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乳房腫脹 - Coggle Diagram
乳房腫脹
乳腺炎
預防
產前學習乳房護理,增加乳頭韌度,防止乳頭破裂。
注意乳房的清潔與衛生,乳房護理前先洗淨雙手。
正確的哺乳方式,減少乳頭受傷機會,如移出寶寶嘴裡的乳頭時,先利用手指使嬰兒鬆開含住的乳頭,不要用力將嬰兒與乳房分開。
避免母乳堆積,應經常餵哺母乳或排空乳汁。
乳頭破裂或疼痛時,應暫停哺餵,暫以手擠壓的方式,將乳汁排空。
避免乳頭破裂,不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著或吸吮過久,兩側乳房應輪流哺乳。
意義
通常發生在產後2-3周。
母親多休息,多有效餵奶。
無論是否有感染,發炎時免疫力下降。
徵象
乳房局部硬塊且明顯發紅。
局部壓痛感明顯。
發燒>38度、類似感冒現象。
處置
減少張力
刺激排乳反射(肩頸及背部按摩、乳房按摩)。
消硬塊(鋼琴手震盪按摩)。
抑制炎症
止痛及抗發炎藥物(lbuprofen)。
抗生素治療(使用抗生素治療時仍可哺餵母乳)。
多哺乳
如果嬰兒可以自己吸吮
按需哺乳(多吃多移)。
有效哺乳(正確吸奶)。
換姿勢(嬰兒下巴對硬塊)。
如果嬰兒無法自行吸吮
手擠乳(刺激排乳反射)。
導因
在哺乳的過程中,乳汁若堆積在乳管,就會形成乳管阻塞,造成乳腺炎。
寶寶吸吮太用力,使母親的乳頭破裂,藉由寶寶吸奶的動作,將寶寶鼻子或喉嚨的細菌,透過母親乳頭的傷口進入乳房,造成乳腺炎的產生。
生理性脹奶/充盈
意義
正常的脹奶。
好發
產後頭幾天泌乳生成1期轉至2期(來奶)。
徵象
乳房上緣自然(無明顯邊緣化)。
奶水可以順利流出。
乳房熱、沉重感。
體溫正常。
處置
讓嬰兒頻繁的吸奶以移出奶水。
乳房腫脹/水腫
意義
是早期炎症表現。合宜處置能向健康移動,反之,易進展成為乳房發炎。
導因
導致延遲哺乳相關因子
C/S、產程延長、分娩用藥。
不當哺乳型態
限制餵奶時間及頻率、含奶無效、奶瓶干擾、內衣過緊。
個人因素
乳房手術史、奶量過多。
徵象
乳房上邊緣明顯。
乳暈張力大,奶水不易流出。
乳房熱、硬、發紅、緊繃發亮。
可能發生24小時內消失。
處置
減少張力
紓壓按摩,促進排乳反射;消水腫
減少脹痛
包心菜冷敷。
刮痧。
冷熱敷(溫熱敷後務必進行乳汁移出)。
餵奶前0.3-0.6℅硫酸鎂溫水浸泡5分鐘。
浸泡溫水或淋浴。
增加哺乳
乳管阻塞/硬塊
處置
以水溫約41-42℃的熱水熱敷乳房5-10 分鐘,接著以指腹輕撫按摩乳房。患處的按摩以不痛為原則,之後讓嬰兒直接吸吮乳房。
注意嬰兒哺乳與含乳的姿勢,哺乳姿勢必須貼近母親的身體。要更有效的引流硬塊,可以改變餵奶姿勢,讓嬰兒的下巴貼近硬塊處,藉由嬰兒吸吮時舌頭的蠕動,幫助阻塞的乳腺管暢通。
若乳頭的外觀出現明顯的小白點,建議讓嬰兒多吸吮。若將白點吸破,乳腺就會通。若嬰兒無法將白點吸破,此時應尋求婦產科門診專業人員處理。
在嬰兒吸吮乳房或擠奶的同時,可以用指腹輕柔硬塊的外圍,幫助乳腺管暢通。
如果您有乳暈處腫脹硬塊情形,建議您先採用平躺的姿勢,以手先將乳暈處按摩減輕腫脹後,再坐起以手擠奶。
每次的哺(擠)奶的時間勿超過1 小時,母親應注意休息的重要性。
休息時,患處若有疼痛感,可採取冷敷至少五分鐘,以減輕疼痛及減緩發炎反應。
原因
媽媽出門太久,或在職工作太忙,沒有按時擠奶,造成乳腺阻塞。
媽媽因工作、生活、擔心奶量不足、睡眠不足等原因產生精神壓力,也容易造成乳腺阻塞。
媽媽的奶量太多,寶寶吃不完,乳汁淤積易造成乳腺阻塞。
媽媽的衣服或胸罩太緊,或是躺著壓到乳房。
意義
乳腺管阻塞通在24到48小時內消失,不需要任何治療。
寶寶吸吮患側乳房時可能會煩躁,因為腫塊壓力壓迫到其他的輸乳管,乳汁流速可能變慢。
徵象
當阻塞一直沒有改善時,母親會發現乳腺管阻塞的區塊會變成硬塊,有脹痛感,甚至皮膚外觀會些微泛紅。
乳頭出現水泡或小白點。
乳腺管阻塞剛發生時,母親會感覺到嬰兒吸吮乳房時變得煩躁。擠奶時,母親會覺得擠奶的速度變慢,奶量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