓和腦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