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科5-2 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 - Coggle Diagram
地科5-2 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
大陸漂移學說
提出者
1915年由韋格納提出
內容
早期大陸因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潮汐力差異
造成大陸分裂形成現代的大陸
證據
1.古生物化石呈連續性分布
犬頷獸與中龍等無法度洋的生物
化石連續分佈於南美、非洲
水龍獸化石連續分佈於非洲、印度、南極
2.生物演化
有袋類原先遍佈於世界各地,但出現胎生類之後,
僅在未與其他大陸相連的澳洲存活。
3.地質分布
礦物呈連續性分布
冰川及移動方向連續分布
山脈連續分布
缺陷
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潮汐力過於微小,無法推動大陸
海底擴張學說
提出者
1962年由赫斯提出
內容
由地函的熱對流造成海洋的地殼新生與隱沒
進而推動大陸
證據
1.地磁紀錄
海底岩石磁性的正負交替與異常值分布對稱於中洋脊
2.地質年代
海底岩石呈越靠近中洋脊越新、越靠近海溝越老的規律
且對稱於中洋脊
4.地質現象
海溝與島弧呈平行分布
5.地熱流量
中洋脊地熱流量最高而海溝最少,代表中洋脊為地函熱對流上升處,而海溝為地函熱對流下沉處。
6.地震
中洋脊多發生淺源地震,而海溝則多發生深源地震
3.地殼年齡
海洋地殼年齡明顯小於大陸地殼
表示海洋地殼具有明顯的新生隱沒的週期現象
缺陷
新生海洋地殼過於脆弱,無法推動大陸地殼
海底擴張學說
提出者
1968年由麥肯齊、摩根、勒比雄共同提出
內容
將地球分為七大板塊及其餘小板塊,以地函熱對流帶動軟流圈承載岩石圈移動,且海洋板塊會在中洋脊生成並隱沒於海溝。
證據
1.班尼奧夫帶
板塊在聚合邊界會有隱沒作用,將震源投影至垂直剖面發現,為一傾斜面,極深源地震可支持此說法。
2.熱點理論
地函熱柱為存在於地函中的熱異常區域造成,溫度較高、密度較小,柱狀結構上升時頭部會擴散為大型傘狀並撐破地殼,產生岩漿溢流,火成岩平台及熱點火山島鏈可支持此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