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西方文明之根基 - Coggle Diagram
西方文明之根基
先蘇時期
試圖以理性理解世界
「獨立思考」;商討、論證、辯難
泰勒斯
「是什麼構成萬事萬物?」
世界是水的各種型態
阿那西曼德
「無限後退」→如果世界是水組成的話
陸地是懸浮在空間中的固體,藉與所有物體保持等距來固定位子
鼓一樣的世界
阿那西曼尼斯
由空氣支撐的陸地
「前進兩步、倒退一步」
真理仍在濛霧之中,理論相互競逐、推翻
赫拉克利特斯
「對立者的統一」→上山與下山的路不是方向相反的兩條路,而是同一條路;年輕的赫拉克利特斯、年老的赫拉克利特斯是同一個體。「萬物是一種對立的匯集」
萬物是一種對立的匯集,因此鬥爭無可避免,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動
「萬物流轉」:事物以各自的樣式存在,只要存在就不會在不同時刻保持相同,直到最後不復存在;「事物」不是固定的物體,永遠處於變動不居的狀態
變動是生命和宇宙的法則
畢達哥拉斯
「數學」
平方、立方、幾何
將數學與哲學連結
宇宙可以數學表達
色諾芬尼
人類對事物的觀點、知識都是由人類創造
透過學習來改變觀念、接近真理,但永遠屬於個人,並且包含臆測
巴門尼德斯
萬物為一
事物恆存,不可能成為虛無;沒有開端又非受造,且永恆不滅
實在界沒有間隙、無空無部份,且完全與自身連續
宇宙為獨立不變的存在,一切會變動地都發生在封閉不變的系統中
芝諾(伊利亞的芝諾)
「詭論」
阿基里斯與烏龜→永遠追不到烏龜的阿基里斯
恩培多克利斯
感官經驗的恆常變動世界是實在的
世界是多元,且必然其來有自
四種元素:土、水、氣、火
原子論者
路西帕斯
所有事物皆由小的看不見的原子組成,或是難以再被分割
存在的只是原子跟空間,所有不同的物體只是在空間中原子的不同聚集所組成
德謨克利特斯
因果式
「比起得到波斯王國,我寧願發現一個原因」
宇宙並非連續體,而是各個分離的存在物組成
雅典
阿那薩哥拉斯
普羅塔哥拉斯
人是萬物的尺度
理解世界的本性,更甚於人類
始於驚奇的哲學
無所不在在各個領域中
基本概念、原則、方法....;探究事物根本的理性理解
科學哲學、政治哲學、藝術哲學.....
哲學、科學、藝術三者相輔相成
希臘三哲
亞里斯多德
存有的本質
事物不只是物質所構成的部分
「結構」→組成事物的關鍵
決定事物的不同
反對粗糙唯物論
「一個事物之所以為其所是,乃是由於它的形式所致」
經驗世界的追求
創造許多名詞及術語 ex.邏輯、物理、政治、經濟、心理、形上、能量、動力、歸納、證明、範疇.......
將邏輯系統化,以辨別論證的有效與否
入世的哲學家
唯一可以哲學思索的世界,就是我們所居住及經驗著的
好奇心驅使人去思考哲學,以認識這個世界
在經驗的可能性之外的探究都是虛妄,因為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指稱、談論,而無法以任何可靠的方式進入言談中
不相信理型的存在→沒有好的理由,因而不相信
「有智之人的導師」(但丁論亞里斯多德)
黑暗時代時在歐洲絕跡,但在阿拉伯世界留存,而後回頭影響歐洲世界
存在的原因
質料因
由什麼構成
形式因
何者給予形狀
非物質性的存在,而無法脫離物體單獨存在
動力因
使其所是的行動
目的因
為此物的終極理由
動力、形式、目的可能沒有明確界線
假如眼睛要有靈魂,就是「看」;假如斧頭要有靈魂,就是「砍」
本質在他「做」了什麼
變化來自事物的質料不斷更新
拯救現象
我們嘗試理解的就是這個世界,而要探索世界的最終原因就是對於這些經驗自身進行理解
為了相信我們經驗不到的事物而放棄對於這些經驗的把握,就好像將嬰兒與洗澡水一起倒掉
至今仍在使用
中庸之道
美德(幸福)存在於兩個極端的中點,目標在追求平衡的人格
中庸是達到幸福的方法
每個人所追求的就是最完整意義上的幸福,要達到這樣的境地,要讓每個人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並與他人和諧共處
驕縱放任何獨斷獨行都會產生衝突,並損害人格
政治動物
政府的目的在讓人民過「完滿而幸福的生活」;國家當使個人得以成就
只有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才有可能;孤立的個人,幸福與自我實現無法達成
對於任何幸福的個人生命而言,存在不可逃避的社會與政治面向
「人類在本性上是政治動物」
詩意悲劇
觀賞悲劇的情緒經驗是一種「淨化」
藉由憐憫與恐懼所得到的純淨化或是滌淨
蘇格拉底
字詞背後
不問字面定義,而是背後的延伸意義
「抽象」
提問
透過提問顛覆認知、引起討論
任何答案都是可被斟酌、質疑的,故無「最後的答案」
正直
保持正直,就不會產生真正長久的傷害;靈魂的腐朽才是真正的災難
沒有人故意犯錯,因為若是萬全知道是錯,便不會行
德行成為知識的問題
真正理解何為「正義」,才會去行「正義」
追求知識與渴望德行成為同一
辯證法
答案不是一成不變
師生之間產生共鳴,使為師者真正了解學生困難,並引導方向「蘇格拉底式方法」
知行合一
柏拉圖
對話錄
與蘇格拉底的對話,宣揚理念、為師平反
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
從道德、政治,到自然、個人;尤其數學、物理
文學經典
《饗宴》、《萊齊斯》、《尤希弗羅》、《斐多》......
延續蘇格拉底
正直、獨立思辨,「不服從權威」
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樹
理想
「理型、形式」/「觀念、概念」
世界萬物都是某種理想的形式
觀念或理型的短暫、會朽壞的副本
宇宙存在著項數學般完美的秩序,肉眼無法見、但心靈可以感知
萬物皆在變化,無物恆存
但有另一個不被感知的完美世界存在,且是穩固恆存的
影響早期基督宗教
反對藝術
有美麗表象的雙重欺騙→是事物的幻象,是物本身也是幻象
美化稍縱即逝的事物,使人依附其上,而忽視內心渴望真理的呼聲
人的三元素:情感、理智、和意志
理智主導,通過意志駕馭情感
「輔助者」
奉有哲學意識的統治階級的命令,管理大眾
影響烏托邦式集權主義
桃李天下,影響深遠
亞里斯多德、柏羅丁......
柏羅丁
「神祕主義哲學家」
存在物終究是心靈性,因此受造物乃是由思想創造
靈魂→理智→善
人的目標
「洞窟神話」
直接經驗並非實在,真實是存在心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