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師說心智圖 - Coggle Diagram
師說心智圖
作者簡介
字 號
1.字退之。
2.諡號文,世稱韓文公。
3.昌黎是他的郡望,撰文常自稱昌黎韓愈,宋神宗時追封昌黎伯,世稱韓昌黎。
4.卒於吏部侍郎任上,後世亦稱「韓吏部」。
時 代
出生兩個月時喪母,三歲喪父,由兄嫂撫養長大。
思 想
平生以繼承儒家道統自任,極力弘揚聖學,排拒佛、老思想。
生 平
1.早年刻苦為學,德宗時進士。
2.仕途屢遭貶謫,任監察御史時,因彈劾京兆尹李實,被貶陽山(廣東)令。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上表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
3.穆宗時擢為吏部侍郎,後卒於任內。
學 術
造 詣
1.治學「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2.文學觀主張「文以載道」,倡導古文,主張以先秦、兩漢散文「語言樸實,形式自由」為圭臬,取代六朝華而不實的駢文,蔚為古文運動。
文 學
風 格
散文
(1)雄渾深厚,筆力遒勁,為唐宋八大家(唐:韓愈、柳宗元;宋:歐陽脩、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之首。
(2)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3)《宋.李塗.文章精義》言:「韓如潮,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海。」(韓愈之文雄奇奔放,柳宗元之文雄深雅健,歐陽脩之文委婉含蓄,蘇軾之文汪洋恣肆)遂有「韓潮柳泉」、「韓潮蘇海」之稱。
詩歌
(1)以文為詩,喜用奇字、造拗句、押險韻,別開「奇詭險怪」之風。
(2)與賈島齊名,同是「中唐奇險派」詩人之一。
古文運動的發展
釋義
「古文」一詞指的是三代、兩漢的散文,乃是為了與唐代稱為「時文」的駢文相對。
背景
1.魏晉以後,文章漸趨華麗對偶,而成駢體。
2.到了唐代,駢文對平仄、對仗的要求更為嚴格,漸入末流,內容空洞、文風柔靡浮豔。
唐代
初唐陳子昂、李華、柳冕等人為古文運動的先驅。
△中唐( 韓愈 )、( 柳宗元 )大力提倡,以先秦兩漢之文為典範,求其樸實無華與蘊涵教化。繼起者有李翱、李漢、皇甫湜等。
△晚唐、五代駢文又復興,古文中衰,古文運動並未完全成功。
文體介紹:「說」體
說(屬「論辨類」)
名篇舉隅
唐韓愈師說
1.篇內之旨:
全文緊扣師與道的關係,反覆論述從師學習的重要,以及道存師存、能者為師的道理。
2.篇外之旨:
批判士大夫恥於相師的不良風氣,企圖重振師道,維繫文化命脈。
唐韓愈雜說四
主旨
用千里馬比喻賢士,伯樂比喻賢相,闡述應該注重識別和提拔人才的道理,並傾訴了賢才遭到埋沒的感慨。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主旨
透過一個捕蛇世家的不幸遭遇,控訴「苛政猛於虎」的道理。
北宋周敦頤愛蓮說
主旨:
藉蓮的特質來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藉以寄託作者對蓮情有獨鍾的深意。(按:國中課文,可由此篇喚起學生對「說體」的記憶。)
性質
重在說明,帶有雜文、雜感性質。題目可大可小,行文自由。
古文與駢文的比較
古 文
別名
亦稱「( 散文 )」,係針對駢文而言
起源
( 尚書 )為散文之祖
時代
盛於( 唐宋 ),迄今仍盛行
1 more item...
駢 文
別名
以四字、六字為基本句,故唐以後亦稱「(四六文)」(始於李商隱)
起源
秦時已有偶篇儷句,李斯〈諫逐客書〉為「駢文初祖」。東漢逐漸盛行
時代
盛於( 六朝 ),今仍有之
1 more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