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 Coggle Diagram
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朦胧诗
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
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
文革后期 舒婷、北岛、顾
城、江河、杨炼等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
文本结构:内部空间意指拓宽
(二)蒙太奇意象组合结构呈现
意象蒙太奇没有诗人的中心话语与意念直接表露,有时句与句、意象与意象之间也很少有逻辑关系。
“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拾捡/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脊梁”。(《弧线》顾城) 诗人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四个互不关联的语码意象并列联结起来,完成了一幅动态流转的视觉画面。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恋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人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既然》徐敬亚。这四个既然句式反复,叠合出四个蒙太奇镜头,逐层递进,力量一次比一次强烈,深化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三)结构内敛与空间意指拓宽
北岛«走吧»共五节,要是把每一节开头的“走吧”略去,则前三节分别是:“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冰上的月光,已从河床上溢出”,“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这三节的表述是互相脱节的。对于它们的理解,必须对照第四节“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
(一)意识流结构突起
在顾城的《远和近》中:“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诗中的云、我、你都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就是象云一样自由,但当远和近两个概念加入意象时,美好的东西被击碎了。
“你”和“我”的关系产生了隔膜,使人在一刹那间明白:这世上有“你”和“我”这么两个人被自己所创造的秩序或规律所排挤,他们成了只能与浮云保持亲密的独处者。
对一个瞬间情绪感觉的捕捉和表现
文本结构:内部空间意指拓宽
(二)语言形象化、含蓄化、朦胧化
朦胧诗人忠于自己思想感情的创作,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聚焦在意象之上,并通过意象向读者反射和辐射,读者只能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去捕捉和把握诗歌语言的意义。
诗歌意象的跳动造成诗歌意思的断层可以让读者对诗歌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三)实现纯语言场景,使语言陌生化
“坐成千仞徒壁......面海/海在哪里/回流于一只日本的铜笛/就是这些/无色无味无知无觉的水吗......再坐/坐至寂静满盈/看“一茎弱草端举群山......” 《禅宗修习地》舒婷
“面海”和“无色无味无知无觉的水”的出现增强了语言陌生化的效果。写诗不是逻辑推理,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利用语言的变形和移位等方法来使语言陌生化是朦胧诗建构的语言的策略。
(一)是个语言意象化、凝炼化
“你慢慢地闭上眼睛”、“你点点头焉然一笑”、“你咬着苍白的嘴唇”、“你坚决地转过身去” 《是的昨天》北岛。这四个细节性的意象概括了整个爱情故事,把诗意的断层留给读者去修补。
朦胧诗的意象具有强大的信息承载力,这是朦胧诗语言凝练的美学特征
朦胧诗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以意象作为诗歌主要语言,通过摘取意象,并以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的逻辑对诗歌意象进行“朦太奇”式的编辑,形成诗的语言形象、精致的特点。
思维方式:诗歌精神的嬗变
(一)灵感迸放出了意象的火花
顾城的《感觉》,“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作者通过这种天、路、楼、雨的变形或者变态感受,突出了淡红、淡绿,发现了一片灰色之中的希望,是对新美的欢愉与对单调的厌恶。
(二)哲学思辩、意象与观念的差异
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漂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即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冰河解冻,残雪消融,原有价值观念顷刻坍塌,个人的尊严悄然回归,从迷狂愚昧的青春激动,到清醒后的冷峻反省,朦胧诗人们和众多的人民群众一样,开始怀疑、感伤、迷惘、批判、探索人生、寄予希望......共同促成了这种以怀疑论为核心的时代氛围和思考女神的降临。对自我权利、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异己力量的否弃,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它在新诗潮诗人这里得到了确认,而新诗潮诗歌理论为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