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質動力學說 - Coggle Diagram
地質動力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
動力來源
地球自轉,造成潮汐力差異
問題
動力過小,且造成現象主要為外營侵蝕與堆積
提出
1915年韋格納
盤古大陸分裂
證據
皆來自陸地
生物連續性分佈化石
舌羊齒
中龍
水龍獸
生物演化
澳洲
大陸邊緣契合度
構造
例: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
性質
磁極移動路線
地磁紀錄
原理
保留在磁性岩石或礦物中的古地磁場
與該時地地球磁線平行
特性
高溫岩漿屬於無磁性狀態
冷凝到低於居里溫度,礦物開始有磁性
得到
不同地質年代岩石的磁極排列和位置不相同
地磁倒轉機制
海底擴張學說
提出
1962年赫斯
海洋地殼的新生與隱沒
推動大陸地殼移動
問題
動力載體脆弱無法推動大陸地殼
動力來源
地函的熱對流
證據
地磁對稱
中洋脊兩側
地磁紀錄機制
地質年代差異
與中洋脊距離
海洋與大陸
地熱流量
中洋脊地熱流量最高、海溝最少
震源
海溝多深源地震、中洋脊多淺源地震
板塊構造學說
動力來源
地函的熱對流(軟流圈為載體)
證據
大陸漂移學說與海底擴張學說
班尼奧夫帶
傾斜震源帶
海洋與大陸板塊碰撞後隱沒位置
地震發源的地帶
震波的變化
軟流圈
熱點理論
地函中的熱異常區域造成
熱點火山島鏈
例:夏威夷島鏈
提出
1968年麥肯齊、摩根、勒比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