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 - Coggle Diagram
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
實施策略
根據學校條件選擇合適的實施方式
剛開始:聯絡式統整
累積較多的經驗後:「附加性統整」或「局部式統整」
「教師」已能充分掌握統整課程的精神,並且能精熟課程設計時:「全面性統整」 或「綜合式統整」
根據年級和課程特性選擇合適的統整類型
年級越低:教材內容越趨向[生活化]
科際融合課程
年級越高:教材內容越趨向[分化]
採單科、跨科與科際融合等「多種」統整類型並用
組織教師團隊實施協同教學
須結合校內不同專長教師,組成「教學群」
打破學科界 限、班級界限
採取「班群」方式
將三個班組成一個 教學群,由四至五位教師協同合作負責所有
機動調整上課時間實施彈性課表
不須拘泥於每週固定的時間與節數
應用社區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教師與家長是「合夥人」共同合作來教育其子女
與家長充分溝通以獲取認同與支持
相關配合措施
整體學校是一個 「學習型組織」:追求專業的成長, 實現共同的願景。
強化教師的課程專業能力
建立教育資源檔案
建立教學支援系統
鼓勵教師進行課程與教學行動研究
改進學校的評鑑制度
性質
必須兼顧垂直組織與水平組織
縱向的銜接:系指學習內容的先後「次序安排」
順序性
繼續性
橫向的聯繫:能夠和其他的課程內容建立融合一致的關係
倒三角形螺旋狀組織
是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
是要彌補而非取代分科課程
彌補分科課程的不足
透過教學層次,結合現有的學科教材與學生活鱷驗,設計統擎的主題學習。
是「自我整合的」教育經驗
一種歷程,意指持續的、理解的、互動的調適
強調學習者在統整過程中的原始角色
主張知識和能力是由學生經由操作與體驗而建構出來的
課程設計Jacobs
完全方案
超越自行統整的課程
統整日
教育經驗:
讓學生去建橋他們自己直接經驗的統整,並在尋找有意義的組織和後續經驗的關係中,發展某些能力和獲得滿足。
是「被整合的」教育經驗
以 「.主題」、「概念」或「大觀念」 (big idea )為核心
安排「整合過的」 (integrated) 教育經驗,
讓學生能夠掌握組織(統整)的基礎。
課程設計上, Good所界定的「統整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
了解不同課程彼此之間的關連性,以增加學習的意義性、應用性和效率性
基於「學習」的本質與「學習者」的需求
杜威:認為學科(成人世界的邏輯與秩序)的三種缺失
缺乏有機連結,變成純粹的形式與符號
由外加諸的學科教材,兒童缺乏舊經驗以吸收新經驗.
教材符合邏輯系統,若以外加的方式呈現給兒童,會喪失原來的品質
大腦的研究
學習是以「模組」進行複雜的學習
統整課程:
旨在「改善」因學科的分化區隔,流於零碎而不能統合,
以及與兒童生活經驗嚴重脫節等問題
統整課程能協助學生:創造「模組」與「聯結」
結合:生活與知識
深入:促進所學的概念
遷移:可適用於其他情境
產生有意義的關連與融合,使學生獲得最好的理解和整體的學習。
學校課程的統整步驟
建構理想的兒童圖像
Beane以「拼圖遊戲」來說明統整課程的
先有一個「圖像」作為指引
個別的圖塊也許無意義喔,只有當這些圖塊被組合起來時,它們才會顯現出意義
評估可用的資源
彙整相關教材
研擬全校的統整學習方案
(3)人力安排
4)時間規劃
2)各年級的次主題目標與重點
5)空間規劃
1)學校年度主題與目標
6)資源分配
7)評鑑的項目與標準
研擬班級的統整學習活動
3)實施時間與節數
4)教學活動設計與學習活動單
2)統整的範圍與架構
5)評量方式與標準
1)活動主題與目標
(6)教學資源需求
研擬年級的統整教學計畫
2)級任與科任的協同合作
3)班際活動的安排
1) 全學年或學期的活動主題系列與要旨
4)空間與資源的協商
教學要素
主題
認知的結構
協助認識各種觀念、理論、和事物間 的相互關係
形式
大觀點 (big idea)或統念
「關連」 「互動」或「合作」
社會議題
環境污染、兩性平權、
地方選舉
學生關心的生活事件
校園暴力的處理
五個主要的步驟
決定統整的起始點,將焦點至於學生 可經驗的世界
學生的先備知識
選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
是值得學生關心的「大概念」、議題或事件
「標題」:連結學生的舊經驗,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其學習的動機,引發其想像力。
關鍵能力
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技能和資訊
學生:加強學生察覺「模組」的能力
教師:提供一個清晰的焦點,助其研擬教學計畫和編排教學活動
探索活動
是課程裡的「什麼」 (what) 和「如何」 (how) 之間的步道
what:學習的內容(關鍵能力)
how:學生如何進行學習和應用這些資訊和技能
目的:提供實際操弄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發展「心理方案」
評量
「探索活動」的評量應採多元化的方式
綜合理解( comprehensive)
正確(correct)
完整(complete)
型態
學科界限
單一學科統整
跨學科統整
平行學科( paralJel discipline)
各科教師間,以相關的主題相互配合;
多元學科( multi-discipline)
各科間針對「共同主題」設計教學內容。
科際融合統整
目依性質分為數個「領域」
廣域課程
使每個領域內之教材內容擴大,並力求領域間的統整,即構成另一種科際融合
跨學科統整
擴大到兒童的的生活世界、興趣和需求
統整日(integrated day )、完全方案(complete program)
參與者
教師設計
師生共同設計
學生設計
專家設計
實施方式
局部式
採部份科目分科教學,而其餘科目採統整教學
全面式
打破所有學科界限
附加式
由各科貢獻一段時間做為 「統合活動」
實施的時間除了帶狀「分散式 」 (分散在各週)之外,亦可視學校情境或主題性質採「集中式」
綜合式
依據需要搭配使用
聯絡式
仍維持分科教學,易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