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7.立體結構創作, 7-4古器物、媒材、技法, 7-4藝術素養鍛鍊 - Coggle Diagram
7.立體結構創作
7-4多媒材立體結構實務作展現
四 毛氈創作玩偶
五 回收物創作作
林佑森-銅樹之十三
三 刺繡工藝
六 服飾創作
怕科.拉巴納-<12條不能穿的裙子>
二 中式穿戴設計
翁啟榮-<同心同德>
七.教具製作
一.工業設計商品
台灣寶椅子公司-洗髮椅
7-1多媒材立體結構創作理念
一.點、線、面構成
點
不具長寬高、方向性。向性。
線
具長度,無寬厚度。
2藉由結構與組成,呈現具有量感的實體與空虛體體。
1藝術品需具獨特性。
體
有長寬厚度、重量。
面
有長寬,無厚度,有形狀、方係姓,圓形的面不具有方向性。
二.面與體
1面的種類
a幾何面:遵守固定公式。
b自由面:不易複製。
2體的形成
形體、量感
四.構成主義
1起源與發展
起源:又稱【結構主義】,以現成金屬、玻璃、木塊、紙板等為創作材料。
發展:以簡潔、精確、幾何、工業、機器化構成風格。
2構成主義各領域應用設計
建築-塔特林
藝術是完整的工業化生產,合乎功能需求與實用的結合。
裝置藝術-馬列維奇
將幾何圖形結合繪畫,重構物理學的藝術表現。
產品設計-亞歷山大.羅欽可
a 反對哥德式、洛可可等華麗造型。
b 紅、灰、白、黑為標準色。
三.創作理念
淋糖剪粘
可大量生產,規格統一 。
剪黏工藝
日治時代開始盛行
理念
創作切入的角度,創作的觀點
六.立體造型的特質
1立體造型的四種特質
型態
結構
量感
素材
2例子
布洛姆-方塊屋
朱銘<太極系列-單鞭下勢>
謝應德-【絲雕】盆栽
洪易-<三羊開泰>
康延齡-<霹靂藝術科幻特展-赤龍影>
五.構成主義的三大要素
3形態
b 西方視覺藝術,奠基於精準的形態表現。
c 東方美學,強調無形的韻味比真實形態更具美的精神。
a 物體結構、組織、機能、內涵。
2空間
光源強弱、距離遠近,產生空間概念。
1視覺
7-2立體結構創作構思與設計
二 立體造型表現的三要素
2色彩
若長時間觀看,大面積的柔和淺色搭配小面積鮮豔色彩為佳。
3素材
c紙材
可塑性極高。
d塑膠
壓克力較為常用。
又稱塑膠水晶。
e黏土
f彩色油土
陰涼處可永保柔軟,在空氣中不會硬化。
g布料皮革
h樹脂
【環氧樹脂】硬度佳、不易變黃。具黏性與冷卻性,不須黏著劑。
b金屬
堅硬、可塑、永久保存性質。
a木材
易加工。
1型態
基礎造型不同,外表的呈現就會產生變化。
三 立體結構的構思
2構成原則
b多樣
注重材料的內涵,使其由配角轉變為焦點,賦予材料表現的新意義。
c平衡
(1)又稱均衡、勻稱
(2)視覺均衡的效果。
a和諧
達成形式與色彩變化的和諧,古典藝術美致力追求的境界。
d比例
數理規則
e佈局
(1)構成要素在空間的定位。
(2)美化版面、引導視覺焦點、捕捉目光。
f精簡
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
g對比
對照之意。
1構成法則
e錯視
d重複
(1)又稱反覆。
(2)最容易入門的方法,將固定元素以重複性排列組成造型。
c重疊
元素相互交疊結合,運用結合後的變化來發展成其他圖形。
b位移
線、面、形、色的換置與移動。
a分割
一.立體構成創作與構思
2立體結構
地心引力,所有立體都必須有一個點、面,或多個支點。
1立體構成
a 空間構成。
b 材料為最重要的元素。
3立體結構創作
b透過轉折、銜接從平面變成立體。
c主導創作程序,無法全靠學習而獲得的想法。
a 點立體、線立體、面立體、塊立體、混合形立體。
四 立體結構的學習方法
2學習觀察
關注小細節。
紀錄分享。
同一件事嘗試以不同方式的運作。
3空間轉換力
1想像力訓練
7-3多媒材立體結構實務應用
二 正形和負形
環狀的實體為正形,中間的空體為負形。
三 立體形態的類型
1點立體
a 存在平面或空間中任何一個位置,點可向心集中成塊,形成點立體。
b 無人機打破點需要依附支點才能存在的思維。
2線立體
a 點重複排列,可使線產生延伸,錯為延伸的點,可發展出弧線或曲線。
b 線可通過堆疊、重複排列、角度漸變,發展成固態狀立體,具穿透性的錐狀體。
3面立體
可通過轉折、彎曲、折疊、銜接成立體面。
立體造型從不同角度可看見不同樣態的多樣性。
4塊立體
b 塑:加成或操縱。
c 當代雕塑更以焊接、鍛造等方式。
a 雕:去除媒材。
一.研究立體空間構成方法
1點、線、面、塊:從平面到半立體再到立體。
2素材
7-4古器物、媒材、技法
玫瑰金
合金。延展性強、硬度高於黃金。
鎏金
火鍍金。
嘎烏
佛教法器。教法器。
翎管
清朝官帽於頂珠下有。
高古
唐代以前的古器物。
掐絲
三弦
綠度母
7-4藝術素養鍛鍊
印象派
著重光影的變化、對時間印象,捕捉稍縱即逝的感覺。
新印象派
以點狀的小筆觸規律並置,被稱為點描派。
後印系派
強調作品應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情感,強化主觀的圖象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