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人格障礙症 - Coggle Diagram
人格障礙症
診斷方式
分類取向
高共病性
依賴主觀判斷
不會隨時間而穩定
向度取向
提供更豐富的訊息
變動程度上更具時間穩定性
DSM-5替代性版本
診斷流程:
1.檢視人格功能缺損是否達到中等以上
2.評估是否可歸屬6種人格障礙症類型
3.若不符合,可以依據特質領域給予特定特質障礙症
人格障礙症類型
自戀型
思覺失調型
胃避型
強迫型
反社會型
邊緣型
人格功能程度
自體功能
自我導向
認同
人際關係
同理心
親密感
人格特質領域
違抗
去抑制
疏離
精神病態
負向情感
鑑別診斷
B群人格障礙症
(戲劇化不穩定的)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antisocial PD
主要特徵:不尊重且侵犯他人權益
流行病學
物質濫用共病最常見
年輕成人>年老成人 & 男>女
預後有1/4不再符合診斷 & 3/4也有改善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boderline PD
主要特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自我意象及情感,明顯衝動
流行病學
自殺行為
預後有3/4不再符合診斷
做作型人格障礙症
histrionic PD
主要特徵:過度情緒化且尋求注意
自戀行人格障礙症
narcisistic PD
主要特徵:誇大、渴求讚美及欠缺同理
C群人格障礙症
(焦慮或害怕的)
畏懼型人格障礙症
avoidant PD
主要特徵:社交抑制、不適當感、對負向評價過度敏感
流行病學
經常與社交焦慮症共病
依賴型人格障礙症
dependent PD
主要特徵:順從行為、害怕分離、過度需要被照顧
強迫型人格障礙症
obsessive-compulsive PD
主要特徵:過度關注於次序、完美及控制
流行病學
D"D
OCD有強迫意念和行為
與OCD高度共病
A群人格障礙症
(古怪的多疑的)
孤僻型人格障礙症
schizoid PD
主要特徵:人際關係疏離、情感表達侷限
思覺失調型人格障礙症
schi-zotypal PD
主要特徵:認知扭曲和古怪行為、欠缺親密關係的能力
妄想型人格障礙症
paranoid PD
主要特徵:不信任、懷疑他人
病因
思覺失調型人格障礙症
生理因子
遺傳率61%
與思覺失調症的基因易感性相互重疊
思覺失調症個案家屬有高風險罹患
神經心理因子
神經心理功能缺陷與思覺失調症相似,但較輕微
腦室較大,且顳葉的灰質較少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Bio
犯罪行為、心理病態與ASPD遺傳率40-50%
攻擊型態遺傳率65% / 違反型態遺傳率48%
Psycho
缺乏恐懼感
發展制約恐懼反應上有缺陷
衝動性
前額葉皮質的灰質較少
缺乏同理心
Social
負向家庭環境可預測反社會行為
貧窮與暴力環境可預測兒童反社會行為
反向交互作用
具有遺傳因子的兒童,反社會行為會誘發父母非適應性的管教,進而加劇兒童的反社會行為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Bio
高風險性特質遺傳40%
基因占60%以上的決定因素
前額葉皮質活動量低且結構改變
Psycho
Linehan壓力-疾病素質理論
天生素質:情緒失調
環境:不被認可的環境經驗
Social
童年時期受虐
自戀行人格障礙症
Kohut-自體心理學模式
個案為掩飾非常脆弱的自尊,而膨脹子我價值感
兩種教養方式會增加自戀危險性:
1.情緒冷漠
2.過度強調孩子的成就感
社會認知模式
自尊脆弱,因此刻意誇大自我
人際關係是維繫自尊的手段
治療
藥物治療
抗清神病藥物→思覺失調型PD
抗憂鬱劑→邊緣型PD的攻擊和憂鬱症狀
鋰鹽→減輕易怒、自殺
心理治療
心理動力取向
辨識與改變個案看待童年時期經驗的影響
認知行為治療
針對邊緣型PD
辯證行為治療DBT
辯證:
呈現或強化極端位置,接下來再誘出之間的對立
治療目標4階段:
第一階段:幫助病患做好控制危險的衝動行為
第二階段:幫助病患學習如何控制與緩和極端的情緒表現
第三階段:幫助病患改善人際關係和自尊
第四階段:提升病患的融合感與幸福感
核心:
問題解決(改變)與確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