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熱痙攣/癲癇 - Coggle Diagram
熱痙攣/癲癇
院內發作時措施
牙關緊閉時,不能撬開的牙關
可使依情況使用壓舌板放於臼齒間
採取左側臥,並取下假牙
請勿於病人身上強行約束,以免造成傷害或抗拒
拿掉病人身上會造成約束的東西
眼鏡
領帶
緊身內衣
解開衣領
病人未完全清醒前,請勿餵食或服藥
保護病人的頭,移開易造成傷害的物件
治療車
器械
不要試圖中止他發作
觀察並記錄
持續時間
結束時間
發作的開始時間
發作結束後測量生命徵象,每半小時測量一次,直到穩定
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依醫師指示按時規則、定期回診
提供病童安全環境
移除尖銳、燙、硬等危險物品
鋪設地毯、軟墊
使用床欄
避免不必要家具、或裝上防護措施
沐浴及上廁所時勿上鎖
避免情緒過度激動、壓力過度
藥物
不可因為發作自行停藥
服藥後若有身體不適,可告知醫生
勿任意自行增減藥物劑量
戶外運動
勿過度保護病童
危險活動(爬竿)外,無任何限制
活動時盡量有大人陪同
游泳時須穿著救生衣
騎單車時選擇適合場所
穿著
避免穿過緊的衣服,尤其是頸部
避免使用過緊約束帶
飲食
避免酒精類食物
避免含咖啡因飲食
茶
咖啡
可樂
巧克力
診斷檢查
頭部放射線檢查
區別是否有結節性硬化症、先天性感染或副甲狀腺功能不全影響
血液檢查
血糖
電解質
白血球
感染的徵象
血中尿素氮
評估是否有代謝障礙
全血球計數
評估是否鉛中毒
腰椎穿刺
注意事項
檢查中
檢查時的姿勢採側臥,彎曲雙腳,身體盡量呈蝦米狀
穿刺部位:一般多從腰椎第 3 ~ 4 節或第 4 ~ 5 節間
過程約 15 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
檢查後
會使用紗布及寬膠固定壓破穿刺處
部分病人可能發生頭痛、噁心、嘔吐,請與醫護人員聯絡。
檢查後需平躺 6 ~ 8 小時,並請多喝開水。
若無滲血情形,紗布可於 1 天後自行除去,無需換藥。
檢查前
醫師會先向您充份解釋檢查的目的及過程,以取得您的合作
填寫檢查同意書
檢查前先解小便、大便,減少腹部壓力
目的
治療用
藉由腰椎注射藥物,協助治療
麻醉用
可注射麻醉藥物行半身麻醉
診斷用
抽取腦脊髓液做檢查,如腦炎、感染,協助診斷
腦電波檢查
目的
評估是否有不正常的放電及其型態
熱性痙攣的兒童最好已無發燒10天後執行腦電波檢查
注意事項
檢查中
病患須避免頭部及身體移動
檢查時間約需40 ~ 60分鐘
先以酒精清潔頭部皮膚,以黏膠固定電極線
檢查人員取下電極線後,會以紗布清潔病患頭皮上的膠液
做清醒腦波檢查時,請保持清醒,勿打瞌睡
做睡眠腦波時,請盡量放鬆自己自然入睡
檢查後
檢查完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活動
可用清水除去頭髮及頭皮上的電極糊
檢查前
作清醒腦波時,前一晚盡可能使自己睡眠充足
勿服用鎮靜劑、安眠藥、咖啡或茶等
需停用抗癲癇藥物
作睡眠腦波時,前一晚少睡或中午盡量不要午睡
請將頭髮洗淨,不可塗抹髮油或噴髮膠
檢查前不要禁食,因禁食會影響腦波模式
幼童或嬰兒做睡眠腦波,視情況給予的口服鎮靜安眠藥
電腦斷層掃描
評估腦部是否有鈣化或其他的病變
居家發作處理原則
發作中
避免怕咬到舌頭而將咬緊的牙齒撬開,塞入物品
將毛巾等柔軟物墊高頭部
為鑑別是否為熱性痙攣,應測量體溫
解開身上之約束物,保持呼吸道順暢
請陪伴在兒童身旁,保護頭部
讓兒童躺下且頭朝一側,防吸入或嗆到
保持鎮定
發作前
記錄正在從事的活動
體溫
先前的意識狀態
發作後
並觀察記錄當時情況
出現的症狀、範圍
持續的時間
觀察清醒後的反應
若持續昏迷,應盡速就醫
觀察精神活動力
疾病分類
重積型癲癇
定義
病童發作連續兩次以上
發作時間持續30分鐘
中間的意況識均未恢復
神經急症,需積極治療降低死亡率
誘發因素
突然將抗癲癇藥減量、停服或改藥
代謝不平衡,如低血糖、低血鈣
顱內損傷或出血
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
癲癇
定義
無法控制身體的活動以及感覺、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的改變
20歲以下發生率約為 2 %
腦功能突然的、不自主及短暫的改變
多發生在新生兒期、嬰兒晚期或青春期早期
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組織反覆性不正常的釋放電流所引起
誘發因素
新生兒期(出生~28天)
窒息
感染:子宮內、產後
電解質不平衡
高血鈉症
低血鈉症
低血糖症
低血鎂症
低血鈣症
先天性疾病
代謝異常
中樞神經統發育不良
顱內出血
腦室周圍/內出血
硬腦膜下出血
蜘蛛膜下出血
藥物停用
意外的麻醉藥注射
嬰兒期~青春期
新生兒期即造成的慢性病況
感染:腦膜炎、腦炎
創傷
腫瘤
原發性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
遺傳性疾病
熱性痙攣
定義
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因體溫升高(>38度)引起的一種痙攣
引起幼兒抽筋和痙攣的常見原因
誘發因素
迷走神經反射引起腦部缺血性缺氧
痙攣的閾值因發燒而降低
嬰兒時期的腦組織不成熟
感染性疾病
肺炎
腸胃炎
支氣管炎
護理處置
維持呼吸道通暢
發作急性期,給予病童採仰臥並將頭側向或是側臥
可將包有紗布之壓舌板壓住舌頭,避免舌頭後阻或咬傷
必要可抽吸分泌物及給予氧氣
評估並記錄病童的呼吸狀況、生命徵象及意識程度
發作剛發生或剛結束時暫不宜給予病童進食
病童已有吞反射時再予以進食,以防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發燒護理
發燒開始期常見手腳冰冷、寒顫現象,應改與被蓋、衣物保暖
發燒及熱期溫度達到最高溫,容易面部朝紅、四肢發熱、軟弱無力
發燒及熱期應給予溫水拭浴,溫度29-32度為宜,濕潤身體表面,以利降溫
發燒退熱期應會大量流汗,建議可更換乾淨衣物,保持舒適。
保持室內環境安靜,空氣流通,增加病人舒適
體溫過高時會造成口腔黏膜乾燥,可用棉棒沾取水分濕潤嘴唇。
預防損傷
移開病床上易造成病童損傷的危險物品或在床上家軟墊提供保護
過鬆的衣物容易造成病童跌倒
過緊的衣物會在抽搐時約書病童,容易造成骨折
入院評估
現在病史
痙攣/癲癇
持續時間
發作部位是全身性還是局部性
發作時間長短
發作前在幹嘛
發作時症狀
雙眼上吊
意識喪失
口吐白沫
四肢屈曲曲
歪嘴
頻率,多久一次
身體評估
腦壓(評估前囟門、眼底)
腦膜炎
意識狀況
顱內出血 (頸部是否僵直)
生命徵象
體溫
脈搏
呼吸
眼睛評估
運動功能
反射作用
神經學檢查
學習
行為運動
語言
食慾情形
之前食慾如何
有無厭食情形
飲水量、飲食習慣
有無體重減輕
感染症狀
腹瀉
顏色、性質、有無血絲及粘液
開始時間
一天次數
先前排便型態
何種原因導致
發燒
最高燒到幾度
有無就醫看診
那些處置
退燒後情形
什麼原因導致
家族遺傳史
學習困難
痙攣
智力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失聰
退化性疾病
視力缺損
過去病史
有無規則服藥、頻率
有無定期追蹤
有無發生過
做過哪些檢查,結果?
有無手術經驗
比較辨別
熱性痙攣
好發年齡
年紀六個月到三歲之間
發作頻率
約一年1~4次
發作部位
全身性、對稱性抽搐
發作後症狀
不會造成神經傷害或肢體偏癱
發作時間
十五分鐘以內
病史
多次熱痙攣病童家族中有1/3~1/2有過熱痙攣
相關性仍低
癲癇
好發年齡
年紀小於九個月
年紀大於五歲
發作頻率
同一個發燒病程內發生過兩次(含)以上的痙攣發作
發作部位
單側或是不對性的肢體抽搐
發作後症狀
有單側肢體較無力的情形
發作時間
超過十五分鐘
病史
有癲癇的家族史
有頭部外傷的過去病史
醫療處置
熱性痙攣
藥物治療
控制痙攣
phenobarbital
diazepam
降低體溫
scanol
癲癇
藥物治療
目的
抗癲癇藥物可降低不正常腦部神經的電位傳導
約有 50 %的病童可控制得很好
藥物
phenobarbital
phenytoin
carbamazepine
valproic acid
方法
治療之初僅給單一種藥,以了解其效果
再逐漸增加劑量至控制發作
當一種藥物達最高劑量無效時再更換另一種藥物
注意事項
定期監測血中藥物的濃度
檢查血球數、腎臟、肝臟功能及腦波的變化,以避免中毒發生
當發作被控制時,需調降藥物,不可突然停藥,以免癲癇復發或產生重積型癲癇。
飲食治療
提供酮原性食物刺激酮酸的生成
具有鎮靜效果
限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多由脂肪提供80%的熱量
控制大發作及肌肉陣攣性發作特别有效
外科治療
大腦連合切開術
可將兩個大腦半球之間的連合切開,以減少兩大腦半球的相互影響
迷走神經電刺激
適用於12歲上、局部發作,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病童
可刺激迷走神經以減少腦部異常的放電
切除術
可將引發癲癇的腦葉切除
臨床表徵比較
熱性痙攣
單純性熱痙攣
腦波
大部分燒退後10天腦波恢復正常
發作頻率
每年1~4次
特性
全身性
家族史
高相關性
發作期間
時間短暫,小於15分鐘
預後情形
良好,很少引起腦部傷害
發作年齡
通常9~18個月
6個月前或6歲以後較少見
複雜性熱痙攣
腦波
多半不正常
發作頻率
數日至數年不等
家族史
低相關性
發作期間
數分鐘至數小時
預後情形
發展成癲癇機率很高
發作年齡
任何年齡
特性
全身性或局部性
癲癇
局部性發作
簡單性局部發作
不正常放電的範圍
在顳葉,可能會有一側或二側耳朵的幻聽和眩暈感
在頂葉,則會有針刺感和麻木感
在枕部,視覺會受影響
運動方面常受影響,又稱為局部性運動發作
意識清醒
發作時可能會局限於單一組肌肉
手指
移往鄰近的肌肉群
發作時間很短
複雜性局部發作
顳葉與邊緣系統放電異常
意識障礙、不自主的行為
症狀表現為較高級、複雜的大腦機能障礙
記憶
思考
智能活動
情緒表達
全身性發作
大發作(強直-陣攣性發作
最常見於孩童時期,常在夜間剛就寢不久後發作。
完全清醒後常會感覺疲累、肌肉酸痛、頭痛且對整件事沒有記憶
階段
屈曲期
在短暫的時間內(約5秒)即喪失意識
四屈曲、肌肉僵硬、眼球上吊、嘴巴張開。
伸展期
持續10~30秒
先是頸部、背部的肌肉伸直、下頷緊閉
舌頭可能會被咬住、胸部及腹部肌肉持續用力
最後可能導致呼吸暫停
顫抖期
約5~10秒
四肢輕微的顫抖,再往軀幹的近端傳
陣攣期
持續30~50秒
肌肉因覆快速地收縮和放鬆而呈現規律的抽搐
當抽搐的頻率減少時,即表示此階段將結束
病童常會有呼吸暫停的情形而造成發紺
口腔及鼻腔內會聚積分泌物,注意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陣攣期結束,病童可能因膀胱約肌鬆弛,而有尿失禁的情形。
發作後期
病童的意識仍呈現昏迷狀態
肌肉呈現放鬆狀態,呼吸恢復正常
臉
色仍蒼白
意識會逐漸清醒,但可能因疲倦而進入昏睡狀態
小發作(失神性發作)
突然變得茫然,失去知覺,姿勢保持不動
無前兆,伴有眨眼、眼瞼跳動及面頰肌肉之抽動。
常為遺傳性
發作時,會有數秒鐘動作停止
女多於男,於青春期消失
發作頻率很高,甚至一天可達數百次
發生於4〜12歲兒童(最常見於5~9歲)
深呼吸可誘發其發作
常被認為在做白日夢而忽略,對藥物治療效果佳
肌肉陣攣性發作
包括嬰兒性痙攣,常發生於3個月~2歲之嬰兒
男多於女
發作為頸部、軀幹及四之突然收縮(通常是屈曲)
臨床上最多的發作型式是微細動作的發作
無張力性發作
短暫喪失意識
全身肌肉突然無力,常因此跌倒、受傷
又稱為點頭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