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媒體倫理 - Coggle Diagram
媒體倫理
社會責任
真實的媒體社會責任
消極面
媒體要在民主化後避免政府力量的不當干預,並且管制化,另外在市場化後防範國內外市場、跨國企業力量等的影響。
包含媒體壟斷、政府、企業的置入性行銷、媒體自我審查等問題。
積極面
提供名種多元完整的資訊,維持溝通、互動的平台,讓民眾可以有言論自由、獨立思考、參與政治的空間。
監督政府、提供民眾知情權、關懷弱勢、實現社會正義,並且防範市場力量的干預。
媒體的社會責任論其根源源自:威權主義、古典自由主義、社會責任論、蘇維埃共產主義,這些分別可以表明出媒體與政府、市場、公民社會間的不同關係。舉例來說:威權主義認為媒體應該為政府服務、為政府所用。而蘇維埃共產主義認為媒體應該完全收歸國有。
社會責任論希望媒體世界為「思想和資訊的自由市場」,並多呈現真相、事實,且扮演監督、制衡政府的角色。另外提供閱聽人多元的資訊以及完整的報導,並確保與落實人民接近/使用媒體的權利。
為何媒體還是會採置入性行銷
出現負評:現如今民眾若是對置入性行銷反感,大多是因為
置入手段差、看劇像在看產品介紹等
。或者覺得
所看的節目、新聞品質因置入性行銷而變差
。
最早的置入性行銷在約1930年時,美國電影中出現。那既然置入性行銷早就開始在媒體中傳播,那為何大家沒有習以為常,反而有時會反感呢?
但即使使民眾反感,仍繼續採用置入性行銷的可能原因:
需要錢。我們都知道現今媒體多,想要生存不易,透過廠商得到廣告費,並且協助廠商讓商品增加曝光率。
政府廣泛買新聞。
不同家媒體有不同政治色彩,易為了抨擊而對專訪斷章取,誤導觀眾,也可能過度稱讚某政黨或某政治人物。
倫理
我們所認為的媒體應該要以「客觀」、「真實」、「平衡」,為重,並以社會公益為前提。
現今現象
現今媒體為了獨家,會有
置入性行銷的廣告
,或者為了競爭心理想要趕快播出,可能容易會有
斷章取義、黑化或美化的新聞出現
。
何謂置入性行銷?
定義
亦稱為產品置入,將欲行銷的事物置入媒體,藉由媒體的曝光率到廣告效果。
效果、影響
對閱聽人
無查覺到是行銷手段,並且容易對產品有好感。
對媒體工作者
對工作自主權、工作滿意度、倫理態度及新聞專業性構成影響。
可能使好的記者離開
舉例:
政府相關:
衛生署針對收視高的鄉土劇置入「地下電台的藥不可吃」、「廟口有醫生定期巡診」等訊息。
直接讚揚某行政首長的政策良好等。
電影中:
相關社會議題之宣導
大量選用同拍攝場景,以促進觀光。
戲劇中:
演員使用該牌產品,並無打馬賽克。
新聞:
此產品可引起民眾的興趣,並在新聞中報導其功效,並宣稱為最新科技,或科技的一大進步等,以可能用排隊潮吸引更多人去購買。
而上述所有亦可能出現在新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