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案三 minor issue - Coggle Diagram
教案三 minor issue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的藥物治療(降膽固醇藥物)
依折麥布(Ezetimibe Tablet)
阻止食物中的膽固醇從腸道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
用於輔助飲食調節以治療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微纖維酸類(Fibric-acid derivatives)
常用藥物
Clofibrate
Fenofibrate
Ciprofibrate
Gemfibrozil
Bezafibrate
降低血液內的甘油三酯及提高HDL膽固醇水平
當高膽固醇血症病人不能服用他汀類時,他們可轉用微纖維酸類
膽汁酸結合樹酯(Bile acid sequestrant resin)
常用藥物
Cholestyramine
Colestipol
膽汁酸結合樹酯與膽汁酸結合後會減低腸道對它的吸收,以致使肝臟須分解更多血液內的膽固醇來製造膽汁酸,從而降低LDL膽固醇水平
煙酸(Nicotinic acid)
不但降低血液內的LDL膽固醇,更可提高HDL膽固醇水平
會出現血管擴張的副作用,長期使用更可能損害肝臟
常用藥物
Acipimox
他汀類(Statins)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減少肝臟製造膽固醇,從而令肝臟從血液中吸取膽固醇。一般被視為最有效的降膽固醇藥物
可影響肝功能。如有肝臟疾病或肝功能持續出現異常,不應服用他汀類。
常用藥物
Pravastatin
Simvastatin
Lovastatin
Fluvastatin
Atorvastatin
Pitavastatin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遺傳模式
LDLR
ApoB100
PCSK9
診斷
病人自身病史
身體外觀檢查
家族病史
血液LDL-C數值
基因檢測
臨床表徵與併發症
黃斑瘤
角膜老年環
肌腱黃色瘤
併發症
短暫的缺血性發作
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心肌梗塞
早熟性動脈粥樣硬化
藥物
第二線藥物
ezetimibe
alirocumab
evolocumab
第三線藥物
mipomerse
lomitapide
第一線藥物
atorvastatin
rosuvastatin
成因
LDL受體的機能減退或消失,並且LDL的平均循環週期會增至4.5天,導致血液中LDL-C水平的明顯升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癒後
多運動
多元而健康的飲食
呼籲病人戒菸
降低血壓
降低膽固醇和血糖
保持健康的體重
併發症
房室傳導阻滯
心室顫動
右心室梗塞
心源性休克
低血壓
心動過緩
治療
阿司匹林 162 至 325 mg
普通肝素
GP IIb / IIIa 拮抗劑
額外的 P2Y12 抗血小板藥物
成因
由於心臟下部區域的缺血和梗塞
流行病學
下壁心肌梗塞佔所有心肌梗塞的 40% 到 50%
死亡率為 2% 至 9%
全球約有 860 萬例的心肌梗塞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的預防
慢性疾病控制
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病患需妥善控制病情
飲食控制和運動
低脂飲食,且勤於運動可有助於減低血脂
危險因子
高血脂
抽菸
糖尿病
家族病史
高血壓
缺乏運動
戒菸
戒菸能減低動脈硬化風險,也能使血液較不黏稠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之預後
Killip class
Killip class II
肺部沒有濕囉音與上升頸靜脈壓
Killip class III
有急性肺水腫
Killip class I
無心衰竭之明顯症狀
Killip class IV
心因性休克或高血壓(同時血管收縮壓小於90 mmHg)、末端血管收縮
GRACE score
以全球102,341名之紀錄作為基礎,評估心臟病發作後院內、6個月、1年和3年的死亡風險
TIMI score
非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
最近7天服用過阿斯匹靈
最近曾有嚴重之狹心症
至少3項冠心病危險因子
心肌指數上升
年齡大於(含)65歲
ST波變化≧0.5 mm
患冠心病(stenosis≧50%)
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
每分鐘心跳>100(+2)
Killip分級II~IV(+2)
血管收縮壓(Systolic BP)< 100 mmHg(+3)
體重<67kg(+1)
糖尿病、高血壓、心絞痛(+1)
心電圖呈現ST波段上升或左枝傳導阻滯( +1)
65~74歲(+2)、大於75歲(+3)
治療時間>4小時(+1)
生物標記(biomarker)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
肌鈣蛋白(Troponin)
骨髓過氧化酵素(Myeloperoxidase)
利鈉肽(natriuretic peptide)
缺氧修飾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IMA)
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 attractive protein (MCP)-1)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的非藥物治療
血栓抽吸術
利用白努力定律,使得血管腔內產生 一強力負壓,局部水注破壞血栓結構,接著四散的血栓碎片,連同水流順著負壓 方向而吸入導管內,使得血栓碎片較不會漂至更遠處造成傷害
支架放置術
藥物塗層支架
藉由藥物的作用,來抑制細胞增生、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機率
金屬支架
即使血管通暢,過了半年仍達20-25%的病人發生”支架內再狹窄”
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支架
模架在兩至三年內就會逐漸分解,被人體吸收
再次出現心絞痛的現象較金屬支架明顯降低了36%
氣球擴張術
將一條前端裝有小氣球的特殊心導管,經由腿部腹股溝或手腕動脈,以與血流方向相反方式放到主動脈,再沿冠狀動脈血管伸入狹窄的部分,當氣球加壓時,撐開的力量可擴張血管狹窄處,使血管的內徑變大,增加血流量
體外心臟震波治療
低能量給心臟肌肉一個「按摩」,讓冠狀動脈血管受到刺激而擴張,增加心肌血流
刺激心臟產生新生的小血管,改善心肌缺氧的症狀
適合做體外心臟震波的人
患者有嚴重心絞痛、心肌缺氧,但是拒絕接受心導管或繞道手術
心血管疾病對於其他器官的影響
腎臟
入球小動脈擴張:腎絲球內壓力升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影響過濾功能,導致蛋白尿、腎元受損等情形
入球小動脈收縮:腎絲球及腎小管缺血性壞死而導致腎功能損傷
肝臟
缺血性肝損傷(Hepatic ischemic injury)
缺鐵性貧血
充血性肝損傷(congestive hepatic injury)
心肌重塑
平滑肌細胞、纖維細胞及內皮細胞發生改變
胞外基質改變
心肌結構性適應
神經系統
末梢神經受損
血管性失智症
視神經病變
心肌梗塞類型
心電圖分類
無 ST 段上升組
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並沒有療效,反而可能略增病患的死亡率
心電圖可表現 ST 段下降,負 T 波,非特異性的扁平 T 波,或是完全正常的心電圖
冠狀動脈內有嚴重的狹窄但尚未完全阻塞
ST 段上升組
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
進行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氣球擴張術和血管支架置放)
冠狀動脈發生完全阻塞
臨床分類
第 4a 型心肌梗塞
與 PCI 有關的心肌梗塞
由於儀器及縫合直接碰觸心臟,也可能造成心肌缺氧
第 4b 型心肌梗塞
與支架血栓有關的心肌梗塞
第 3 型心肌梗塞
病人發生心臟死亡,同時合併出現心肌缺氧的症狀
在尚未抽血檢驗心肌生化標記,或心肌生化標記還未上升之前,就已發生死亡
第 4c 型心肌梗塞
支架內再狹窄引起的心肌梗塞
第 2 型心肌梗塞
在疾病狀態下,心肌耗氧量需求增加遠超過血流供應量
血流供需失衡之下,造成心肌缺氧,時間過久,便形成心肌梗塞
第 5 型心肌梗塞
與 CABG 有關的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剝離
術中沒有足夠的心臟保護措施,造成整體心臟或區域性缺氧
縫合及心臟操作
血流再灌注時引起的微小血管事件
產生氧自由基而引起心肌受損
非移植血管區域的心肌失去再流通灌注的能力
第1型心肌梗塞
血管阻塞使得供應心肌細胞的血流減少
血管末端的血小板栓塞引起心肌壞死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的診斷檢測
初步檢測
心電圖(ECG)
初步分類成不穩定型心絞痛、無ST段上升心肌梗塞、ST段上升心肌梗塞
觀察是否出現心肌梗塞典型特徵
血液檢查
CK磷酸肌酸(總和)
Male:20~200 U/L;Female:20~180 U/L
CK-MB磷酸肌酸MB型(心臟)
Male:<5.1 U/L Female:<3.4 U/L
Troponin I心肌旋轉蛋白
Male:<0.034 U/L Female:<0.016 U/L (WHO<0.04 U/L)
進階診斷
非侵入性檢測
心臟超音波
主要藉由探頭的移動量測心臟大小、心臟各部位的位置是否正確、瓣膜的結構和構造、血流方向以及心房心室收縮等
無法直接觀察到血管阻塞,只能由心臟收縮情況間接推測
屬於發病前的診斷
CT血管造影
靜脈注射顯影劑,利用多探頭電腦斷層攝影可藉由轉換64、128、256、640的切數,擷取心跳資訊成項
目前適用對象
無症狀,但為冠心病的高危險群病人
有胸悶症狀,但其症狀屬非典型心絞痛者
運動心電圖異常者
有典型心絞痛症狀,但核子心肌閃爍造影正常者。
壓力測試/運動心電圖
已經急性發作的心肌梗塞患者或不穩定型狹心症患者應避免使用
屬於發病前的診斷
檢查時間約30分鐘,依接受程度從第一階段逐步加到第七階段,每階段持續3分鐘
心肌灌注顯影
第一次照影可由影像中缺損的部位判斷病灶區,第二次照影則是為了確定是由缺血性或是梗塞壞死所引起
讓病人在跑步機上運動到有不適後注入10~20mCi的Tc-99m sestamibi,再運動約30~60秒來促進藥物進入心肌細胞,1~2小時後進行照影(視醫院評估),即可得壓力相的檢查結果
不適用的病人
近2天內曾心臟病發作
時不時出現心絞痛,或控制心律不整的情況不佳,並嚴重到威脅生命現象
有嚴重的心臟瓣膜疾病或急性主動脈剝離
有感染性心內膜炎
有無法逆轉改善的心臟衰竭
近期發生肺栓塞,或深層靜脈栓塞
屬於發病前的診斷
侵入性檢測
冠狀動脈血管攝影
將含碘顯影劑注射進入冠狀動脈,在X光照射下,可看到顯影劑的移動路徑
目前臨床適用對象
已知有冠狀動脈心臟病而臨床狀況惡化者
因冠狀動脈心臟病而接受過介入性治療,經主治醫師評估有復發的高度風險而需追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者
有心臟衰竭或致命性心律不整等疾病而需排除冠狀動脈心臟病者
醫師高度懷疑或確診有急性心肌梗塞者
醫師高度懷疑或診斷有心臟或血管的結構或功能異常
由臨床症狀及非侵入性檢查而懷疑有冠狀動脈狹窄痙攣或其他異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