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燭之武退秦師成語詞義 2乙12號陳冠邑 指導老師:黃秀惠老師 - Coggle Diagram
燭之武退秦師成語詞義
2乙12號陳冠邑
指導老師:黃秀惠老師
鋌而走險
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 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 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食言而肥
據《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載,春秋魯哀公二十五年六月,魯哀公從越國回來,與前來五梧迎接他的大夫季康子、孟武伯會合,並且設宴飲酒,由孟武伯代表向哀公敬酒祝壽。孟武伯十分厭惡為哀公御車的寵臣郭重,在宴席上就問他:「你為什麼這麼肥胖?」當下季康子認為孟武伯說話失當,要罰他飲酒。而哀公則是因為季康子和孟武伯時常失信於他,於是指桑罵槐地說:「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意思是,他把太多說出來的話又吃下去,怎麼能不肥呢?「食言而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說話不守信用。
爾虞我詐
爾虞我詐,漢語成語,中國古代典故,語出《左傳》:“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後延用為成語,其意為“互相猜疑,互相欺騙”。 基本信息【成語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 ... 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唇亡齒寒
晉獻公知道虞國公很貪財,就先讓人送晉國的千里馬和美玉給他,要求他借路給軍隊通過,以攻打虢國。 虢國知道此事後,就派人對虞國公說:「面額和牙齒是相互存在的,嘴唇沒了,牙齒就要受到寒冷。 現在我們兩國就是這種唇齒關係,如果我國滅亡,那虞國也無法單獨存在。 所以你們不應該借路給晉軍,讓他們消滅我們。」
行將就木
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語本《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因為獻公晚年十分寵愛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在狐偃、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先後到過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
退避三舍
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後,果真回到晉國,立為晉文公。 後來,晉國為了援救宋國,便和楚國交戰。 當雙方軍隊對峙時,重耳為了報答楚莊王及實現自己的諾言,就下令全軍往後撤退九十裏,一直退到城濮才停止。 從此人們就將“辟君三舍”引申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對人容忍讓步,不和人相爭。
食指大動
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躍躍跳動起來,公子家覺得很奇怪,公子宋說﹕【每次我的食指跳動,那天必有異味可嘗;像前次我出使晉國,嘗了石花魚的鮮味;後來出使楚國,又嘗到了天鵝的美味,不知道今天又能嘗到什麼好吃的東西?】 ... 後人便將它引申為【食指大動】這一句成語,用來形容有意外口腹的徵兆。
馬首是瞻
馬首是瞻,指士兵依據主將的馬頭來決定前進的方向,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 語出《左傳. 襄公十四年》。 《左傳》裡記載魯襄公十四年時,晉國會同魯、齊、宋、鄭等國軍隊伐秦,要報三年前櫟地一戰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