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暴力犯罪 - Coggle Diagram
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
常見特性
男性
年輕
單身
情緒不穩
社會地位低下
性格衝動
人際關係差
生活適應不良
常見的發生狀況
對自己的行為有較少的責任感
對自身的行為標準、對自我意識的注意力降低
在盛怒或極度情緒化的情況
容易受到外在事件刺激 可能進行模仿犯案
容易受到外在事件刺激
舉例: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犯案者有大量憤怒字眼和非理性信念
心理因素
長期心態:低自我肯定、自信受到打擊、無力感
情緒的爆發
自我控制:經由學習發展認知
殺人犯
殺人犯特徵
與手足關係惡劣
與他人只有表面或虛偽關係
年幼遭受暴力或虐待
年輕,集中在20~40歲之間(多數為20歲)
多為男性
殺人犯成因
個人後天因素
受到引誘
被幻覺操控:毒品、精神疾病
厭惡遭遇:曾受到迫害、威脅或羞辱
楷模的影響
暴力副文化
受行為偏差團體影響
社會因素
貧富差距
剝奪感
歧視
個人心理因素
短視、以自我為中心
未能注意他人需求
欠缺理性與邏輯
歸罪他人、不負責任
藉由殺人獲得利益
六項常見的脫罪心理測略
-心理學家Bandura(1983)
目的:使行為能除罪化(脫罪)、將罪責減到最低,合理化其行徑
脫離措施:說服自己的行為跟別人比是小兒科,沒有如此罪大惡極
語言與巧辯能力:使用婉轉的說法使應受指責的行為正當化
ex. 炸彈被稱為「垂直散開的清除人員設計」
尋找合理的理由進行犯罪:通常不從事反社會的行為,直到他們能辯護自己的行為。
責任分擔:「我只是遵照命令行事」
受害者去人性化:去人性化亦去除了對方的人性和尊嚴。 ex. 稱受害者為社會渣滓
去思考行為之後果:不只是遵守命令,也不去思考悲劇即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