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多元文化議題, 參考資料:
王翊涵(2020)。諮商心理師多元文化諮商的實踐探究:以新住民女性諮商為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8,127…
多元文化議題
J. A. Banks的多元文化課程(活動)設計
- 附加取向:在原有課程結構上,加入新的多元文化內容、概念和課程單元等。在課程主要架構未變動的情況下,適當加入一些新的內容、觀念、主題或觀點。以一本書、一個單元或一門課的方式,將族群文化、概念、主題和觀點納入主流課程中。
- 轉型取向:重組主流課程結構,協助學生對多元族群的立場有新的認識。使學習者可由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觀點去看各種議題、概念、文化現象、社會問題,也因此對於一些課程的基本目標、架構與本質做適度的調整。
- 貢獻取向:把不同學生族群的文化元素,如:節日、風俗習慣、服飾、飲食和英雄,附加於主流課堂內容之中。選擇在適當的機會或特殊節日,將教科書所忽略的優勢族群之外的民族英雄、節慶及文化的片段加入主流課程中。
- 社會行動取向:鼓勵學生檢視自身對不同族群的評價和觀點,並在個人及社會公民的問題上作主。以社會事件或歷史事件為焦點,來統合各族群的觀點、經驗或感受。它讓學生從不同族群的觀點探討社會重要議題,進而對社會問題作成決策,採取反省性的行動。
-
在我們的社會,
容易阻礙身心健康的文化為何?
諮商師應有的文化敏感度
- 辨識文化動力:能幫助當事人覺察自身的文化系統、家庭背景、性別認同,以及自身的特殊生理特徵,協助當事人看到自身優勢。
- 開放、尊重與理解:培養對多元文化的「同理心」,能夠「容忍曖昧不清」,並保持「不批判」不同文化、習俗、信念與情感的態度。
- 反思傳統文化與當前社會的關係。
- 反思自身受到文化的影響:覺察自己的諮商信念和理論是否受到特定價值與傳統的限制。
-
社會正義取向諮商:一種哲學取向,旨在創造使平等機會發生的情況,減少群眾因為教育、健康、就業及其他方面的差距,造成生活品質降低。助人者要評估當事人的生態系統,以系統合作的方式,連結各層面的資源來協助當事人。
-
文化韌性:協助當事人檢視所有的壓迫 (如:剝削、邊緣化、無能、文化帝國主義、暴力),以及這些壓迫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重新檢視當事人的同性戀概念從何而來,同性戀的負向訊息可能來自家庭、學校、教會、媒體和網路等,能去挑戰與重新建構對同性戀的負向認知與信念。
同志議題諮商:
- 對於同志特殊議題敏感度探討:社會輿論壓力;認同與出櫃;親密關係議題:單身同志情感追求的阻礙、同志伴侶親密關係;法律保障下的伴侶關係;娛樂性用藥相關議題。
- 同志肯定實務原則:不要假設個案是異性戀;相信在個案和社會中的恐同才是問題,而不是性取向;接受個案在協助的過程有同志身份認同是正向的結果;減少個案內化的恐同,並協助發展同志認同;熟悉不同的理論和出櫃歷程;處理自身的同性戀恐懼和異性戀主義偏見
有效與新住民女性當事人諮商:
- 簡易語言的使用:進行具體且系統合作的場面構成,建立諮商關係,並使用淺顯易懂的對話及情緒反映。
- 如實理解:
2.1 以同理心了解與感受當事人的處境與脈絡,覺察當事人所處家庭與社區對新住民的負面觀感與汙名化的問題。
2.2 能夠敏感地覺察當事人的文化內涵與臺灣在地文化的差異。
- 增進文化覺察能力:
3.1 諮商師應時時檢視自己對於跨國婚姻的觀感,如:怎會為了錢嫁給完全不熟悉的男性?為什麼會為了錢去接受這樣的婚姻?都被打了為什麼還要留在台灣?
3.2 諮商師也要反省自己是否因為對新住民女性持有文化與語言差異的觀感,因而認為「需要」運用藝術媒材來進行諮商,忽略了當事人對於媒材使用可能產生不自在感。
- 在諮商中增權賦能:
4.1 肯定:透過語言的鼓勵與協助新住民女性當事人看到自己擁有的資源與能力;聚焦在新住民女性當事人當下所面對的問題,然後帶領其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或是將問題外化。
4.2 自主性:提供資訊時,給予當事人選擇的自由。
4.3 在諮商中注入新住民的母國文化:例如在帶領越南及印尼之新住民女性的團體工作中,嘗試將越南的「磨漆畫」、印尼的「手染」融在團體諮商方案;或是鼓勵新住民以母國文字書寫自己喪偶的哀傷與遺憾。
- 與社工跨專業合作:提供支持性服務,像是托育、團體活動、親子活動等;還有在家暴處遇、性侵害與安寧療護等議題與社工合作。
-
原住民諮商:
- 諮商評估:宗教與靈性的認同、社經地位、性別認同、心理發展、種族認同、發展任務、家庭背景、身障或是特殊生理特徵、居住地、語言等。
- 諮商師的作為:具備多元文化的能力、強調當事人的優勢、重視環境與歷史脈絡、了解可以取得哪些社會資源、阻礙當事人心理健康的社會和文化因素、與當地學校、社區和機構合作或結盟、檢視當事人的自我改變所帶來的優勢等。
-
-
參考資料:
- 王翊涵(2020)。諮商心理師多元文化諮商的實踐探究:以新住民女性諮商為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8,127-160。
- 余挺毅(2007)。發展國民小學輔導教師多元文化諮商能力初試量表。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63/63-54.htm
- 李柏陞、陳昱良(2021)。面對多元性別個案諮商的反思。諮商與輔導,427,25-28。
- 林育陞(2018)。學校工作者諮商與多元文化議題探討—以同志議題為例。諮商與輔導,393,8-11。
- 陳玉珍(2017)。當新移民女性進入台灣,諮商師準備好了嗎?多元文化及相關考量因素之探討。諮商與輔導,382,41-43。
- 陳秉華、郭崇信、陳金燕、黃光國、曹惟純、葉光輝、余安邦、李佩怡、趙文滔、許維素、吳熙琄、劉安真、李開敏、邱珍琬、趙祥和、黃瑩暖、王麗斐、杜淑芬(2017)。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臺北:心理。
- 張瑋珊(2006)。從多元文化觀點探討大專院校肢體障礙學生諮商策略。諮商與輔導,25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