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2022的我, 一個自由、快樂、富有美感、過著有趣生活,每日積極、興奮、閃閃發亮、心懷感恩的女性創業家&創作者,…
2022的我
自己喜歡的外表
一個自由、快樂、富有美感、過著有趣生活,每日積極、興奮、閃閃發亮、心懷感恩的女性創業家&創作者
為別人創造財富與機會
和有潛力的繪師合作
在這個產業中,最想和哪些人或公司合作?列出十個,確認他們已經在順流中,且他們目前賺錢的方式都能賺更多錢,然後把選項縮小到前三名,不單只是找到最厲害的人,也是要找到跟你能建立起信任關係的人,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也認識妳,或他們認識某個你認識的人,他們有什麼需求是你可以滿足的?你要如何善用自己的天才來傳遞價值,以提升他們的流?你與他們如何能藉由這樣的合作關係獲利?
創造很多日常美好
用錢為自己和家人省下時間和麻煩
自己喜歡的打扮和穿著,漂亮、有氣質、有風格
在家工作
每天看見夢想版
買下真正想要的東西
吃想吃、好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得到貼心的服務
住在漂亮舒適的居家空間裡,有自然元素
花錢學習我想學習的事物:英文、日文、英文書法、拍照、剪片、空拍、蠟燭、手工皂
花錢探索這個世界
快樂的運動
和超愛我的人互動
草藥、花茶、herb
催眠、塔羅、靈性占卜、礦、SRT、人類圖
咖啡館的good chat
女子公寓,喝茶喝酒
美好的商品和品牌
建構一個能支持並執行我想法的團隊
透過配銷網路或大量生產,倍增市場接觸度
藉由行銷與合夥關係,放大品牌與善意
鞏固現金流:專利金、授權費、公司利潤、股權
透過創新,創造商業價值
縮小市場,建立我們能完全掌控的利基市場
保持好奇和夢想
擁有能改變世界的信心,和利他的成分,讓台灣變得更好
創造許多高光時刻
帶家人世界旅行
需要多少錢?
旅居各國悠閒漫步
未來社會中會很有價值,值得專注努力的事物
靈性產業
自然相關的療癒:草藥、酊劑
斷捨離、簡單生活
個人成長、生涯目標、生命藍圖
夢想藍圖
創作、教人創作
台灣成為文化輸出大國
台灣成為外國人退休旅行勝地
生態自然農業、純淨食物
花園、居家植物
個人形象顧問、改造師
活得更好的思維
篤信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不相信自己賺不到錢
成長的複利曲線,可累積的東西都會有複利,ex.資產和知識
想到才能做到
持續學習,遲早會跨過「拐點」,揚長而去
個人的財富自由=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是第一步,下一步氏家族財富累積、財富管理、家族傳承,把財富和方方面面的能力傳下去
快速入門=習得最少必要知識,ex.設計的最少必要知識是簡潔和留白。掌握這些知識就已經入門,接下來只剩執行=用
掌握一門外語用來幹嘛呢?天天用來獲取一手資訊還不夠嗎
學習的關鍵:接受與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嘗試,觀察哪裡可以改進,反覆練習,觀察哪裡可以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反覆練習,盡快開始這個過程,盡快度過這個過程
判斷一個人的執行力強大與否,就看他在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是否持續去做!
「也許我不適合幹這事吧」絕對是一切失敗者的墓誌銘
要給自己輸兩次的機會(要拚掉賠錢的和不賺不賠的那兩個三分之一)
掌握最少必要知識之後馬上開始行動,然後專注於改進
專注是盡快度過那個「笨拙過程」的核心方法
個人商業模式=一個人出售自己時間的方式
一份時間出售一次,零售或批發
優化:把時間出售給老闆換取薪水、把時間出售給自己換取成長
不好的優化:消極怠工、喊高價(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售價)or提高時間銷售數量
咱是誰啊?「那些事不能咱幹啊」、「這種東西拿不出手啊!」、「做成這德性怎麼好意思呢?」、「這事得做到這樣的地步才行!」
一份時間出售多次,ex.作者,或一切創意製造,書籍唱片動漫⋯⋯成本低廉(腦力勞動)、受眾極為廣泛(銷量可能很大)
你的產品必須滿足消費者「以為的」的剛需,即使做得不夠好,人們也會買,ex.托福詞彙書、作文書、愛情歌和動漫愛情故事和情感類書籍(市場上最大的品類)
若不是消費者剛需,無論做得多好,買的人也不會太多
訓練自己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不是只在意自己完成任務的機械工作能力
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ex.創業、投資
訣竅:低買高賣
購買服務,ex.助理來也,因為時間比金錢重要
你不斷成長的結果,就是你終將被低估
一個人的作業系統可以不斷升級
概念與觀念
腦子裡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彼此間以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關聯?
價值觀與方法論
什麼更重要?金錢或時間?價值觀決定選擇,選擇促成行動,行動構成命運
實驗與踐行
用實驗與踐行去檢驗我們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把好的留下繼續打磨,把不合適的去掉,這就是升級過程
時間不受你控制,但注意力只受你控制,注意力很值錢(網路上的商業模式),注意力>時間>金錢
人生三個大坑
莫名其妙地湊熱鬧,打好奇心用在湊熱鬧上
心急火燎地隨大流,但趨勢和機會屬於那些有意無意已經準備好的人
為別人操碎了心
學會靜坐
大腦灰質變厚,皮質表面積變大,製造更多溝回,利於學習
合作:大家各自放棄一小部分的安全感,並把它交給合作方保管。信任:相信對方不會利用自己主動放棄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如何活在未來
你現在對未來有一個預測
那個預測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結果
你現在已經篤信你的預測是正確的
你提前按照那個預測的結果去行動、選擇、思考
時間自顧自流逝,而你終將走到那個結果出現的時刻
最終的事實證明,你的預測是正確的,由於你提前按未來正確的結果去行動、選擇、思考,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來」。
讓原認知活在未來,最樸素的方法是: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如何判斷方法是否正確,事情是否正確?靠「邏輯」
投資=用現在的資源,換取未來的資源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對未來的清楚思考,而不是來自像房子、車子、證書、存款,這種在別人眼裡實實在在的東西
你曾經做出的最重要的預測是什麼?它為什麼這麼重要?
讓你的原認知(思維)活在未來
如何頻繁地遇到貴人並獲得幫助?
樂觀的人更容易成為他人的貴人
貴人更容易遇到貴人
能幫助他人進步的才是真正的貴人
優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樂於分享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不給他人製造負擔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不恥於求助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求助的時候,不宜僅用金錢作為回報,幫助他人的時候不宜收取金錢回報
貴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過是自顧自的牛,貴人不一樣,他們常常「以和為貴」,更懂得「獨貴貴,不如眾貴貴」
在很多時候,某個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有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過來,若有大量的人不願意看到某個人成功,那麼此人將很難獲得所謂「貴人相助」
正在做正確事情的人,更容易獲得貴人幫助,所謂「得道多助」就是這個道理
活在未來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因為別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來
求助是一種交易,不是討好的藝術,而是「正確展示自我價值」的藝術。貴人之所以願意幫你,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你的價值,要麼能幫助他確立自己的價值,要麼能讓他看到未來的某種可能性。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做決定
當你特立獨行且正確時,價值最大
無論如何,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長上
證明自己不重要,成長才重要,因為成長如果為真,證明就自動完成了
抱怨=無能和無奈的表現,為了得到同情和理解而「表演」
遇到麻煩和不順利的事情時,能解決就解決(能力),解決不了就承受(堅韌)
說話=大腦重塑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傾向於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樣子,直到我們「成為」那個樣子
創業成功=問答題高手做對了選擇題
問答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高、速度快、結果優
選擇題=做能夠大獲成功的事
養成正確、有效的價值觀=知道什麼好,什麼更好,什麼最好;知道什麼重要,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
價值觀決定選擇,決定命運
面臨選擇之所以會猶豫,無非是因為無法決定哪個選項更好,哪個更糟
價值觀養成過程中,最應該小心避免「以偏概全」,把自己的感受當成全世界的感受
我發現一個需求需要被滿足可尚未被滿足
基於以上發現,我自己的這個需求就變得很強烈
我問了身邊的人,他們也都說自己有這個需求
樣本數夠嗎?超過三十個嗎?
市場上沒有能夠滿足這個需求的產品
不一定是「還沒人想到要做」,可能「有人想到並做過,但那個產品最終死掉了」
如果我能第一個做出滿足這個需求的產品,我的產品就一定很有優勢,很有前景
但我有一個強烈的需求,和「整個世界都有這個強烈的需求」差別甚大
成功=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你的「剛需」決定你的「自驅動力」
「用英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根本不是剛需,不用也可以,沒有也行,雖然有也挺好,但沒有的話頂多有點怨念而已
對於英文是剛需的人來說,學得越快、越好,甚至沒有學會、學好的時候,也先「湊合著用」,然後「用著用著就真的熟練了」
「分析」對某些人來說是剛需,所以為了滿足這個剛需,需要學什麼他們就去學什麼,需要用什麼他們就去用什麼,需要克服什麼障礙,他們就去克服什麼障礙
所有的剛需,都必然顯現為「習慣」,習慣只是剛需的另一種說法
「優秀」對某些人來說是剛需,是一種習慣,所以要做就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否則他們會很難受,
牛人:有做第一的執念、有過做第一的經驗,有過多次做第一的經驗並能將其總結出來
如何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從建立價值觀開始
耐心=所有正確的鋼胥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個
活在未來的人擁有真正的耐心
現狀是過去的積累,所有擺脫現狀的方法最終都只能靠積累實現
選擇正確的難受,因為自己沒有進步而難受(再多說一點、多練一點),而不是害怕別人嘲笑自己而難受(乾脆不說了、不練了),因為賺不到錢而難受(因為能力還不夠、只要有足夠耐心,一切都能習得、假以時日,我的收穫會越來越大),而不是因為沒錢花而難受(不管賺到多少都留不下什麼)
注意力>時間>金錢
成長>成功
表現型人格(在意自己「當下」的表現):更在乎自己在別人面前的表現,所以成功這個狀態是他們的選擇,也是他們的剛需
進取型人格(在意自己「未來」的表現,元認知活在未來):更在乎自己的變化和進步,所以並不在乎(或沒那麼在乎)自己當前的表現,了解成功不過是某一時刻的狀態,成長才更重要,成長才是真正的剛需
未來>現在>過去
賺錢>花錢
大多數人賺不到錢,是因為賺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剛需,花錢才是,他們為了花錢而賺錢,只有少數人花錢是為了賺錢
20%的人佔了這世界有限資源中的80%,所以及格是沒有用的,所以要成為前20%,甚至是前1%
從平庸走向卓越的策略
比較是相對的,相對是沒有盡頭的,所謂成長,某方面來說就是不斷把別人比下去的過程
不要在單個維度上死磕
在單個長度上,比的是長度
在兩個維度上,比的是面積
在三個維度上,比的是體積
在自己曾經做到最好的維度外,開拓一個甚至多個維度,多維度的打造競爭力
最終真正有出息的,大都是當年成績一般的,之所以這樣感嘆是因為他們沒想到人生除了在校考試成績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維度
ex.詞彙書:用統計數據支援選詞、羅列詞彙、用程式幫忙選擇選詞重複的詞句,共三個維度,造就在同類品裡累計銷量第一
ex.研究比特幣:懂一點網路、懂一點程式設計、數學、金融、心理學,有專業的研究方法論,造就「詭異的競爭力」
每次跨界,都是給自己拓展一個新的維度
要至少在一個維度上足夠突出
我們常忘記「最重要的是什麼」
與這世界產生強聯繫,是增強生活幸福感最根本的方式
手機能讓人與世界產生更多、更好的聯繫,但絕大多數人正在用手機全方面切斷自己與這世界真正的聯繫
在市場上,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價格與成本不是直接完整相關,只是間接部分相關
做人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產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產品
如何才能變成更值錢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有的人
比大多數人更幸福的方法
與世界產生更強的聯繫
身處的世界真的很需要他們
被真正需要的產品(最有用的產品)最終會最受歡迎
思考
他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最需要的又是什麼?
我是那個能夠滿足他的需求的人嗎?
如果我能,我有沒有可能成為必須?
如果我不能,我怎樣才能?
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嗎?ex.有趣的人都是被需要的,但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滿足這需求嗎?其實未必,比起被認為有趣,自己活得有趣更重要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ex.新東方最缺會教英文作文的老師,於是只要能教好寫作,就會成為所有老師中最被需要的。所以花了半年把所有題庫中的題目都寫過,成長飛快,再也不用去爭取排課,因為課總是被排滿
換位思考:換位的對象不是某個人,而是這一類人會如何思考、大多數人會如何思考,你了解的人的類型和數量越多,對世界就越了解,你就越容易明白,這世界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覺得一個新觀念「和自己沒關係」是錯覺。若能主動吸收那觀念,按照那觀念去做,就不會錯過轉戾點和升級機會,就有關係了
很多重要觀念會偽裝成和你沒關係,使你生生錯過不自知,所以要反覆讀,並先假定每個觀念都和你有巨大關係,再調動所有的感官,為自己創造「帶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像,這個觀念若被你吸收了,你應該變成什麼樣子?
學習的動力
你親眼見過一些人做到了
你親眼見過一些你確實知道有缺點的人竟然也做到了
想要做到,就要從物理上接近目標
耳濡目染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想辦法接近那些優秀的人,哪怕無法與他們擁有太多交往,能夠見到優秀的人本身就已經可能對鏡像神經元產生刺激,自然而然產生更強的「驅動力」
每天給自己洗腦
學習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本身就是最好的洗腦方式
只要我投入時間和精力,從長期來看,沒有什麼是我學不會的
我學會的東西越多,我再學新東西的速度就越快
學習不是目的,「用起來」才是,因為價值只能透過創造實現
我知道自己現在看起來很笨拙,但剛開始誰都是這樣的,實踐多了,就自然了,也就自然地好起來了
在學習這件事上,別人不理解我是正常的,在這方面我也不需要別人理解,因為我是一個獨立的人
我不應該與別人爭辯,因為我不想傷害他們,我也不應該被他們影響,因為我不想傷害自己
刻意練習永遠是必要的,雖然它們通常並不舒適,但它的複利效應應確實是巨大的
哪怕是為了下一代,我也要透過現在的努力成為學習專家,這樣我才有資格和我的孩子們共同成長
我的路還很長,我要健康,我要乾淨,尤其我的腦子更要乾淨
但凡重要的道理,只能靠「過分」的重複才能在大腦裡形成新的溝回,否則那道理就只能成為無濟於事的耳邊風
只要有一次成功學會沒有人能教授的技能,之後你就開掛了,你會發現沒有什麼事你不敢學的,很幸福,沒有什麼是你學不會的,更幸福,在學的東西裡沒有什麼是你練不好的,不能更幸福了
有些情緒是對立的
你無法既高興又痛苦,既興奮又低落,既感到無聊又感到有趣
若讓對方/自己感到極度開心,就沒辦法痛苦、生氣、無聊、無奈⋯⋯
究竟有哪些東西、哪些事件可能讓對方極度開心?
把堅持和努力刪掉
需要堅持和努力,說明骨子裡不願意做,大抵從一開始就註定做不成了
不論做什麼事,在開始前都要想盡辦法為這件事情賦予極重大的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
ex.進新東方教書需要考托福,要多背兩萬個單字,如何賦予重大意義呢?新東方年薪百萬,相當於背一個詞50元,每天背100個字就賺到5000元,甚至可以讓自己賺一萬元
成為「別家的孩子」,成為「另一個物種」,其他人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能做到的事情,在你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的世界裡,就是「根本停不下來的」、「誰不讓我做就跟誰急」。
當你決定習得某技能的時候,在你已經想辦法為它賦予很多正面意義之後,還可以為「沒有他的存在」賦予很多負面意義
若沒有這項技能,現在有什麼事情我根本做不了,或者根本沒機會做?
進而,我在將來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會失去什麼樣的機會?
若最終沒有掌握這項技能,我就會和哪些人一樣?他們的生活究竟因此變得多麽淒慘?
想盡辦法去尋找擁有那項技能的人和人群,盡量和他們共同度過大量的時間,如果沒辦法一對一交流,也起碼要時刻關注他們(從物理上接近目標)
當你與擁有某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不由自主的「發現」、「感受到」那項技能其實是很自然的、很實用的,沒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半途而廢的原因
低估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所需要的重複練習次數
把速度放慢一倍就簡單了
大腦神經元增加連結
低估任務的複雜度
很快放棄,因為從未真正掌握,更別提熟練、精通任何一項技能
缺乏耐心
主因是「沒有心存希望」
希望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明天會因為今天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成功=技能+運氣
純粹依靠技術(下棋)=依靠技術+運氣(球類運動、投資)=純粹依靠運氣(投資、拉霸)
在左側運用右側的策略是不恰當的,在右側運用左側的策略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應該學會在兩個世界裡自由穿梭,在兩邊運用不同策略
左側:越往左不確定性越小,與他人討論的價值是巨大的,右側:不確定性大,與人討論是困難的
有錢也不一定有資本
房子由磚頭建造,但一堆磚算不上房子。資本由錢構成,但一堆錢放在那裡算不上資本
資金如何成為資本?
資金的金額不能太小
資金的使用時限應該要長
資金背後的智慧,同樣的錢在不同人手上會發揮不一樣的威力
站在資本後面的智慧是可以習得的
金額
把焦點放在盈虧比例(相對值)上,而不是本金或盈虧金額(絕對值)上,這是90%投資者終生都沒學會的事
本金金額不重要,重要的是盈虧比例,所以幾千元就能開始投資了
時限
能不能給自己的投資款判「無期徒刑」?2/3的人丟失自己10%的年收入,以及1/2的人丟失自己20%的年收入,都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
智慧
投資的知識、經驗、智慧,幾乎只能從實戰中獲得,書上寫的、牛人講的,都跟你沒關係,那些東西不僅要在你骨子裡生根、發芽且不夭折,還要等上很久,才會茁壯甚至茂盛地生長
沒有什麼能幫你憑空跨過這個過程,和智商沒有關係,這個漫長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
不要借錢投資,因為金額是負的,時限也無法給他判無期徒刑
智慧>時限>金額
沒錢一樣可以投資,時限是人人均等的,而智慧沒有人有先天優勢
「馬上開始鍛鍊智慧」是上策
沒錢就先從鍛鍊智慧開始
鍛鍊智慧的方法
開一個excel表
設想你用一美元買了google的股票
在每個月底更新股票的價格
算出最初投資一美元的漲跌幅(關注相對值而非絕對值),完工
每月的其他時間裡,絕對不要去看這個資料。看它不僅沒有意義,更可怕的是會讓你養壞習慣
持續至少12個月才算是入門
閒暇時要關注這間公司的財報和其他新聞
在表單裡加上定投策略(自己想、自己琢磨、自己總結、自己調整、自己優化)
開始思考和探索成長型公司的屬性與特質,每月多添加一間公司
如何讓自己配得上機會?
想辦法堵住一個又一個最常見、最普遍、最可怕的思維漏洞,在沒有錢去投資的時候就啟動這個工作
等你終於有錢進行投資的時候,你可能已經有一年、兩年、甚至一輩子的經驗
於是機會真的來了的時候,你不僅配得上,甚至比別人更配得上那個機會
機會
巨頭已佔據了「壟斷性的優勢」,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賺錢能力是最強的,而且說不定會越來越強
全球所有有消費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在網路上
GAFATA很可能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把握的機會,但面對越大的機會,人們的行動力越差
很多人都在抱怨「沒有機會」,但總是有足夠多的「大機會」就那麼「活生生地近在眼前」,所謂錯過,只不過是因為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
永遠不要抱怨沒機會,問題是看到了機會不一定可以「自動掌握機會」,還要加上持續思考,以及基於自身思考的行動,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機會
巨頭: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Tencent、Alibaba
關於投資
很多關於投資的「問題」不僅是不值得回答的,甚至是乾脆就不應該問別人的,頂多問問google,再自己琢磨琢磨,這是基本素質
在投資領域,不要急於行動
有多少人看到了、想到了,最終做到了?
看到了,也動了心思,但有多少人最終拿出錢、找到方法、買到了GAFATA並把它留在了自己的帳戶裡?有多少人在這個過程中,因為麻煩而放棄了?一定有一些人在「折騰」了一下之後,現在手裡真的有一定數量的GAFATA,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產生過程
沒有什麼比「踐行」更重要了,想到,然後做到,差異就是這麼大
「早」本身不是核心價值,關鍵是「對」,而且是「長期對」,我們要追求的是「長期增長」,所以「早知道」不一定能賺更多錢
不做「險盲」
風險投資的模型:鎖定一個增長最為迅猛的領域,然後在那個領域投資很多有可能超速增長的初期企業,以期在得到最大化收益的同時,從機率上保證總體風險降到最低
風險投資的設計模型,是為了避險,而不是冒險
盡可能獲得最大化收益,所以要鎖定他們認為增長最為迅速的領域
盡可能降低系統化風險,透過鎖定領域也能降低風險,在這領域中篩選誰是第一、誰增長最快
在財富與資本領域,人類對於「風險」的認知不具有「基因記憶」(因為歷史太短)
淬煉自己的學習能力,需要什麼就學什麼,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和專家一樣思考、決策、行動。專家不輕易冒險
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深入思考到你的結論已經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要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才行。在這樣的時候,你做出來的事情會把別人嚇到,他們覺得你在冒險,你卻知道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必讀書: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黑天鵝效應、反脆弱
掃盲的方法
第一,風險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第二,一但有未知,就有風險存在
第三,衡量風險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賭注的大小,別動不動就把自己的全部賭進去,永遠不要all in
第四,抗風險能力的高低本質上就是總賭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臨同樣機率的風險時
人不能窮,不能沒有積蓄,否則真的會在某一瞬間突然變傻
第五,冒險沒問題,但盡量不要被抽水
未來最重要的屬性就是「部分不可知」
投資是「面對未來的判斷與決策」,所以「萬一錯了」的情況是永遠不可能避免的
只能退而求其次,盡量去做「勝率超過50%」的事(所以嚴肅的投資者不會去拋硬幣,怎麼可能去玩勝率小於或等於50%的賭博遊戲呢?)
放棄一點點安全感,或者說,不去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從本質上不過是接受事實而已
我們要躲避的最大風險:從此再無機會
籌碼越少的人,越容易拚命,所以為了迴避最大的風險(從此再無機會),作為投資者必須牢記且絕對不能觸犯的鐵律是:永遠不要壓上全部
凱莉公式
對同樣的事情,有些人可以有根有據地計算,而更多的人不僅不知道該怎麼算,甚至連想都沒想過,完全沒想到「竟然還可以算」
如何提高自己的勝算?
提高自己的思考品質
每升級一個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的思考品質更高一點
預測的準確率要高於50%才有意義
如果預測的準確率高到一個程度(哪怕是51%),就一直預測下去,而且要拿錢去「賭」,從長期來看一定會賺錢,賺很多錢。
關鍵在於預測的時間期限
短期價格預測是不可能的
長期價格預測是可能的
預測時間期限越長,預測難度越低
從一開始就要習慣於避開「短期思考」
週期(趨勢)
不深入了解週期,就無法對趨勢進行有效的判斷
關注週期,以及多個週期背後顯現出來的真正趨勢,會給你一個全新且更為可靠的世界和視界
對週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所謂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在更多時候,只不過是因為對自己所在之處的週期中的位置非常了解,才更容易做出的決定
最安全的投資策略
低買高賣
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最難做到
所有人都做到、都能理解、都能輕鬆上手,且只要做到就必然足夠有效的手段
定投策略:定期定額購買某一支(或某幾支)成長型股票
除了定期定額購買外,什麼都不用管,不用研究K線分析技術,不用天天看他的股價,不用關心他的新聞或種種內幕
關鍵在於,開始之前,你要透過深入的研究得到相當確定的結論:這是一家成長性極強的公司,因為你的收益=公司成長性x定投策略效用
只要公司還在成長,就沒有太大的必要退出(或沒必要退出全部)
把注意力放在「正確的選擇成長型公司」,比放在「定期」和「定額」上重要
所謂成功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如果做的事情是對的,即使效率差一點,結果也是好的,如果做的事情是錯的,則效率越高,就越倒霉
「功課」是做給自己的,還要再做完後拿自己的資金去「踐行」它,然後要用五年、十年去等待成績
如何才有更大的可能選擇一個甚至多個在未來更有可能成長的公司?
這是你在此後必須終生研究的問題
逐步徹底脫離「伸手黨」
即使你已經有了一些「猜想」、「理論」、「定律」,它們依然需要不斷打磨、不斷驗證、不斷修訂
如何提高選擇的品質?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選擇」
人生需要拚了命去選擇的機會就那幾個:上大學選什麼專業?畢業了選擇什麼工作?選擇和誰結婚?如果創業要選擇什麼「賽道」?有閒錢了選擇什麼專案投資?
價值觀就是思考「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然後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
做出選擇的更深層方法論是麼?
添加必要的條件,只考慮且不遺漏那些最為必要的條件
ex.為什麼亞馬遜選擇的第一個商品是書?他們當初的選擇條件是:
市場一定要足夠大
品類必須有長期成長性
消費者重複購買綠要足夠高
關鍵在於,要選擇一個售後成本很低,甚至乾脆不需要售後服務的產品
大部分人在重大選擇上毫無能力,甚至迴避認真思考重大選擇(「篩選必要條件」和「用嚴格條件篩選」)
高品質選擇者,不是「什麼都想到了」,而是盡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條件」
創業方向的選擇原則
高頻
剛需
大市場
練習方式
面對任何選擇,哪怕是很小的事,都可以拿出紙筆,羅列篩選條件
為每個條件的重要性打分
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
第二天再花30分鐘重新考慮、打分,如果選擇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麼這個過程可能要重複更多次
聰明的定義
作業系統是不是高級、是不是乾淨
看他腦子裡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
看他的腦子裡那些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之間,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關聯
生意的不同層次
滿足溫飽的生意(談不上創業,因為太脆弱)
能夠賺錢的生意(溫飽之外還有富裕)
能夠成長的生意(富裕越來越多)
具有成長率的生意(包含一個很多人說來沒有想過的概念:成長率
創業
當研究一個創業點子的時候,如果你能調用自己的原認知能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對「成長率」的驗證上,哪怕只是用一小時去思考,你得到的結論的品質,也很有可能與國際頂級投行專家得到的結論的品質相差無幾
沒有「成長率」的創業公司,不值得風險投資進入,在風險投資者眼裡,「成長率」最重要的
你曾經考慮的「生意」,究竟屬於哪個類別?它為什麼屬於那個類別?你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那些天天琢磨著如何保持「成長率」的創業者才是真正的佼佼者
真正厲害的創業者考慮的不是「怎樣賺錢」,也不只是「怎樣成長」,而是「怎樣長期的、不斷的成長」
你的長期有多長?
你越弱,你的「長期」就越長
你可以透過提高能力來縮短長期的長度
學習使人擁有品質更高的長壽,因為其「長期」的時限越短,他們相對於別人擁有更長的「自由」時限
在一定程度上,策略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總結
對能力越強的人來說,長期越短
對能使用正確策略的人來說,長期更短
對有能力在投資之外賺錢的人來說,長期更短
你越年輕,就越覺得長期長
能讓你的投資翻倍的時間叫做「中期」,能讓你的投資翻倍再翻倍的時間,相當於「長期」
72法則:X=72÷年度複合收益率值,如果你的年度複合收益率是10%,72/10=7年=你的資產翻倍所需的時間,如果你的年度複合收益率是25%,72/25=3年=你的資產翻倍所需的時間
在年輕時應該重視金錢
最不幸的組合
在起點選擇時,沒有用「將來能賺多少錢」來衡量
終點看結果的時候,卻用「現在賺多少錢」來判斷
那些認真對待金錢的人獲得金錢的能力更強,而且會越來越強
那些「在起點在乎金錢,在終點依然在乎金錢」的人,由於在「琢磨如何賺錢」這件事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更多,於是他們的賺錢能力很可能更強,所以他們有更大的機率在終局到來時「已經賺到很多錢」,對這種人來說,「是否在乎金錢」很難影響他們的幸福感
聰明愚蠢x勤奮懶惰的複雜二分法
聰明且勤奮的人,適合做團隊的中層,因為他們的執行力強
聰明且懶惰的人,適合做團隊裡的領導,因為他們更擅長琢磨
愚蠢又懶惰的人,你肯定不會要,對吧?
愚蠢又勤奮的人,你就要小心了,若在團隊裡發現這樣的人要馬上開除,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而且他們在犯錯的時候,一定會達到極端嚴重的地步
一開始就重視金錢是更划算的策略,而且更重要的是,若你真的賺了很多錢,你很可能會變成更有理想、更有抱負、更講情懷、更講格調的人
關於「知識」
知識是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且長期來看更可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那些資訊
分辨知識的方法
知道這些之後,我的哪些「決策」會隨之改變?
從長期來看,這些東西可能為我帶來哪些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好處?
更高級的知識
體系化的知識
能繁衍出更多知識的知識,通識,ex.英語、邏輯學、機率論,掌握英語你就能接觸更多的知識,擁有邏輯就能判斷某個知識是否站得住腳,機率加邏輯能做出更接近事實的預測
碎片化的是學習的時間,不是知識
在知識的海洋裡,最佳策略是「漫遊」
不操心「學它有什麼用」,一開始就覺得學習很有趣,在學不會、學不好時依然覺得學習很有趣
會越來越頻繁地產生這種幸福感(serendipity意外的好運):真沒想到,我學過的那個東西在這樣的地方用得上
學很多東西的理由:誰知道它在什麼時候會有什麼用處呢?
只有博學的人才有融會貫通的能力
所謂融會貫通,本質上就是在那些「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之間建立「清晰、準確、必要的關聯」的過程,也就是讓我們變得更聰明、讓我們的作業系統變得更高級的過程
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概念、這個道理,還能用在什麼地方?
一個人所要自信的對象,應該是未來的自己,而不是現在的自己,更不是過去的自己。然而絕大多數人最想要的是「對現在的自己自信」,於是他們的生活中就出現了很多的扭曲,可他們卻毫不自知
人生的終極問題是什麼
我是誰?
未來的我是誰取決於我今天做了什麼、過去做了什麼,所以「我」並不是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存在,因此琢磨「我是誰」很可能完全是徒勞的
什麼更重要?
什麼最重要?
一刀砍下去,結束戰鬥
ex.考英文什麼最重要?透過基礎詞彙揣摩上下文邏輯的能力
擇偶標準什麼最重要?對方是不是一個能講道理的人
帶團隊什麼最重要?選一件發展迅速的事情去做,大家忙著打仗、救火、數錢,哪裡有空想別的事啊?
投資什麼最重要?買到可維持長期成長率的可增值資產後,一直握著不動
其他新世界裡的重要原則
一定要投資比自己更牛的人
一切的功課與努力都要在錢打出去之前完成
成長率決定價值增長
在金融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可以打敗錢這個東西
自己不懂的東西,無論看起來多好,都不能胡亂參與
自己對自己負責
教育什麼最重要?自己>環境>老師
在你身上什麼素質最重要?
幹一行,愛一行
你只能做好你熱愛的事情,你不可能做好你討厭的事情
執行力=熱愛程度,若有能力愛上,就有能力持續去做,若能持續去做,怎麼可能做不好?愛到無以復加,就沒有人能阻擋,也就沒有任何挫敗會導致放棄
和每一個技能談戀愛,呵護他,關心他,哄他開心,跟他一起high
簡報什麼最重要?簡報人(成為能說那話的人)>內容>投影片設計
如何提高執行力?
執行力:一個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要怎麼一步一步做下去
明知道事情應該怎麼做,甚至很清楚每一步應該怎麼做,可就是不做、沒做,也不是不想做,但反正不是今天做,明天再說唄
也不是沒做,做過,很早就做過,但就是沒有持續做,反正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我們都格外擅長把沒必要的事做到底
人類大腦分三層
黑馬(直覺)很強大
白馬(情緒)次之
騎手(理智/元認知)只是個孩子
我們的任務:盡一切辦法改善馬車的性能
讓元認知盡快成長,讓情緒和直覺一樣強大,想辦法讓馬和騎手配合好
情緒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直覺是情緒的快捷方式
讓騎手不斷學習新的概念,打磨、更新舊的概念,錘煉更好的價值觀,反覆思考、重複應用,然後交給白馬(建立正確的情緒),白馬用得多了會傳遞給黑馬(產生直覺)ex.看人的直覺
教育
重複=內化的過程
生產=應用那些透過重複內化的新技能,透過產出反過來進一步強化那些新技能
信息送達
能「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強的執行力,執行力是「想明白」這個動作的自然結果,而一切的「半途而廢」,其最合理的科學解釋,也是最樸素的解釋是:重複與應用的次數不夠,內化過程沒有完成,大腦皮層溝回建構失敗,應該建立的神經元關聯不夠強以致斷掉,回到原本沒有關聯的狀態
如何提高執行力?進化成「另一個物種」就可以了,雖然你覺得做某件事很辛苦,但不見得所有人都覺得辛苦,總有「另外一個物種」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把它做完
真正能變現的不是知識
一切知識都正走在通往免費的路上
真正能變現的是「認知差異」
人在面對同樣資訊、現象、事實、資料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認知
少數認知正確
認知高度不同
認知深度不同
多數認知不正確
升級認知的方法
透過「行動中的思考」,升級認知,行動中產生的思考不僅品質高、數量多,意外驚喜也特別多,很多想法、總結、靈感,若非處於行動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升級認知,造就認知差異
反覆多次升級認知
沒有踐行,就沒有可變現的東西,沒有足夠的認知差異,就不可能白手起家
共同成長
朋友
朋友就是那些我願意花時間與精力,與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
過程:依附、獨立、共生
友情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來自各自的成長或者共同成長
方法論
甄別那些值得花時間與之成為朋友的人
ex.請他們全家吃幾次飯,看他對老婆好不好,老婆是他這一生最親的非血緣關係人,他對自己老婆都不好,怎麼可能對你好?
一技之長
真誠熱情
追求進步
所謂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構建自己世界的人,他們透過構建自己的作業系統,再配合行動,構建自己的世界
這些人會更關注自己的世界而非外部世界(內視的人)
用嘴道歉的人不值得交往,用行動道歉的人遇到一個就要珍惜一個
為大家創造多贏局面
組局,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可能產生什麼互補效果或者什麼樣的合作?但不要安排一個人需要求另一人幫忙的局,這是不對等的局,沒有意思
所謂「情商」,指的是一個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創造共贏的局面
在老朋友身上要花時間,成為主動聯絡的人
共同成長
與家人共同成長
與朋友共同成長
與自己共同成長
成長的目的是「進化成另一個物種」,擁有一個長成那樣子的未來
與整個世界共同成長
所有人直到最後追求的層次
有旺盛執著的好奇心,有無往不勝的執行力,有超強的學習力,擁有一個能夠自主升級的作業系統的人,不太可被這個世界落下
退休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概念,早該從你的作業系統裡刪除了
你就是你能買到的最便宜的、最有可能長期保持成長率的可增值資產
一切的進步在起點上只不過是「願望」而已,實際上的進步是需要行動支援的,而且是長期的行動
默默地完成進化
證明自己是沒必要的,若做到了就無需證明,若沒做到則證明也是徒勞
在進化完成之前,不說,不表現,不好為人師,因為說了也沒用,表現了也證明不了什麼,好為人師只讓人厭惡,而且多半會被理解或證明為「虛偽」(成為能說那話的人)
一切的歡樂都是多巴胺分泌處於水準以上,所以多學習,多運動,人自然就開心起來了
成為鼓勵別人的人,「鼓勵」是世界上的稀缺資源
妳身邊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你
財富自由:關掉「賺錢」這個開關,像閉上眼睛關閉視覺那樣,去感受和體驗
每月有被動現金流
創造多個高效能團隊與企業
聚焦於如何幫別人賺錢
藉由連結對的團隊或合作對象,來成長我的財富
擁有一筆資產,可以不工作好幾個月,或一輩子不用擔心錢
財富自由之後
盡可能投資時間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發想新的創意、產品與策略,去做對我來說最好玩的事,選擇一個我有熱情的市場,能想像自己全心投入、吸引到相關的人事物
在我覺得舒適的地點
和我喜歡且價值觀相同的夥伴
用我們相信有意義的方式
一起創造美好的商品和生活
有一個支持我想法的團隊,能協助執行並看緊荷包,以及腦力激盪
擁有我創造出來的產品的所有權,可能是商標、版權獲專利
不用再擔心錢
如何知道自己適合的事業:我在做什麼的時候很愉悅、很喜歡、很想去做,而且迫不及待想讓人看到,希望得到讚美和認同的感覺?===著重在這個喜歡、想要、迫不及待的、興奮的事情上
讓你的未來決定你的未來該怎麼走:我想要感覺到自信、自由、不被束縛、有生命力、徹底體驗人生、樂於分享、每天非常積極、活躍、辛勤、正能量、為別人創造財富和機會、有最高的一致性和責任感
反方向:活動力低、反覆的、遲疑的、懶散的、拖延的、只計劃不行動、害怕行動、善變
正方向:積極、活躍、辛勤、分享、有貢獻、為人創造財富與機會
花園:好名聲、人際網路、豐富的知識、資源、實績,建立於熱情與專業之上,蝴蝶會自動被吸引,幫你茁壯花園
快樂的關鍵是:開始喜歡自己,就會吸引快樂
明確的目標:你希望自己死的時候是怎樣的人,你才會覺得自己超了不起?
沒有動力的原因:沒有目標,看不見未來那個很棒、很快樂的自己,要讓未來的你成為目標和引線,「我要怎麼做才能成為那個我?」
真正的富有來自於有價值,而要變得有價值,則在於要去逐步實現對自己而言有價值的目標,屬於我的豐盛是快樂有趣的人生,美、有意義、快樂、充實、積極、興奮、閃閃發亮、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