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髖關節置換術照護 - Coggle Diagram
髖關節置換術照護
手術後護理
4.飲食
原則上無特殊不適即可開始喝水,喝水 30 分鐘後無噁心嘔吐情形,可採少量多餐方式進食。
5.X-ray
隔天早上由傳送人員推至 X 光室照X-ray
3.合併症
手術後最常見的合併症是非感染性鬆脫,其次為感染(給予抗生素)。
需注意肢體末梢血液循環、神經功能及活動能力(即以6P&CTMS和蒼白試驗評估)
6.引流管
目的是將傷口血水引流出來,以減少傷口腫脹情形,
當引流量前8小時<50cc或24小時<10~15cc時,經醫師評估後將決定是否移除。
2.疼痛
觀察傷口疼痛情形,需要時由醫師評估後給予PCA。
7.尿管
手術後會留置尿管,協助排尿,偶會有疼痛不適感,隔日將會評估是否移除,或是執行尿管訓練
(早上9:00~21:00,12小時的訓練時間,每綁3小時,需鬆綁一次15分鐘,晚上21:00後則不需訓練)
1.V/S
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術後三天內至少每四小時測量一次。
8.冰敷
手術後住院期間可以使用冰枕3天減輕腫脹,冰枕不裝水,冰敷30分鐘,需休息1小時。
手術後姿勢的注意事項
3.平躺時雙腿不可交叉,側臥時應翻向健側,且兩腿間應墊著A字枕,防止患肢過度內收。
4.使用便盆時,應採仰臥,健肢彎曲,足底踏平,健側抬高45度,但患肢仍需保持伸直與外展。
2.除非有醫囑指示,通常手術後不馬上讓病人翻身。
5.術後第2天即可坐起及下床,床鋪不可調過低,下床時採漸進式方法,護理人員支托患肢保持外展,以健側下床,患肢不可負重。
1.患肢需抬高15度,並保持髖關節外展30度,勿讓患肢內收越過身體中線,亦不可外旋。
6.坐時髖關節不可大於90度,活動時可利用拐杖及助行器,以三點步態行走,患肢不可負重。
出院護理指導
8.臥床時兩膝間置一枕頭,以維持髖關節外展;翻身時應雙腿夾枕頭後再翻身
9.避免過度的彎腰、蹲下、提重物、跑和跳(勿將膝蓋抬高於患側髖關節)
7.術後3個月需使用增高的馬桶坐墊
10.因深部組織需6週才能癒合,故開車等活動在1個半月後恢復較安全
6.避免從低矮的椅子或軟而深的沙發站起,應選擇椅背平直、堅硬較高且有扶手的椅子
11.繼續使用柺杖或助行器,直到醫生指示方能自行活動(約1~2個月)
5.需久坐時可交替站立、伸展腿部、走一走,而不要持續坐著超過1小時以上,以預防髖關節攣縮
12.指導病人多攝取鈣、維生素D及蛋白質的食物
4.不要彎曲髖關節來穿長褲或鞋襪,可請人協助或穿無鞋帶的鞋子,或使用輔具來協助穿著
13.需返診情形:包括傷口發炎有分泌物、可能發生脫位現象(如患肢變短或內旋、疼痛加劇、活動量減少、走路困難、並有喀喀異常聲)。
3.術後3個月內不要兩腿交叉,雙膝保持分開,勿將膝蓋朝內轉(內八)
14.在傷口拆線後,可利用助行器至廁所,採淋浴方式沐浴,勿泡澡導致傷口感染
2.屈曲髖關節時不可大於90度,以預防髖關節脫位
1.出院後需繼續執行住院期間所指導的復健運動。
手術後的復健運動
3.抬臀運動:躺下時,利用健側肢體使臀部向上抬 5 秒算一回合,尤其患側的臀部需離開床墊,每天至少200回合。
4.側姿抬腿運動:靠健側側臥,健肢膝關節略彎曲,以保持平衡;然後患側往上抬起,膝關節伸直,五秒鐘後放下,休息五秒鐘再重覆此動做,每天至少 200 下。
2.抬腿運動:平躺,兩腿伸直,將患肢抬高5秒,再將腿放下,停5秒再重覆此動做,每天至少200下。
5.坐姿主動膝關節伸直運動:坐姿主動膝關節伸直運動:坐床緣,雙膝自然垂下,患肢舉起伸直,停止五秒,再重覆此動作,每天至少200下。
1.股四頭肌運動:平躺,患腿伸直,用力收縮大腿肌肉 5 秒,使膝關節背部向床面下壓,每天至少 200 下。
6.站立訓練:站立床旁,雙手扶床欄或椅背,使臀部往下膝彎曲,再慢慢伸直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