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最初的忧伤, 七大概念, 全球性话题, 物质至上的社会中,艺术家的生存困境(追求纯粹艺术,达到自我实现), “大家当然也看得出来,空中飞人如此生活并…
最初的忧伤
艺术家的生存困境:不安全感(象征)
空中飞人对于自己熟练的一个秋千是有安全感的,因为他已经练习过无数次,可以做到熟能生巧,所以不怕演出有差池
但是演出的成功和他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艺术追求是两码事,空中飞人为了实现自己艺术创新上的突破,要了两个秋千,两个秋千的表演效果是无从知晓的,所以对于表演来讲,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另一方面,千篇一律的工作对于一个执着的艺术家来说是不安全的。所以一个秋千在另一个层面上反而给空中飞人一种不安全感
而安全感则是来自他对经理提出的第二个秋千,这是一种来自反抗固化工作制度和无人认可的孤独的勇敢,也正是这种勇气,让飞人获得了一丝安全感
标题含义?
在空中飞人演员哭泣过后似乎平静的睡梦中,最初的皱纹爬上了他平滑的孩子般的额头
皱纹
年老
体衰
工作的劳累?享受艺术?
第二个秋千的烦恼
平滑的孩子般的额头
但是他想要两根杠(可是如果只有一根杠,我该怎么活啊?),所以他放弃了完美,选择了创新,即将呈现出的不完美的表演使得他那婴儿般的脸庞上多了皱纹,只有进击的追求极致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孤独的伤悲。也只有孤独者能领略这种不幸——这是人性与自己的理智之间的交错。人排斥孤独,所以完美的人不断和本性做着斗争,最终飞人选择了妥协,这便是他最初的忧伤
忧伤
经理无法理解第二个秋千的真正含义的悲哀
没有知音的孤独
固化的工作环境、制度
完美是极致的孤独
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的不确定性
单看文本,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外聚焦(仅观察人物言行,不透视人物内心)
但是空中飞人映射了卡夫卡本人的真实生存状态,所以某种意义上讲,卡夫卡也运用了第一人称固定式的内聚焦——直接将读者引入“我”的内心世界
可以理解为卡夫卡意在将读者从一个客体化的角度(好像只是在听空中飞人的一个故事)拉到了自身的生存困境的体现,使得真正的叙述者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主体化的艺术价值观的体现,于是不可靠叙述产生了,从而达到了吸引读者深入思考飞人做法的作用
空中飞人
只有某位杂技伙伴偶尔会爬上绳梯来找他……其他时候便是一团静谧包围着他
身为艺术家的孤独
卡夫卡内心的外化表现——无人认可的孤独
卡夫卡
卡夫卡的创作过程是孤独的,作品在当时也很少有人认可
为寻求艺术上和精神上的知音,设计了空中飞人想要第二个秋千的想法
不可靠叙述:荒诞的要求(情节设置)
第二个秋千
空中飞人受够了一个秋千的表演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篇一律的工作体制使他感到无聊和厌烦
第二个秋千是寻找工作上的新鲜感,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经理所理解的:“可以使表演花样增多”)
对于固化的社会制度的反抗——寻求艺术创新力
空中飞人是孤独的,没有朋友、没有表演同伴
第二个秋千不是目的,秋千上的另外一个人才是目的。卡夫卡在现实生活中也一直追寻艺术层面上的知音,可是最终也没有找到,就和经理最终也没有理解空中飞人的真实想法一样
对孤独的一种反抗
无人认可
追求完美
对于艺术的一种纯粹的追求(表演可以、旅行不擅长)
七大概念
交流
受众是否承认作者的交流方式和交流目的
作者如何通过对于空中飞人的形象设计实现交流目的
呈现
空中飞人——群体/社会特征
转化
叙述者和叙述对象的转化如何体现出不可靠叙述
认同
作品中的空中飞人形象对作者本身有怎样的映射
全球性话题
信仰、价值观和教育
人应该保持理智还是随心所欲(妥协&放纵)/(对艺术的狂热)
人是否需要不断冲破已有的认知(固有的成见)
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家如何在保持完美和寻求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物质至上的社会中,艺术家的生存困境(追求纯粹艺术,达到自我实现)
“大家当然也看得出来,空中飞人如此生活并非不怀好意,而是使自己始终处于训练状态。只有这样,他才能使自己的技艺尽善尽美。”
艺术被物化/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