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治療(輔導)計畫的元素, 孫頌賢(2016)。諮商心理衡鑑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張老師文化。 - Coggle Diagram
治療(輔導)計畫的元素
系統合作
與司法系統合作
與學校教師合作
與心理師合作
與社工師合作
與醫療系統合作
與家長合作
整合與階段化的治療計畫
中期目標---促進個案改變的轉化階段
界定能促發個案改變的目標:像是運用空椅技術幫助個案表達並接受母親去世的憤怒,重新解讀對母親的觀點與感受
長期目標---行動階段
形成實際的行為改變計畫:像是為憂鬱症個案設定能重新開始社交生活,並能回到原生家庭相處為行動目標
形成新的觀點、感受與行為反應:在晤談中幫助個案重新整合在行動過程中的改變經驗,提升個案自我價值,更能自我悅納,喜歡自己與世界
短期與立即目標---改變的預備階段
關注需要立即處裡的危機因子,幫助個案啟動保護因子與系統支持,並建立穩定的助人關係
協助個案了解與覺察自己的困境與需要改變的方向
結案目標---穩固改變階段
計畫如何結束諮商關係、需要花多久時間告知個案合作關係結束,結束後個案是否需要轉介其他服務等
肯定與穩固個案在治療計畫中的收穫:與個案一同回顧諮商的歷程,整理個案獲得的改變,以及需要加強哪一方面的收穫等
設定結案指標,檢核治療計畫執行過程是否順利獲遭遇何種困難。諮商師可與系統合作的對象(如社工師)一起合作評估個案是否可以穩固回到生活領域中
三級預防模式
初級預防:發展性,增進所有人的適應力為主
二級預防:介入性,此時個案已經在高度危機因子的風險中,可提供保護因子,防止問題繼續惡化,並盡早提供轉機因子,降低個案危機因子
三級預防:個案已經有心理疾患或嚴重的違常行為,須採取處遇性措施,做心理疾患的鑑別診斷,幫助個案覺察憂鬱程度的危機因子與保護因子
持續評估與監控
評估個案反應:個案如何看待諮商目標、阻礙個案改變的因素、令個案感到擔心和害怕的原因
隨時檢核計畫是否符合個案需求
心理師反應:心理師在諮商歷程中的新觀察到的東西、心理師遇到的困難來自於自己還是個案、在晤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何?是如何發生的?
諮商形式
個別晤談:一對一的諮商歷程,關注個案的內外在狀態
特述議題(不適合系統聯合晤談的一些可能情況)
正在發生自傷或自殺的危機,系統中的成員很難冒險袒露自己真實感受
正在發生暴力或施虐的事實,受害者正在暴力中經歷恐懼與焦慮,害怕加害人有更多的暴力和施虐行為
某位成員較難在系統聯合晤談中信任心理師
系統聯合晤談:伴侶、親子、手足、師生關係,須關注每位關係中的成員的內外在狀態、互動方式、彼此的感受與行為
重新界定系統成員的行為問題:當個案問題是與他人互動後的結果,如原本是因為ADHD的孩子的行為問題,在系統觀點中,諮商目標可變成父母親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問題
改善惡性循環的互動關係:伴侶或家庭系統的成員行為加強彼此的不適當因應方式,使互動關係變成僵化的惡性循環
促進關係中的情感連結與新的互動方式:如鼓勵青少年在晤談現場演練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促成新的對話方式
修復關係中的創傷與傷害:協助受害者將傷痛與恐懼呈現給犯錯者看,讓犯錯者真實感受到受害者的感受,受害者才會覺得自己的傷痛已被受害者接納,而犯錯者尋求寬恕與原諒的回應才可能被受害者接納
三級預防模式的諮商計畫
諮商目標的整體性:個案的議題都要在三級預防中尋找諮商的目標
分類以決定主導諮商議題者:將個案議題進行分類,以決定「誰來主導」個案議題的處理
孫頌賢(2016)。諮商心理衡鑑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張老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