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創傷後壓力症, 五個創傷階段, PTSD的症狀, PTSD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4C療法, 轉化症, 解離症, 失自我感障礙症,…
創傷後壓力症
對嚴重壓力的極端反應,包括焦慮增加、迴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以及警覺增加的症狀。
創傷事件包括真正或見證死亡威脅、嚴重受傷,或是性侵。
創傷壓力必須是極度且相當突然的:包括生命受到威脅、嚴重被傷害、受到性侵害等。
造成強而有力的主觀反應:當事人經驗到強烈害怕、無助、驚恐。
五個創傷階段
失調創傷階段
當事人從震驚中得到相當的痛苦與創傷,會產生怨天、尤人及過度自責現象。
長期復健階段
有意願復健階段,並且已準備接受他人及專家之協助。
追蹤解決階段
當事人開始覺得誰可以協助,需要人幫忙,想改善狀況。
迷惘呆滯階段
突發創傷發生,個體處在迷惘、呆滯當中,感覺遲頓。
震驚階段
從迷惘中驚醒過來,充滿無比之震驚、恐慌、害怕及驚慌,產生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情緒難控。
PTSD的症狀
迴避
與此創傷事件相關的刺激物。
警覺度或生理激發度升高的症狀。
創傷事件後,會出現其他情緒及認知改變的信號。
闖入性的
再度經驗
創傷事件。
PTSD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罪惡感、自責、困窘或痛苦
都可能會影響其求助的時間。
症狀
常在創傷事件後的數個月到數年後才出現
,以致於無法在第一時間注意到與創傷事件的關連性。
逃避任何與創傷有關的事情
,因此錯失瞭解自己需要治療的必要。
相信”
他人一定可以克服
”,” 他
人一定不會出現問題
“或者 ”
他人一定有能力解決問題
“因此影響求助的時間。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舊稱
多重人格障礙症
至少出現兩個獨立的人格或轉換人格(alter)
當某個人格主導時,能決定這個人的本質和行動。
主要人格在主控時,可能完全沒有知覺到其他轉換人格的存在,並且不記得其他轉換人格做的及經驗過的事情。
4C療法
溝通(communication)
連結(connection)
合作(cooperation)
安慰 (comfort)
轉化症
臨床上的證據顯示此症狀與認定的神經或身體疾病不符。
此症狀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減損或需要醫療評估。
此症狀無法以另一種身體或精神疾病作更好的解釋。
出現一個或多個
自主運動或感覺功能的改變
。
解離症
無法察覺認知、情緒、動機和其他經驗的整合。
DSM的定義:「解離症為個人的
意識、記憶、身份、或對環境知覺的正常整合功能遭到破壞
,而這些症狀卻又無法以生理的因素來說明。」
是一種
心理的防衛機轉
,將所有能引發心理痛苦的意識活動或記憶,從整個精神活動中分離出來,以達到保護自我的作用。
失自我感障礙症
個案的
知覺或自我的經驗
遭受令人不知所措、破壞性的轉變。這些知覺轉變通常是
壓力引發的
。
失自我感和失現實感是一種
分離(detachment)
的解離形式,也就是個人覺得自我感及週遭世界被移除了。
個人覺得「恍神」、「麻木」,或是自己好像在做夢
。
不會出現記憶困擾的問題
。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在所有解離症中
最嚴重、範圍最廣、也較少完全復元的
。
經常伴隨出現的症狀包括
頭痛、幻覺、自殺企圖,以及自我傷害的行為
;也可能出現其他的解離症狀,例如:失
憶和失自我感
。
區分診斷:解離性身分障礙不會有思覺失調症的思考障礙和行為解組的特徵。
孟喬森症候群
一種透過描述、幻想疾病症狀,假裝有病乃至主動傷殘自己或他人,以取得同情的心理疾病。
求醫癖、住院癖、佯病症
等俗名。
孟喬森症候群患者之所以裝病住進醫院,通常是因為
缺乏他人關心,內心孤獨無助
。
患者
具有一些醫學常識,且具備表演天份
,
常常藉著模仿某個疾病而得到住院的許可。
身體症狀障礙症DSM5診斷準則
此身體症狀或伴隨的健康關注導致過度想法、感覺或行為,下列至少一項:
病人持續且不成比例地擔心其症狀的嚴重性。
對於健康或症狀一直高度焦慮。
為了這些症狀或擔心健康問題而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有
一個以上令人苦惱
或者會造成日常生活顯著困擾的身體症狀。
雖然任何一個身體症狀不見得都持續存在,在有症狀的狀態通常是持續的,一般超過
6個月
。
伴隨疼痛的身體症狀障礙症之治療
接受與承諾療法(ACT)
鼓勵患者採取接受的態度去接受疼痛、苦難、憂鬱及焦慮,並將這些情緒和感受看成是生活中的一部份,不要拼命掙扎、逃避這些疼痛。
抗憂鬱劑治療
催眠
急性壓力症
有兩個受到關切的重點
第一,在嚴重創傷後的短期反應是相當常見的,做此診斷有汙名化之嫌。
第二,絕大多數符合創傷後壓力症診斷準則的患者在創傷事件之後一個月,並沒有經歷DSM-IV-TR急性壓力症的診斷。
症狀出現在創傷事件後的
3天~1個月之間
。
PTSD長期的後果
心理部份
偏差行為
解離症狀
焦慮疾病(如恐懼、恐慌或社交焦慮)
厭食與暴食
憂鬱(重鬱症或長期憂鬱)
生理部份
生理心理改變
:交感神經系統過度反應,驚嚇反應升高,睡眠障礙與憂鬱。
身體不適
:頭痛、胃痛或者消化系統不適、免疫系統問題、氣喘、頭暈、胸痛、慢性疼痛。
神經生理反應
:改變腦波的活動、腦部結構改變、功能的改變如記憶、害怕的反應等。
解離性失憶症
個案無法記得重要的個人資訊,這些資訊通常與
創傷經驗
有關。
解離症具有
不尋常的壓力反應方式
。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的主要理論
創傷後模式(post-traumatic model)
使用解離來因應創傷,是造成在創傷後發展出「轉換人格」的關鍵因子。
社會認知模式(socio-cognitive model)
解離性身分障礙是學習扮演社會角色的結果。轉換人格是在回應治療師的暗示、回應媒體揭露的解離性身分障礙症報導。轉換人格是在治療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可能是角色扮演。
罹病焦慮症
定義
:全神貫注在得到嚴重疾病的恐懼,儘管沒有明顯的身體症狀。
這些恐懼必須導致過度尋求關心,或是不適應的迴避行為持續至少
6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