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主題:春秋三傳 二乙 1號 呂其翰 - Coggle Diagram
主題:春秋三傳
二乙 1號 呂其翰
介紹
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稱
公羊傳
介紹
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
作者
戰國時期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穀梁傳
介紹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註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
作者
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
左傳
介紹
它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工於記事,長於記人。內容多取材於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
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它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史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作者
相傳為魯國太史 左丘明所撰
《春秋》經文言簡義深,若無註釋,則難以理解。註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僅僅憑藉“三傳”研讀《春秋》。
意義
自漢至清,註解傳文,或研究其要義者,多得不勝枚舉,但基本的註解應該是十三經裏的註疏。
研讀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應探求於易禮詩書,始能窺測聖人的真意。
歷史
孔子作《春秋》時,與左丘明參觀魯國的史記,據行事,論人道,假日月以定歷數,藉明聘以正禮樂,其中有所褒諱貶損,不可寫明,乃口授弟子。
弟子們後來所言互異。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實,故討論本事而作傳,證明夫子不以空言説經。至於公谷二傳,則是口傳要義,傳了幾代以後,始寫成文字。
爭議
公羊、穀梁二傳用漢時的隸書寫成,稱為今文春秋傳。左傳文字則是古文,秦禁詩書後,左傳不見於世,到了漢朝,由北平侯張蒼獻出,稱為古文春秋傳。
西漢今文博士曾謂左氏不傳春秋,而以公羊穀梁為得春秋真意。然而古文家看今文公谷,口傳了好幾代,是否不失聖人之意,也很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