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諮商歷程 - Coggle Diagram
諮商歷程
當事人
諮商進展
當事人必須感到問題的存在
或至少內心的自我調適上感到不舒服
讓他會想要去探索改變的可能性
第一次面對諮商員會有一種不一致的感覺
因為他們對現實的體驗,
和他們的自我知覺有一段差距。
自我概念v.s.期望(理想的自我概念)
而這樣的差距可能會造成焦慮、不安
當事人想要靠諮商員的指引尋求解決之道,
但在個人中心治療的架構下,
當事人將能在諮商關係中學到他們可以為自己負責
隨著諮商進展,當事人能更寬廣地探索它們的信念和情感,
可以去表達他們的恐懼、焦慮、羞愧、怨恨、憤怒以及其他情感,他們曾將這些情緒看的太負面而無法接受,
也就無法納入他們的自我架構中。
當事人感到
被了解和被接納後
就越來越不需要防衛,覺得比較不容易受傷
變得更加真實、能夠對他人有比較正確的知覺
能夠較了解和接納他人
漸漸更欣賞現在的自己
行為更有彈性和創造力
比較不會屈就自己迎合他人期望
開始以真實的自我來表現行為
會授權給自己去指引自己的行動,較少從外界尋找答案
更能接觸當下的經驗,而不被過去的經驗束縛
不會太過堅持,能以更自由的態度決定
逐漸增加自己能打理好自己生活的信任
漸漸邁向內心的成熟與自我實現
心理治療的動力來自於當事人的自我覺察
以及在態度上、行為上都能夠依靠自己來指導自我改變的能力。
當事人是他們內心經驗的專家
當事人有能力整合自身資源去和他人互動。
當事人能朝著建設性的方向前進,
並成功克服阻止他們成長的障礙(來自個人內在或外在環境的障礙)。
藉由提升自我覺察和自我反省,當事人得以學習自我做選擇。
治療的改變基於當事人的兩種知覺
第一是當事人在治療中的經驗
第二是諮商員的態度
當事人想要尋求心理治療的原因之一:
無助感、無力感、猶豫不決,或無法有效率地靠著自己的意志來生活。
當事人想要靠諮商員的指引尋求解決之道,
但在個人中心治療的架構下,
當事人將能在諮商關係中學到他們可以為自己負責
治療者
治療者應具備的三種特質
諮商技術、態度即技術
【一致性congruence】:包括真誠或真實
【無條件的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包括接納與關懷
【正確同理性的了解accurate empathic understanding】:能夠進入當事人的主觀世界,深入地了解他的感受。
反對治療者扮演無所不知的權威角色。
不以診斷的角度看待當事人
去除特定「角色」,不會迷失在專業的角色中而失去人性。
本身的態度和存在為基礎
治療者的態度和信念,創造利於成長的治療氣氛。
和當事人的接觸是人和人的層次
真實的展現在當事人面前
把焦點放在當事人的當下體驗上
以【此時此刻】的感受和當事人相會,
並且進入當事人的世界。
人性要素是決定治療效果的有力因子
當事人感受到治療者真誠的關懷、尊重、接納支持和了解時,
就能夠放下他的防衛和僵化知覺,
並逐步發展出更高層次的個人功能。
治療目標
協助當事人建立更完整的獨立性和整合能力
協助當事人卸下社會化所形成的面具,和自我真實的接觸
治療成安全的氣氛中,當事人會領悟更多自己還有可能性
不為當事人選擇特定目標,當事人自己能夠確定和釐清自己的目標
治療者是幫助當事人朝向他們自己所訂定的目標前進。
當事人對自己的經驗更加開放、自我信任、發展內在資源及自我價值,也願意追求個人的成長
個人中心治療之假設
當事人能夠自己創造自我成長,並且有積極自我治癒的能力
治療關係提供一個架構,在這個架構中,當事人的自我治療功能得以開展
當事人最重視被理解和被接納,這樣可以創造一個空間,讓當事人去探索感覺、想法、行動以及經驗
當事人也很重視在他們嘗試新行為時被支持
強調當事人的主動參與
治療者願意對當事人開放、保持彈性
改變的發生
每個人都能夠導引自己的生活,當事人有足夠的潛能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只要出份體驗此時此刻【here&now】,
學習接納自己,就能夠自己決定出改變的方向
諮商關係
Rogers強調【諮商師的態度】與【治療關係的品質】,
決定了治療的成效。
唯有當諮商師具備了【真誠一致】,
對當事人【無條件積極關注】以及準確的【同理心】,
,並將這些態度傳給當事人之後,
當事人即可朝向自我實現而成長,達到治療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