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青少年偏差行為 - Coggle Diagram
青少年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
意義
是由社會規範所界定的,而對認可或排斥的規範本身,會因為時間、空間的轉移,或不同社會、文化或情境而轉變
與犯罪之區別
偏差行為是違反社會期望及規範的行為
犯罪是觸犯法律而受到政府機構的正式處罰的言行
有包含關係及交叉關係
類別
外向性偏差行為
反社會行為或違反規範,例如逃家、與父母衝突、賭博、吸菸等
內向性偏差行為
情緒困擾或非社會行為,例如憂鬱、自殘、恐懼等無法有效解決內在挫折的心理方面
學業適應問題
非智力因素所導致的學業問題,往往兼具外向及內向性偏差問題
自我中心的源起
認知發展的基本法則
2.心智成長的特徵,增加
主體與客體
、
思想與現實
之間的
分化
4.了解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別人及物體有他們自己獨立的存在
。
認清
他人與自己的知覺是完全獨立
的
5.
減少自我中心思想
的歷程是自我的本質
個人侷限在自我中心的觀點會被許多可能的不同觀點取代
3.
去除以自己個人為中心
的思考歷程
1.個體對現實的認知、語言型態的轉變從
自我中心轉向為社會中心
取向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特質
艾爾肯Elkind
發展出,認為青少年自我中心現象存在兩個特徵:
想像觀眾和個人神話
想像觀眾imaginary audience
偏差行為
當希望的獲得「想像觀眾」的讚許時,可能做出荒誕不羈的行為、參與危險活動或做出不敬的行為等
意義
青少年較缺乏人際互動經驗,以致
無法區別
他人思維所關注的對象與青少年所關注的對象是有所不同
青少年處於青春期,生理、心理在短時間產生極大變化,比以前較注意自己的形象、行為舉止及他人眼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
虛構出一群「觀眾」在注視他們
產生是源於不能區分思想領域中主觀面與客觀面所導致
「青少年認為自己是眾人注意的焦點,然而實際上並無這樣的人存在」
個人神話personal fable
偏差行為
認為自己是
不朽的、獨特的
,亦是一種動機力量,促使青少年
從事某些行為舉止
產生的負面影響:認為沒有人可以了解自己的情況下,自身的情緒鬱悶亦
不會對外人抒發
,
找不到合理的宣洩管道
,當負面情緒越多,可能產生憂鬱、精神緊張等問題
認為自己是永生不死的,認為倒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永遠是最幸運的
例如死亡、懷孕、車禍、毒癮或煙癮等
意義
青少年無法分辨主觀及客觀,未能分化其特殊性與普遍性
「中二情節,認為自己最厲害,與其他人不一樣」
1、全能性
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勝於其他人。「眾王之王」、高人一等的感覺、優越感
2、獨特性
過分區分
自己的感受、信念與別人的不同,認為
自己的思考、感受是唯一的,
是別人沒有經歷過的
過分強調他人與自己間的差異性
,忽略人我的相似性,有「為何沒有人了解我」的想法
3、不可毀滅性
在無法被毀滅的信念支配下,深深影響對事情與言行的判斷,
產生錯誤的能力感,高估自己的能耐
例如,可能抱持著我喝酒開車不會有意外發生的信念
結論
想像觀眾和個人神話,
會影響到青少年的不合理信念
,認為
自己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而欲在他人面前表現,或者
認為與眾不同
,高估自己的能耐,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導致偏差行為
前言
青少年時期,個體面臨心理及生理上的轉型與統合,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關鍵期,若青少年認知發展產生扭曲或適應不良,可能表現出荒唐不羈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