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球整體分層與地球淺層分析 - Coggle Diagram
地球整體分層與地球淺層分析
成分分析
地殼部分:主要透過地殼鑽探與震波分析
海洋地殼:玄武岩質,矽鎂質,
深色,含鐵比例較高,厚度較薄
大陸地殼:花崗岩質,矽鋁質,
淺色,含鐵比例較低,厚度較厚
地函部分:
上部:主要透過震波分析與捕獲岩分析
橄欖岩-尖晶石質,矽鎂質,深色
下部:主要透過震波分析與礦物實驗分析
鈣鈦礦-過鈣鈦礦,矽鎂質,深色
地函過渡帶
軟流圈下界至中層圈上界間660km,具有物質結構變化,主要
為上部地函的橄欖石轉變至下部地函的鈣鈦礦使震波波速變化
地核部分:主要透過震波分析、球粒隕石與實驗室模擬分析
外地核:鐵鎳合金,液態
內地核:鐵鎳合金,固態
主要依據S波不可在液態及氣態中傳播區分
軟流圈:S波傳遞到軟流圈時發生明顯減速,但仍存在,故
推測軟流圈為具可塑性固體(接近熔點)或部分融熔之固體
外核:S波傳播到外核時無法傳播,故推測外核為液態
地球整體分層方式
區分:藉由地圈的化學組成
與物理性質不同而加以分類
地圈化學分層:若依莫、古不連續
面的震波速率差,推測化學組成
分成三大部分:地殼、地函、地核
地圈物理分層:依物質強度、流動
程度、行為表現,以物理性質區分
地殼成分差異成因
大陸地殼下部:中性岩(矽酸含量中)
海洋地殼:基性岩(矽酸含量低)
大陸地殼上部:酸性岩(矽酸含量高)
軟流圈:
大陸地區:120-220km(較薄)
海洋地區:70-220km(較厚)
岩石圈:
大陸地區:0-120km(較厚)
海洋地區:0-70km(較薄)
PREM模型
利用震波、自由振盪與長週期表面波
資料、天文大地測量資料綜合分析
將地球區分為9個區域:
①海洋層、②上下地殼層、
③地殼至低速帶間層④低速帶、
⑤低速帶至過渡帶間、⑥過渡帶、
⑦下部地函、⑧外地核、⑨內地核
Bullen地球分層模型
將地球內部分成A到G共七層
此分層概念多數沿用至今,但配合已知地球質
量與轉動慣量推論地球內部密度分佈時,卻出
現不一致的結果,故現由PREM模型所取代
透過S波分析,瞭解淺層結構的差異
進而分析地球淺層(地殼+上部地函)
地殼與上部地函:震波在地球淺層中變化差
異極大,同時受深度與地點影響一般而言深
度越深,地震波速相對越快,但有部分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