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急性膽囊炎 (Acute cholecystitis) - Coggle Diagram
急性膽囊炎
(Acute cholecystitis)
危險因子
膽結石5F
女性,【急性膽囊炎好發於女性,尤其是肥胖者】
肥胖
多產婦
有膽結石家族病史
大於40歲
病因
膽結石卡在膽囊的出口,造成膽囊裏的膽汁流不出去而引起細菌過度繁殖
上述情形反覆發生,會造成慢性膽囊炎
結石卡住,症狀無法解除,越來越嚴重,引起急性膽囊炎
分類
急性膽囊炎
症狀包括右上腹痛、發燒、白血球會上升
大約90%的病人有膽結石,5-10%的病人並無膽結石
慢性膽囊炎
受到結石機械性刺激影響或反覆發生膽囊炎,導致膽囊纖維化增厚
臨床表徵
急性膽囊炎 : 右上腹或上腹痛
其他伴隨著 : 發燒、噁心、嘔吐和食慾不佳
合併膽道阻塞 : 漸增性黃疸、茶色尿、灰白便
吸氣疼痛中止,稱為【墨菲氏病徵】是典型急性膽囊炎
上述病徵,總膽管阻塞會出現黃疸現象
診斷檢查
血液檢查
白血球增多,AST、ALT、LDH、鹼性磷酸酶值均升高,血清膽紅素和尿膽素原升高
腹部超音波檢查
為方便且非侵襲性,是常用來偵測肝膽管結石的第一線診斷工具
靜脈注射膽囊攝影(IVC)
經皮穿肝膽道攝影(PTC)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ERCP)
確認膽結石的存在及發生原因,可藉由膽汁抽出培養檢查,
確認感染的致病菌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ERCP)
可用來診斷&治療胰臟、膽囊與其相關構造疾病的一個方式
顯影劑打入膽管及胰管,觀察管道是否有任何的異常或阻塞
看到膽管結石或膽道狹窄等等的問題,可透過特殊器械將石頭取出、把膽道撐開或放內引流管使膽汁流通
併發症
藥物或顯影劑的不良反應(<0.2%)
出血(1-3%)
穿孔(<1%)
膽囊炎(0.2-0.5%)
膽管炎(1%)
較常發生的術後胰臟炎(3%-15%)
醫療處置
藥物治療
止痛藥、抗膽鹼素性藥物、抗痙攣劑、止吐劑、抗生素、膽鹽、
脂溶性維生素
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EST)
內視鏡導入十二指腸,放入電熱刀將歐狄氏括約肌切開,然後放入氣球導管或網狀導管將總膽管內的結石取出
MTBE(甲基三級丁基醚)
口服或ERCP將MTBE灌入膽囊,數小時內可溶解
尚未鈣化的膽結石,不適用於已鈣化結石
經皮穿肝膽道取石術(RTCS)
膽囊造廔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安全又經濟,疼痛較輕、傷口較小、恢復期
住院日期數較短的替代傳統膽囊切除術的治療
須注意
使用止痛劑時,使用Meperidine減輕膽道痙攣痛
避免使用Morphine,會加劇歐狄氏括約肌的痙攣
重度急性膽囊炎會低血壓的現象且須使升壓dopamine≧5µg/kg per min,或任何劑量的norepinephrine
dopamine
β1和α1接受體的刺激,低劑量(<6µg/kg per min),會增加心搏量及心輸出量,而周邊血管阻力會降低,血壓稍微會上升
護理問題及措施
膽道發炎時,可能會出現體溫過高,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生命徵象、適時給予補充水分、調整被蓋及依醫囑與藥物治療
急性疼痛與阻塞或發炎過程 : 每2小時換姿勢並給予背部按摩
依醫囑注射Meoeridine減輕痙攣和手術傷口引起的疼痛
急性疼痛侵入性檢查及引流管刺激 : 避免引流管牽扯,床上翻身時一手按壓引流管周遭皮膚,一手拉床欄,再慢慢翻身
下床活動時手提引流袋,避免管子晃動
潛在性危險性感染&T型管移位及細菌侵入腹膜 : 持半坐臥,保持引流系統低於膽囊;監測引流管引流液的顏色、量、味道,正常引流液會越來越少,且顏色會由紅、咖啡色、墨綠色;監測是否再度發生膽管組塞的症狀
居家護理
適當休息、避免疲勞
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感染發生
依醫生的指示服藥,勿擅自更改劑量或停藥
若有右上腹痛、噁心、嘔吐、發燒等,應馬上回院複診
定期返診
由於肥胖是膽結石的高危險因子,建議膽結石患者維持體重及平時多運動,每次30分鐘每周至少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