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演變, 帝國的邊陲 - Coggle Diagram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演變
帝國的邊陲
臺灣自覺意識的追求
因差別待遇讓臺灣人認知到自己與日本人的不同
近代化教育塑造出的臺灣本土菁英,逐漸成為臺灣社會運動的領導者
朝鮮半島發生三一運動臺灣民眾深受激勵
引入新式教育,當時設立的國語學校與醫學校
撤廢六三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蔣渭水與林獻堂共同組織臺灣文化協會
發行臺灣民報
設置讀報社
舉辦講演會與夏季學校
電影放映
社會運動與政黨組織
臺灣農民組合
臺灣民眾黨
臺灣工友總聯盟
臺灣共產黨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傳統帝國的統治
為防臺而治臺
渡臺禁令、販鐵禁令、築城禁令三大禁令
三大民變-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事件
械鬥-宗姓對立/職業派別/商業利益/籍貫差異
羅妹號-番地無主論
牡丹社-改變治臺態度
清法戰爭-重視台灣海防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演變
西方現代國家統治體制的引進
1895年-馬關條約 台灣被割讓給日本
噍吧哖事件
兒玉源太郎-匪徒刑罰令
非同化主義
兒玉源太郎-六三法
無方針主義
保甲制度
內地延長主義
有限度允許組織政治結社運動
田健治郎-三一法
實施地方選舉
皇民化政策
小林躋造-法三號
提出「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
徵召原住民成立高砂義勇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