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常見的貧血類型 - Coggle Diagram
常見的貧血類型
缺鐵性貧血
主要原因
缺乏鐵
特異性檢查
血清鐵質<10 μ g/dl
臨床表徵
輕度缺鐵性貧血:症狀不明顯,可能出現頭暈、軟弱、心悸
晚期與嚴重的缺鐵性貧血
普文二氏症候群
吞嚥困難
口腔炎
萎縮性舌炎
2.頭髮與指甲易脆,指甲萎縮、變薄呈湯匙狀
3.皮膚與黏膜蒼白;體力差、活動無奈力、免疫力下降
4.心跳與呼吸加快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紅血球:外觀變小且較蒼白,數量中度減少,但很少低於300萬g/dL
血紅素:可能降到6~9g/dL,若突然下降2g/dL以上應報告醫生
紅血球指數:MCV、MCH與MCHC均降低
血清鐵濃度:<10μ g/dl(正常值50~150μ g/dl)
鐵結合總容積:可反應運鐵蛋白上鐵結合部位的多寡,在缺鐵性貧血會升高至350~500μ g/dl(正常值250~350μ g/dl)
懷疑有腸胃道出血時,通常會做大便潛血、X光、食道鏡、胃鏡、乙狀結腸鏡檢查
醫療處置
口服鐵劑:一般從小劑量開始給予,再逐漸增加劑量,以減少對腸胃造成刺激與不適
注射鐵劑:對無法忍受口服鐵劑或需補充大量鐵劑者,可以肌肉注射給予鐵劑
飲食補充: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鐵質比植物性易吸收ex:肝臟、牡蠣、牛肉、鴨血等等
惡性貧血 :
主要原因
缺乏維生素B12
特異性檢查
血清Vit B12 <100 pg/mL席林試驗異常
臨床表徵
一般症狀:軟弱、蒼白、呼吸困難、心悸、疲累
皮膚外觀:由於紅血球不足,會有蒼白、軟弱的現象,若有溶血狀況時,則會出現黃疸
腸胃狀況:口腔疼痛、舌頭平滑泛紅且疼痛、厭食、胃酸分泌減少、消化不良
神經症狀:手足有真麻木感、記憶困難、平衡困難、不安、憂鬱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紅血球大而呈卵圓形,顏色較紅或深,膽紅素與乳酸脫氫酶增加,骨髓中含有許多巨母紅血球。
席林試驗
是確定診斷惡性貧血的方法
胃液分析
胃液沒有鹽酸,或只有極少量PH值非常高的游離性鹽酸
血清維生素B12:<100pg/mL(正常值200~600pg/mL)
葉酸缺乏性貧血
主要原因
缺乏葉酸
特異性檢查
血清葉酸<3ng/mL
臨床表徵
症狀與惡性貧血類似,包括:倦怠無力、瘦弱、生長遲緩、食慾不佳、舌炎、皮膚蒼白或呈黑棕色,但不會出現神經症狀
畸胎或胎兒臉部缺陷
男性不孕:因核酸代謝異常,精子染色體受損所致
老年人易出現心血管疾病、癡呆症重聽
情緒引響:生活壓力較大者,需較多的葉酸來幫助細胞代謝,若葉酸不足,易使情緒低落
診斷檢查
肌肉注射50~100μ g葉酸:反應良好
席林試驗:正常,胃液中有鹽酸
血清葉酸值:<4ng/mL(正常值為7~20ng/mL)
再生不良性貧血
主要原因
原因不明或骨髓受到病毒傷害
特異性貧血
WBC、RBC、Platelet皆會下降
臨床表徵
貧血的一般症狀:蒼白、四肢冰涼、易疲倦、傷口癒合緩慢等等
顆粒性白血球減少:易受感染,出現發燒、急性咽炎或敗血症的症狀
血小板減少:會造成皮膚與黏膜易出血,口、鼻、消化道可能嚴重出血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紅血球:<100萬/μL,大小與顏色正常
白血球:<2000/μL
血小板:<3萬/μL
骨髓穿刺抽吸檢查
骨髓中幾乎看不到發育中的血球,且含有許多脂肪
溶血性貧血
主要原因
基因缺陷、自體免疫或外界因素(如毒素)破壞血紅素
特異性檢查
RBC↓、Hb↓、Hct↓、血清膽紅素↑、直接昆氏試驗(+)
臨床表徵
黃疸:紅血球破壞使血液中膽紅素增加,鞏膜及皮膚明顯變黃
肝脾腫大:肝與脾臟的巨噬細胞大量吞噬有缺陷的紅血球所致
膽結石:由於紅血球被破壞,導致膽囊內巨基太多的膽色素而造成
腎衰竭:腎臟為了排泄紅血球破壞後的物產物,可能導致腎衰竭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紅血球:數目可能下降,Hb下降,紅血球脆性增加與壽命縮短
白血球、血小板:可能上升
尿液及糞便中的尿膽素媛增加
特殊檢查
昆氏試驗:用來評估溶血的原因。直接昆氏試驗可了解是否由自體免疫、輸血、藥物因素致病,間接昆氏試驗氏檢查個案血清中是否有抗RBC抗體
血紅素電泳法:分離血紅素,以減少有無血紅素S(HbS)
失血性貧血
主要原因
急性或慢性出血
特異性檢查
RBC↓、Hb↓
臨床表徵
急性出血(症狀較明顯)
躁動不安、口渴、蒼白、盜汗、脈搏快而弱、低血壓、快速而深的呼吸後轉為淺呼吸、頭痛
身體器官及組織的內出血會引起發燒
若出血部位因組織伸張而引起疼痛及器官異位,如血胸會引起縱隔移位
若出血未被控制,血壓會持續下降,可能出現低血容積性休克
慢性出血
當人體長期每日失血達2~5mL時,就可能因鐵質不足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因此其呈現的症狀與缺鐵性貧血相同
診斷檢查
出血後紅血球數、血比容和血紅素會降低,但可能因血管收縮及血漿流失,而使結果偏高導致判斷錯誤,應仔細評估。再給予靜脈輸液及血管內容積恢復後,會回到正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