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焦慮症 - Coggle Diagram
焦慮症
護理措施
減輕焦慮的放鬆方法
呼吸法
採舒適坐姿或躺下,慢慢的由鼻子吸氣到腹部,再由 嘴巴慢慢將氣吐出,一天練習一至二次,每次 5-10 分鐘。
肌肉放鬆法
躺下或坐下,用力繃緊全身肌肉 5-7 秒,然後再 放鬆 20-30 秒,重複數次,直到感覺放鬆為止。
想像法
靜坐、冥想
陪伴個案
接受個案的焦慮
說話速度放慢、平穩
使用簡短明確的字句
輕度到中度焦慮時可藉溝通技巧的運用協助病人解決問題
向個案保證護理人員會隨時協助其自我控制
給予簡短指引以協助個案做決定,若個案能自行做決定,護理人員宜支持其決定
鼓勵說出感覺,多給予關心
嘗試使用過去曾經成功的適應焦慮行為
做自己有興趣的運動
學習減輕焦慮的放鬆方法,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隨時應用
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的醫療協助。
評值病人過去所使用的因應技巧協助病人以不同角度看問題、提供可暫時減輕緊張的活動
防禦機制
反向形成
隔離
否認
抵消
投射
轉移
升華
壓抑
合理化
定義
是一種不安、不愉快、不確定或可怕的主觀感覺
其導因可以是實際的或主觀感受到的威脅
對非特定的危險所產生的不確定、不安全感
伴有生理上的變化或不自主的行為,該行為的目的是要減除緊張感
病因
Norepinephrine過多
Serotonin過多
GABA太少
Dopamine過少
藥物
Benzodiazepine(BZD)類藥物
diazepam
lorazepam
alprazolam
血清素暨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NRI)
duloxetine
venlafaxin
三環抗憂鬱劑
imipramine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
fluvoxamine
分類
重度焦慮
生理反應
過度換氣
胸痛
心悸
劇烈頭痛
血壓升高
暈眩
臉色蒼白
肌肉極度緊張
噁心
發顫
腹瀉
症狀
行為及情緒反應
個人的認知範圍明顯縮小過分的專注於事件的瑣碎細節而無法做其他的思考,且對事件抱持負面的結果
輕度焦慮
症狀
生理反應
腸胃不適
認知反應
注意力集中認知範圍比平時增加
促進學習能力激發個人成長及創造力
行為及情緒反應
坐立不安
作白日夢
哭泣
咬指甲
中度焦慮
交感神經系統興奮
血壓上升
脈搏呼吸加速
緊張
胃痛
因素與理論
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論
佛洛依德認為焦慮導因於原本潛抑的想法或情緒,脅迫性的從潛意識層面進入意識中
人際關係論
若預期或感受到自己未被重要他人認可時,便會產生焦慮
學習理論
強調「刺激」和「反應」的連結,遭受懲罰會引發個人的焦慮,個人便會學習去除懲罰的方法,以去除焦慮
認知理論
焦慮是因個人對於引發焦慮的事件有不合理對信念所產生
衝突理論
衝突會誘發焦慮,尤其是趨避衝突最容易引發個人的焦慮
生物化學因素
NE增加、血清素增加、GABA過少
社會文化因素
焦慮症常見於高科技社會中
護理目標
短期的護理目標降低焦慮的程度
長期的護理目標學習有效的因應與調適方式與技巧應付
壓力與挫折,並提升對焦慮的忍受度,學習與焦慮共存
預後
約有半數病人在治療後可改善,五分之一的病人會演變成 慢性化,其餘則時好時壞,隨環境因素與治療情形而起伏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