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物質使用障礙症 Substance Use Disorder - Coggle Diagram
物質使用障礙症 Substance Use Disorder
物質使用障礙症鑑別診斷 Differential Diagnosis
重要名詞
物質濫用 substance abuse
物質依賴 substance dependence
耐受性 tolerance
戒斷 withdrawal
物質中毒 substance intoxication
酒精使用障礙症
臨床描述
耐受性 & 戒斷症狀
震顫性譫妄 delirium tremens, DTs
多重藥物濫用 polydrug abuse
交互耐受性 cross-tolerance
流行病學
種族差異:白人&西班牙裔大於非裔,亞裔 & 非裔美國人最低
共病:人格障礙症、情緒障礙症、思覺失調症、焦慮症禹其他藥物使用障礙症共病
性別議題:過去男 > 女
近20年發現,女性飲酒時間較男性晚,但更快產生依賴性
酒精的效果
短期效果
酒精刺激 迦瑪胺基丁酸(GABA: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受器 → 喝酒放鬆
增加血清素 & 多巴胺 → 愉悅
活化大腦的愉悅區(pleasure area),分泌腦內啡(endorphin)
抑制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 麩胺酸(Glutamate) → 減緩認知功能運作(判斷力、思考、決策、控制能力)
影響 前扣帶迴 & 眼眶皮質
長期效果
熱量高,損害食物的消化和維生素吸收 → 引養不良
缺乏維生素B → 失憶症候群 amnestic syndrome
蛋白質攝取減少,肝臟細胞充滿脂肪&蛋白質 → 肝硬化
胎兒酒精症候群 fetal alcohol syndrome, FAS
菸草使用障礙症
物質描述
尼古丁 nicotine:
活化中腦邊緣系統區域 mesolimbic system(多巴胺神經元) → 菸草的行為被增強
流行病學:種族差異
非裔美國人戒菸可能性較小,因尼古丁廷流血裔鐘的時間較白人長,代謝較慢
大麻類
臨床描述
大麻 marijuana
干擾認知功能
干擾計畫、決策、工作記憶、問題解決能力
經常使用大麻,智商降低 4 分
縱貫研究顯示,大麻依賴有降低 IQ & 工作記憶較差的現象,青少年開始長期使用的人較明顯
大麻主要作用的受器為CB1(此受器在海馬迴特別多)、CB2
杏仁核 & 前扣帶迴(主掌情緒)的血流增加,顳葉區(聽覺注意力)血液減緩
生理影響
眼睛充血、口乾舌燥、食慾增加、眼壓降低、血壓略上升
可能對肺部結構及功能造成傷害
成癮與否:可能產生耐受性,但尚未確定。
醫療用大麻效果
THC和相關藥物能減少某些癌症個案化療所帶來的反胃和食欲不佳的情形
治療愛滋所帶來的不適
大麻的正向效果已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月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之醫學研究所支持
鴉片劑
物質描述
鎮靜類成癮物質,可減輕疼痛以及入睡(衍生物:嗎啡、海洛因、可待因)
DSM-5,鴉片劑使用障礙症與鎮靜劑 / 催眠劑 / 抗焦慮劑使用障礙症分別為兩個不同診斷類型
西元7000 蘇美人 → 鴉片(opium)
1806年 (曾常使用的麻醉藥物) → 嗎啡 (morphine)
曾治療嗎啡成癮與各式疾病 → 海洛因(heroin)
盛行率
天然鴉片美國盛行率:0.57%
台灣盛行率:0.2%
英國15-64歲:7.7 / 千人
29年追蹤研究顯示,40歲前28%的人死於謀殺、自殺、意外;約 1/3 死於藥物過量
針頭交換計畫下,免費針頭與空針有效減少愛滋等疾病傳播
生理影響
出現激流(rush)反應:溫暖且狂喜的感覺,可持續 4-6小時,效果退去後會經歷嚴重的消沉和嗜睡
鴉片劑與自身的神經系統受器產生反應(身體自然產生的鴉片劑誤植為 endorphins & enkephalins;海洛因在腦中會轉為嗎啡然後與大腦的鴉片受器結合)
受器和多巴胺的關聯度可能與鴉片帶來愉悅感相關
戒斷症狀:
最後一次注射的8小時內 → 出現戒斷症狀(肌肉痠痛、打噴嚏、流汗、淚流滿面以及頻打哈欠),36小時 → 肌肉不由自主抽搐、痙攣、忽冷忽熱、心跳和血壓上升、無法入睡、嘔吐以及腹瀉等等,持續 72 小時左右 → 逐漸消退,為期 5 - 10天左右
興奮劑
興奮劑 stimulants
腦部及交感神經系統:提升警覺應與活動力
盛行率 (2014年全球報告書)
古柯鹼 :
盛行於美國、歐洲、加拿大
美國盛行率最高為 2.4%
台灣盛行率為 0..1%
安非他命:
盛行於歐洲、菲律賓、美國、泰國
歐洲盛行率最高為 2.7%
台灣盛行率最高為 0.6 %
安非他命 (amphetamine):釋放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的再回收來產生效果
1930年代,安非他命的第一代成分:苯丙胺→ 治療鼻塞(吸入劑),後來發現興奮劑效果,也被用來治療輕微憂鬱症與食慾問題
二戰時期用來消除士兵的疲勞
使人清醒、內臟功能被抑制、食慾降低;心跳加快、皮發血管以及黏膜收縮;警覺性變強、心情愉悅、外向、精力無限以及自信膨脹
大量使用使人焦躁不安、無法思考、心悸、頭痛、暈眩與失眠,部分重度使用者出現疑似妄想症的症狀,像是思覺失調症
使用後六天出現耐受性,當耐受性出現可能從口服改用靜脈注射
甲基安非他命 methamphetamine
冰毒、冰塊、合成藥物,結構與安非他命關聯密切,對中樞系統的影響效果更強,更容易出現濫用與藥物依賴
二次大戰大兩使用在士兵身上,戰後返國帶起風潮(如:日本)
生理效果與安非他命相似,但甲基安非他命有更強的耐受性與戒斷症狀
神經照影發現長期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導致多巴胺及血清素系統受損(特別是多巴胺)
長期使用 → 海馬迴受損 (長期使用者海美迴較小,與記憶力功能表現較差有關)
使用者物質使用常超過一種物質,很難將效果純歸因於甲基安非他命
古柯鹼 cocaine
中腦邊緣系統得多巴胺受器,阻斷神經物質再回收(愉悅感與阻斷多巴胺再回收的抑制程度有正相關)
起先為麻藥
1980年代出現新型古柯鹼:快克 (crack)
可增加性慾、自信膨脹、幸福感提申以及提神效果;過量使用會導致個體怕冷、噁心、失眠以及昆蟲爬滿全身肌膚的妄想以及恐怖幻覺;長期此用會導致個體焦躁不安、社會關係變差、妄想性思考、睡眠飲食習慣受引響
部分使用者有耐受性;部分使用者相反,會對古柯鹼更加敏感(敏感度提申可能是吸食致死的原因);停止使用有嚴重的戒斷症狀
健康的負向影響;古柯鹼是一種血管收縮劑,會使血管窄化,使用高純度的古柯鹼可能導致個體死於心臟病
幻覺劑、搖頭丸與天使塵
1938年瑞士化學家 Albert Herfmann → 麥角酸二乙胺 (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 LSD)
盛行率:2014年全球毒品報告書
搖頭丸盛行於澳洲、美國與加拿大
澳洲盛行率最高為 4.2%
台灣盛行率 0.5%
LSD
擴張使用者得知覺經驗,改變時間感,產生幻覺,主要是受到物質引響
使用後出現焦慮,甚至引起恐慌發作,但藥物代謝後消逝
幻覺重現 (flahback):藥物生理現象消退後,某些人會在壓力大、生病或是低潮時出現幻覺重現,並維持數個月之久
搖頭丸
幻覺劑 & 安非他命兩種主要成分所組成,主要作用於血清素的是放以及再吸收
提升親密感與洞察力,增進人際關係、提振情緒與自信;同時肌肉緊張、眼球快速轉動、下巴過緊、噁心、虛弱、怕冷盜汗、焦慮、憂鬱、自我感喪失以及意識混亂
苯環利定 PCP
天使塵,引起嚴重的幻想與暴力傾向,可能導致昏迷或死亡。作用於多個腦部的傳導物質,長期使用使神經心理功能受損(目前尚無法單純歸因為PCP)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病因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發展路徑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因素因發展歷程的階段有所不同而有所不同:同儕 & 家庭成員抽菸 → 容易發展習慣性抽菸
額葉皮質發現與判斷、決策、追求新奇事物以及衝動控制等高階認知功能有關:此腦區在青少年時期仍是持續發展的,對於物質重要的酬賞認知:多巴胺、血清素、麩胺酸皆通過成長中的額葉皮質
並非每個個體皆有濫用與依賴的情形,這些無法解釋的部分與個體其他因素有關。如:遺傳、神經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
Bio
遺傳
同卵雙胞胎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症、抽菸、重度使用大麻、一般藥物使用障礙症比率高於異卵雙胞胎
行為遺傳學:不論哪種藥物,遺傳與共享環境因子都是相同的
家族法:Cloninger 及同僚(1986) 酒精中毒
男性 (雙親不為酒精中毒者 12.4% )
雙親之一發生率 29.5%
雙親皆是發生率 41.2%
女性 (雙親不為酒精中毒者 5%)
雙親之一 發生率 9.5%
雙親皆是發生率 25%
領養研究法:Goodwin 及同僚(1973)
酒精中毒父母的子女被非酒精中毒養父母收養 → 近2倍危險性20多歲出現酒精問題
被酗酒父母收養約有25%的風險
未被酗酒父母收養約有17%的風險
父母酗酒的嚴重程度與子女酗酒問題呈現正相關
酒精耐受性受遺傳影響大
亞洲人較缺乏酒精代謝基因(酵素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 ADH)
基因 & 環境
芬蘭雙胞胎研究:
有較多同儕飲酒的青少年 → 飲酒問題遺傳率高
父母對子女監控較少 → 青少年抽菸遺傳率較高
若青少年最要好的朋友有抽菸與飲酒,這些青少年在飲酒與抽菸的遺傳率也較高
神經生物因子
中腦邊緣系統路徑
成癮性藥物影響:多巴胺系統
誘因 - 敏感化理論 incentive-sensitization theory
多巴胺系統與酬賞及用藥後的愉悅反應有關
多巴胺系統使我們對物質的直接效果變得敏感(包含針筒、湯匙、捲尺等)
物質相關線索變成強烈的「慾望(想要)」
使用藥物的愉悅反應減少,個體的慾望仍強烈
「喜好」轉為「想要」
線索反應與使用反應
藥用後的愉悅感(喜好) & 想要的慾望(想要)在身體反應上相似
聽到、看到他人使用藥物的影片等相關線索,將引起曾吸食藥物者的生理喚起產生渴望、愉悅等感受
腦照影顯示,針筒、菸等物質線索活化大腦中酬賞以及愉悅感有關的區域
立即酬賞與延宕酬賞的評估
延宕折扣
未有物質依賴的個體,對於酒精、非法藥物依賴的人所接受的酬賞需延宕越久,貶值程度越大
fMRI顯示延宕酬賞的重視與前額葉皮質的活化有關,立即酬賞的重視與杏仁核及依核有關
Psycho
情緒調節
物質使用是否減少負向情緒或增加正向情緒呢?
縱貫研究顯示,青少年在負向情緒以及負向事件的增加,與抽菸量增加有關
並未發現負向生活事件會增加飲酒量
效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壓力放鬆來源可能不是尼古丁本身,而是吸菸時的感官感受
酒精短視現象「alcohol myopia」→分散注意力的效果
抽菸時出現分散注意力舉動的人,有焦慮降低的效果
對物質正向效果預期
對物質的正向效果預期
物質不一定使人放鬆,但因正向預期的認知因素 → 物質使我好轉
期望
→ 酒精能降低壓力和焦慮
對藥物作用預期 → 增加使用量
期望 →
正增強
←飲酒
負向期望 → 降低物質使用可能性((反之
性格因素
具有預測力的性格因子:高度負向情感(negative affect)、負向情緒姓(negative emotionality)、低嚴謹性 (constraint)、缺乏小心謹慎、避免傷害、保守
低嚴謹性與高負向情緒性的18歲青少年,進入成年其後更可能發展出物質障礙症
1000名17歲→20歲青少年的縱貫研究:低嚴謹性、高負向情緒性可預測酒精、尼古丁、非法藥物使用障礙症的發生
Social
跨國共通性
36六國家高中生酒精與藥物研究統計:酒精濫用最高,其次是大麻(大麻盛行率高的國家中,安非他命、古柯鹼、搖頭丸使用比率也高)
物質的可近性
易取得酒 → 酒保 & 酒商患有酒經使用障礙症比率較高
近毒販的青少年使用毒品比例為35%;無法接近毒犯的青少年使用比例為7%
跨國的差異性(文化)
家庭因素
社會因素
抽菸習慣的人較會與其他抽菸者待在一起
同儕認同 → 預測抽菸比率
支持系統
社會影響模式
社會選擇模式
媒體
1970-1983年跨17個國家的飲酒量分析研究:禁止酒類廣告的國家,飲酒量比未禁止國家少了16%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治療
酒精使用障礙症
住院治療
常見的治療行為:動機增進治療 (MET)、認知行為治療 (CBT)、團體及家族為本治療 、社區為本居家復健方案、藥物治療、提升社會支持及整合介入(ex:網路治療)
匿名戒酒會(Alcoholics Anonymous,AA)
16年研究顯示:第一年完成27週治療的成員,2/3在16年後完全戒酒;第一年未達27週治療者,僅1/3在16年後完全戒酒
伴侶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後果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治療:教導如何遠離飲酒行為
動機介入(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ller & Rollnick 1991年,對於案主的動機介入,增進行為改變的效果
適度的飲酒:節制飲酒(controlled drinking) Mark & Linda
險惡制約作用(aversive conditioning)
藥物治療
戒酒硫(Antabuse):使人喝了酒後感到噁心想吐
拿淬松(naltrexone):鴉片類拮抗劑,阻斷酒精產生愉悅效果,降低個體對酒精的渴望(craving)
戒酒硫 + 認知治療 → 增加療效
抽菸治療
心理治療
定時抽菸(scheduled smoking)
戒菸一年後完全不抽比率為44%
認知行為治療
尼古丁替代治療及藥物治療
尼古丁替代療法比安慰劑有效
12個月的追蹤研究顯示,完全戒菸比率僅50%,此療法在青少年身上無效
藥物使用障礙症治療
海洛因、古柯鹼等藥物治療重點一開始為
「解毒(detoxification)」
藥物治療
海洛因藥物治療:鴉片拮抗劑(美沙酮 methadone、丁基原咖因 bupreophine、左醋美朵沙 levomethadyl acetate)
以上藥物作用亦具成癮性,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交叉依存 cross-dependent
戒除海洛因時美沙酮劑量會提升,需要強大列的戒癮動機,以下為增進個案服藥行為變化型
替代治療搭配Contingency management(行為增強)
經常有許多人退出,部分原因因為美沙酮會造成失眠、便祕、大量流汗、性功能降低、美沙酮診所被汙名化等
3.持續治療有效因子之一:年齡越大越可能持續治療
研究仍未獲得古柯鹼藥物的替代方案有效結果
有效治療甲基安非他命的方式仍是一大挑戰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行為增強(Contingency management)
動機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r motivation enhancement therapy)
自助安養之家
完全斷絕個案與過去的社交網絡、完全無法取得藥物的環境、重新塑造個體模式、團體治療、建立非汙名化環境
預防物質使用障礙症
預防政策大多針對青少年族群,社交技巧和拒絕訓練(拒絕同儕壓力)顯示有正向效果(但並非都有效),對女性效果更加
1.抗拒同儕壓力訓練
2.信仰與期望修正
3.大眾傳媒訊息篩選
4.同儕領導
全世界廣泛的菸草控制計畫(增加菸稅、限制菸廣告、倡導無菸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