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3(1) 涂爾幹之介紹 新馬克思主義(古典社會學者) - Coggle Diagram
C3(1)
涂爾幹之介紹
新馬克思主義(古典社會學者)
新馬克思主義(p.37)
背景
1、馬克思預言階級革命
會發生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地方(美、英)
2、馬克思走唯物論,認為
結果出現在「中」、「俄」
最貧窮的地方
解釋
經濟
政治
(例:以社會福利緩解人民之不滿)
文化
(例:洗腦人民「努力就會成功」,馬雲訪談之類的)
都會影響歷史發展
學者
葛蘭西、哈伯瑪斯
主張
1、人可以改變歷史發展(透由政治、文化等洗腦)
2、下層結構的改變
3、文化霸權
課本:指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統治階級,透由意識形態、文化及媒體散佈有利於資本主義的形態,深受影響的人民至今仍無法掙脫資本主義的價值觀
霸的是我們的腦袋的意識,對我們進行引導及控制
師之圖表
葛蘭西
媒體詮釋與歸因角度(葛發現在經濟非常消條的時候,政府反倒一直在媒體提倡「努力就會成功」之概念)
伯明罕學派:西方國家的形象塑象
(二戰後,西方國家在影片中塑造出自己是先進、快樂、善良的形象)
涂爾幹
社會分工論
主張
(一)贊成「社會分工」,
反對個人自由
1、涂希望建立「個人」與「社會」的連結
2、因為涂認為,人類為了達成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目的,一定需發展出越來越精細的社會分工
3、個人會因此而被「整合」到龐大的社會體系中,
並藉由與他人共同分享「集體意識」,因而成為一個完整的社會共同體
(二)社會分工下的「集體意識」
(其內容為何)
涂認為:個人與個人,能形成「社會」這種「集體互動」體系,
是因為每個成員都會共同分享一種
「集體意識」
(師:價值觀)
,這種源自共同活動的「集體價值」,可凝聚「社會內部成員」。
(三)「社會整合」
與「社會連帶」的出現
1、社會整合與社會連帶
個人行為皆會被社會層次所整合的觀點,即為「社會整合理論」,個人與個人亦會產生連結,並形成一種「相互關聯」之「整體」關係的觀點,即為「社會連帶理論」
社會由諸多個人連結,個人也無法脫離社會,社會由眾人分工所構成,但構成後,社會竟可成為「自外於眾人之外」之獨立體(師:形成
集體意識
,再反過來影響個人)
2、
「依賴連結」與「義務連結」
依賴連結-指的是社會分工後所得到的角色,例某種職位
義務連結:彼此之間對自己及他人行為的「期待」和「交換」的關係
3、「機械連帶」社會與
「有機連帶」社會
涂認為,為達成各種生活目標的目的→而形成各種不同的社會分工,目的不同,分工之手段、技術即會產生變遷
且因為達成更高層次的生活目標,則需發展出更複雜專業的社會分工,分工角色與他人越不相同,也越來越少分享與同理
該怎麼解決以上這種「隨著專業分工的發展趨勢而日益疏遠的關係」?
涂認為,一個「清晰且共享」的生活目標,可以凝聚複雜分工社會的關鍵基礎
機械連帶社會
:指的是一種「單純的關係」,成員關係好,且成員不會改變
成員同質性高、人際間距小(熟)、價值觀較為一致
例:農業社會狀態
有機連帶社會
:指的是「工業化社會」,大大提升「社會分工」需良,成員會來自「五湖四海」,且擁有各自分工技能,因而
成員同質性低、人際間距大(不熟)、多元價值並存
現代帶給社會不同的發展
1、成員性質的不同-由同質轉向異質
2、人際間隙不同-間隙從小變大
3、價值觀念之不同-由一元轉向多元
試說明「機械連帶」與「有機連帶」區別
第一段:定義*2
第二段:比較
第三段:區分實益(a-社會轉型與社會連帶的改變,b-現代社會「社會疏離現象的形成)
區別實益
b.現代社會「社會疏離現象的形成」
2 more items...
4、異常的社會分工
原因
a.失序
失序(迷亂)出現在「自殺論」,是一種「因欲望上升」而又「得不到」的一種失序行為
失序(迷亂、失範)
社會分工論,
因經濟危險,而失業勞工感到痛苦,因而對資本家失去同理心→而爆發衝突
「失去同理心」或「爆發衝突」都是涂爾幹認為的「迷亂」會導致社會分工的破損,因為就像是人體器官,任一器官罷工,都會導致身體的死亡
b.強制勞動
師之圖表
涂:社會分工須依
能力與專業
(師:涂認為當時的醫生和畫家達文西,本身並沒有生產工具,但卻仍受大家的尊敬及財富,其實來自他們身上不可缺少的技能)
1、
能力與專業須可學習
(此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在「學習技能」)
2、社會地位與薪資代表
專業技能的稀缺與需要
只要願意學習、學得來,即可有財富,就可以有「社會流動」之情形出現
1、
社會階級
是
可允許
的
2、
社會流動與競爭
是
有益分工
的
3、
知識學習與技能(能得到經濟的分工)
是取得
社會身份
(即為「工作)的條件
課本:分工應邁立在自己的「專長」上,任何「非自願」或是「不符合才智能力」的分工,都會削弱分工的效果→並降低行為者在分工過程所能感受到的「連結感」→因而產生整體分工秩序的危險(即為馬克思的「異化」,不像馬認為異化是與興趣相關,涂認為異化是與「專業能力」相關)
是故,分工應是依各人「聰明才智」及「分工意願」,而非受到「外力干擾」
c.勞動分工本身造成的缺乏合作
有人想擺爛,想偷懶
a,b,c之整理:社會秩序、社會規範及社會法律乃是維持社會成為一個「團結」有機體的關鍵要素
師之圖表1:社會秩序(和諧分工)(涂認為社會由許多東西構成,像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制度……等是否能和諧分工)
→
社會限制
:「
社會規範(即「集體意識」,亦是「道德」)與社會法律
」(乃是社會限制手段的維持)
師之圖表2
社會秩序會受到3種挑戰←欲望、情緒、自我意識←故需「社會規範」加以限制
5、社會事實(即為結構)
涂在一個社會學剛萌芽的階段,拼命要讓別人看到社會是存在的,且是自外於個人(確實存在,並不會被別人影響,又可影響別人),即一種「社會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