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71510 黃盈瑄-資訊科技帶來醫療的改變 - Coggle Diagram
71510 黃盈瑄-資訊科技帶來醫療的改變
-
免疫新療法
CAR-T免疫療法目前是應用在血癌和淋巴癌中相對有效的療法,但因為要替患者量身訂做,所以治療的費用每人約要新台幣1160萬(根據英國國民健保署估價),非常昂貴。而目前科學家研究新一代的CAR-T 2.0療法,可以大規模生產,並適用於多個病人,所以估計能降低約10倍的製造成本。
CAR-T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把人體免疫系統的T細胞,用生物技術把CAR基因插到T細胞,改造成CAR-T來對付癌症;而CAR-T 2.0版本的CAR19-iNKT,是選用只會辨識癌細胞表面CD19抗原的CAR基因,T細胞則換成iNKT細胞。iNKT細胞的英文名稱為「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中文叫做「不變的自然殺手細胞」。
iNKT細胞是一種特殊的T細胞群,在人類的血液中很少見,但卻是很重要的免疫調節細胞,可迅速大量產生影響其他免疫細胞的細胞因子。這些細胞的優點是,不需要從患者身上取出,而是可以從任何健康的人體中得到,所以iNKT細胞的療法,具有大規模生產並降低成本的潛力,改善了過去CAR-T療法,須從患者體內取出T細胞,而T細胞又可能因為癌症治療的過程,品質下降及造價昂貴的問題。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血液學中心的Anastasios Karadimitris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新的CAR19-iNKT治療罹患淋巴癌的實驗老鼠,長期存活率高達90%,相較於過去的CAR-T療法的存活率60%,提高了30%。此外,研究團隊還觀察到,iNKT細胞能夠到達動物的大腦,並成功地根除了腦部的淋巴癌。這項成果發表在《癌細胞》()雜誌上,並預計在2019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物理因子治療
人類起源於自然界的物理因子和化學因子,在進化過程中也與之相互依存,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以特殊形式存在的物質運動。歷史證明,物理學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礎,物理學的發展推動了醫學進步並引發了生物學革命。最初是物理學家發現人體的很多物理性能,例如人體的機械性能(包括心臟跳動)、生物電性能(包括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胃電圖等)、磁場性能(包括心磁場、肺磁場、腦磁場等)、振盪性能(包括水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膜等)以及光、聲性能等(包括次聲、DNA的導電性能等)。自18世紀以來,物理學豐碑上的偉大學者幾乎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以物理因子治病的實踐,富蘭克林(Franklin)曾用萊頓瓶放電治療癱瘓病人;法拉第(Faraday)發明了感應電療法;麥克斯維(J. C. Maxwell)提出了電磁場理論;赫茲(H. R. Hertz)發現了電磁波;達松伐(D』Arsonval)發明高頻電療法;勒杜克(Leduc)發明了直流電;牛頓(Newton)是光學的先驅,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雷射的鼻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物理因子治療快速發展,成為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治療學,並與康復醫學、運動醫學、療養學形成了現代理療學。在前蘇聯,理療治療的疾病達到430餘種,我國據80年代初期統計,理療病種已達260餘種。
-
-
-
-
-
人體為碳氫氧氮磷硫等元素構成的物理體系,生命活動的實現與電磁密切相關。同樣受現代醫學“線性還原論”的限制,現代電療聚焦於腫瘤病灶局部清除,近幾十年來,儘管腫瘤治療包括放療新技術層出不窮,但腫瘤的整體療效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甚至昭示腫瘤攻克的希望都沒有。從電生理學角度,人類所有各種生理活動及病理損害,均與人體電磁生理密切相關,電磁作為一種以“能量”為表現形式的物質,廣泛應用於臨床,取得一定的療效,但這種療效的取得,並不是建立在對電磁引起生理變化分子機制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只有回歸整體醫學觀,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生命為“天人合一”複雜網絡系統,電磁場治療作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融合到到生命複雜系統的“多元化”整體調理中來,運用網絡分析方法,通過不同方式、不同強度電磁場對細胞生物網絡系統、人體生理學網絡、腫瘤病理生理網絡的作用機制及演變的深入研究,構建從基因型到表現型多層次電磁複雜生命網絡科學體系,運用網絡科學理論及網絡特徵分析方法,實現電磁干預與復雜生命系統相互作用生物學功能網絡化及數學模型化,即生理功能變化背後的網絡學結構構成及網絡動力學特徵的數學化, 以及電磁干預與其它物理化學因素協同導致癌細胞死亡,而確保機體功能可逆,依據智能功能無創醫學理論,構建智能電磁網絡醫學理論與實踐體系, 必定是解決複雜生命系統疾病的不二路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