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3.平面設計與立體構成, 3-1包浩斯, 3-2藝術素養鍛鍊 - Coggle Diagram
3.平面設計與立體構成
3-1平面設計與構圖
三.平面設計的構成
1.造型原理
b.色彩
色彩會影響【形】的發展。
c.質感
只材質,為物體表面的感覺。
a.型態
(1)平面設計的【形】只有大小或位置變化
(2)平面的【形】加上深度,則成為立體的【形態】。
d.空間
2.平面設計的構成元素
零次元的點、一次元的線、二次元的面、三ˋ次元的立體。
a.點
特性
(1)最小形式單元,不具面積、沒有方向、大小、形狀。
(2)面積小、有集中性,具有凝視效果。
創作原理
(1)【靜】轉而【[動】。例如:一個點是靜止的,兩個以上的點共存時,會有動態效果。
b.線
特性
(1)線是點的運動軌跡,具有長度、寬度、形狀特性。
(2)線的方向可產生型態變化
創作原理
(1)線的寬度曾大可變成面
(2)具有分割作用
(3)具有引導、連貫、暗示作用。
c.面
特性
(1)面是線的運動軌跡,屬於封閉的型態。
(2)具有長度、寬度、但不具有厚度。
(3)具有位置、形狀、方向、範圍。
創作原理
(1)幾何圖形
直線切割型:具有秩序、穩定感。
曲線形切割:活潑、柔和。
(2)不規則圖形
偶然形:偶然間接形成的面。
有機形:自然生態中的圖形。
3.平面設計的構成方法
e.軸向
軸線則具有支配整體畫面的特性。
f.變化
d.配置
又稱【編排】
g.量感
在視覺、心裡有豐滿感受的現象。
c.集合
具有
凝聚焦點
的效果。例如:放射、漩渦、扭轉等。
h.模擬
參考現有圖形,適度轉換理念。不同於模仿或重製。
b.分割
(1)規則分割
(2)隨意自由分割
i.聯想
a重疊
(2)相加重疊:交疊處各自保留。
(3)交疊重疊:圖像被覆蓋。
(1)連接重疊:重疊處融合。
四平面設計的構圖
6.曲線構圖
c.幾何形曲線:感性中呈現理性的秩序感。例如:螺旋形、弧線、拋物線。
b.具有漸層、節奏的方向性。
a.又稱S形構圖,整體具有溫和與柔美的律動與協調性。
d.自由行曲線:線條隨興、充滿生命力與張力。
7.均衡構圖
最容易將複雜元素,整合形成單一視覺的形式。
5.焦點構圖
8.框架構圖
具有加強主題及營造份維的效果。
4.對角線構圖
9.對稱構圖
最容易達成均衡美感的方法。
3.十字形構圖
10.三分法構圖
又稱【九宮格構圖法】或【井自構圖】。
2.水平構圖
11.空間法構圖
主體或重點放在畫面的
前三分之一
。
1.垂直構圖
二.何謂平面設計
1.起源
a.19世紀晚期,平面設計從美術領域中劃分出來。
b.此時不重視構圖的視覺傳達效果,但
現今設計,首重視覺傳達效果
。
2.平面設計
a.又稱圖形設計,指有藝術性和專業性,以【視覺】作為溝通表現方式。
b.美學和感官元素加入
越多,平面設計越貼近藝術;越少則越貼近科學
。
ex:雜誌、廣告、產品包裝等。
一.設計的定義
2.【設計】應用於藝術相關。
.3.設計是一種
觀察、創造、管理、應用的專業能力
。
1.【Design】設計一詞,有確定、描述,辨認,指有目標、有計畫。
五.平面設計的構圖原則
7.強調
8.比例
6.均衡與對稱
a.具有平衡感的作品,形式相同時稱為對稱;不相同則稱為均衡。
左右同時展開稱為左右對稱。
9.韻律感
經由三、四次的反覆排列。
5.圖地關係
10.向心與擴散
向心形給人內斂、溫柔的感覺;離心版面設計,稱為擴散型。
4.起受關係
產生動感和接受動感的造型。
11.統一與調和
雜亂畫面產生調和,加上一些共通元素,產生共通格調。
3.動靜關係
擴散或流動【動態】,水平或重直性強化的形態為【靜態】。
12.型態的意像
四方形,給人中規中矩的感覺。
2.主從關係
若太過強調主角,則畫面其他部分就容易忽略。
13.水平線與垂直線
水平線給人穩定、平靜感。垂直線給人堅硬、理智感。
1.對比
c.粗細對比
d.直線與曲線對比
b.明暗對比
e.質感對比
a.大小對比
f.遠近對比
14.陰畫與陽畫
15.留白量
3-2立體設計與結構
二.立體構成的方式
1.具象構成
【具象】為目標,【合理】且【有邏輯】,雕刻為此類型常見的創作品。
2.抽象構成
元素排列組合,非具象的抽象型態,無法說出其具體形象或聯想。
【分割後再組合】、【組合後再分割】。
3.數理構成
2個以上相同形態、體積的物件為基本構成要件,具有數理化、模組化的特質。
4.直覺構成
2個以上相同形態、體積的單元體。
三.立體結構
DIY材料包組合,稱之為勞作。
1.點的立體構成
b.不同大小的點進行排列組合,可產生具有立體深度的視覺效果。
c.由密到疏的排列,產生動態效果與方向性。
a.點具有集中性,凝聚效果。
2.線的立體構成
a.硬線
(4)
單點交錯或堆疊
,組成
具穿透性的錐狀體
。
(3)角度漸變及重複排列,形成立體。
(2)以外力或加熱,
轉折或銜接形成立體框架
。
(5)直線變弧線,呈具穿透性的球體。
(1)轉折、銜接、交錯、排列。
b.軟線
(2)交錯銜接:竹編。
(3)交錯堆疊:羊毛氈、稻稈等。
(1)套所銜接:針織布組織。
穿透性加,就算體積過過大,也較
無視覺及心理上的壓迫感
。
3.面的立體構成
b.面的轉折、銜接
例如:瓦楞紙切割後,交錯、、堆疊成椅子。
c.面的交錯、銜接
例如:木板以雷射切割。
a.面的交錯、堆疊
例如:錐狀體、紙箱等。
4.塊的立體構成
除了
長度、寬度
,其特色在於
厚度
,常搭配去除法則。
一.立體構成元素
2.線材元素
具有長度與方向性。
3.面材元素
呈現面積與範圍。,若以彎曲、扭曲、摺疊處理,表現出空間深度與力量感。
1.點材元素
具有空間位置的視覺錯視,可運用【重複】的方式,形成立體感。
塊材元素材元素
為一種
封閉的形體
,有穩固、厚重的特徵。
3-1包浩斯
理念
2.強調【以人為本】、【為人設計】。
3.標準化、簡單化、系統化達到大量生產。
1.結合藝術與技術。
4.理性主義與構成主義
貢獻
1.結合美學與技術的工業設計思想,影響20世紀的當代設計。
2.以成為其所倡導的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
3.著重造型與實用功能合而為一。
教育
1.重視理論與實務技術。
2.雙軌教學制。
起源
1.Bua為【建築】,Haus為【房屋】。
2.1919年創辦人為格羅佩斯,在德國創辦的藝術和建築學校。
3-2藝術素養鍛鍊
皮特.蒙德里安
1.平面設計之父
2.啟發印刷、廣告等現代格線系統。
裝置藝術
1.始於1970年間。
2.是普普藝術的延伸。
立體主義
20世紀初,以多視角畫面集中於二為平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