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民國 (1937-1945 二戰, 1919 五四運動, 1931 九一八事變, 人物, 1913 二次革命, 1915 新文化運動, 1923…
民國
1937-1945 二戰
1937 盧溝橋事變
日:三月亡華
中:空間換時間
遷都重慶
1940 大東亞共榮圈
日本核心,滿州國、中國(汪精衛)為輔
侵略東南亞
美國限制石油、鋼鐵的運輸
1941 珍珠港事件
中國加入同盟國
1943 簽平等新約、開羅會議
1942 大驗證
佔領新加坡後屠殺星馬華人
美國
先毆後亞
跳島攻勢
跳過日本軍事重島,佔領周邊,孤立那島
1945 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
影響
空襲
慰安婦
通貨膨脹
1919 五四運動
段祺瑞 西原借款
巴黎和會將山東權益交給日本
使思考新文化運動的「全盤西化」是否正確
1922 華盛頓會議
為防堵日本的大陸政策
脫亞入歐:侵略朝鮮、中國、蘇聯
將山東還中國
受民族自決影響
反軍閥
反帝國主義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1931 九一八事變
1932 滿州國
溥儀第三度登基
張學良敗東北
日本
1930 世界經濟大恐慌
軍國主義
1932 五一五事件
軍方組閣
政黨內閣結束
人物
袁世凱
讓溥儀退位
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制定臨時約法
內閣體制
1915 日本二十一條,五九國恥
孫中山
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1913 二次革命
原因
宋教仁被刺案
善後大借款案
罷免三都督案
導致
解散國會
總統可連選連任
1916 洪憲帝制
袁病逝後恢復國會+約法
1915 新文化運動
思想改革
陳獨秀
中國共產黨
《新青年》雜誌
胡適
對事情保持懷疑態度
提倡白話文
德先生與賽先生,打倒孔家店
廢纏足、興女學
1923 聯俄容共
蘇聯
1919 共產國際
1921 中國共產黨
by 陳獨秀 受蘇聯扶植
1917 十月革命成功,成立
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
蔣中正
黃埔軍校校長(軍權,排共)vs. 汪精衛(政權,容共)
1926 北伐
1927 寧漢分裂
清黨
因本質不同
共
工人階級,發動批鬥
國
地主、資本家
1928 張作霖被炸死
張學良歸順北洋政府
形式上統一
1929-1941 黃金十年
收回關稅自主
廢兩改元
法幣
其實也沒那麼黃金
1936 西安事變
背景
蔣中正:攘外必先安內
中共: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因
張學良想回東北打日本,蔣中正只想他剿共
1917 段祺瑞加入協約國
廢除國會+臨時約法
護法運動
北洋政府
廣州軍政府
其實不合法
1917 張勳復辟
民族自決的影響
朝鮮
三一運動
中國
五四運動
印度
不合作運動
台灣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