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症狀 (嚴重低血氧, 低血壓, 呼吸窘迫費力, 使用呼吸輔助肌, 呼吸急促, 嗜睡, 發紺, 休克, 胸痛, 躁動不安, 昏迷…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定義
急性瀰漫性肺部炎症反應,伴隨肺泡—毛細血管膜通透性增加所造成的水腫,導致急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變化
病因
直接性損傷
肺鈍挫傷
肺手術
肺移植
肺部份切除
瀰漫性肺部感染
細菌
病毒
真菌
肺囊蟲
肺栓塞
脂肪栓塞
羊水栓塞
血栓栓塞
吸入刺激物
毒氣
煙霧
胃內容物
溺水
氧中毒
放射性肺損傷
間接性損傷
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
嚴重非肺部創傷
頭創傷
骨折
燒傷
急診復甦導致高灌注狀態
代謝紊亂
急性重症胰腺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毒症
血液學紊亂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體外循環ㄒ
血液透析
大量輸血
藥物
海洛因
水楊酸類
巴比妥類催眠劑
噻嗪類
神經性因素
腦幹或下視丘損傷
顱內壓升高
婦產科疾病
妊娠性高血壓綜合徵
子宮瘤
死胎
治療
營養補充
每天每公斤體重約需35~45Kcal
類固醇
早期使用可能可改善氧和及降低氣道壓力
超過14天後才使用有害
保守輸液
避免過量輸液可縮短呼吸器使用時間
高流速鼻管給氧
搭配非侵入性呼吸器
葉克膜
只建議非常嚴重者使用(目前正研究有無益處)
神經肌肉阻斷劑
搭配鎮靜劑
俯臥通氣
每日至少12小時使肺通氣更平均及減少心臟對左下肺葉壓迫
呼吸末正壓呼吸
平均一開始約16cmH2O
根據低血氧嚴重度調整
低潮氣容積通氣
高原氣道壓<30cmH2O時以6mL ∕ kg
高原氣道壓>30cmH2O時以4mL ∕ kg
高頻震盪呼吸器
非常嚴重者才使用(可能有幫助待研究)
症狀
嚴重低血氧
低血壓
呼吸窘迫費力
使用呼吸輔助肌
呼吸急促
嗜睡
發紺
休克
胸痛
躁動不安
昏迷
意識改變
心搏過速
盜汗
診斷
氧和能力
輕度
PaO2 ∕ FiO2值201~300mmHg + PEEP或CPAP≧5 cmH2O
中度
PaO2 ∕ FiO2值101~200mmHg + PEEP≧5 cmH2O
重度
PaO2 ∕ FiO2值≦100mmHg + PEEP≧5 cmH2O
胸部X光
無法完全以積液、肺塌陷或肺結節就可以解釋的雙側肺陰影
急性發作
七天內發生臨床症狀或新的 ∕ 惡化的呼吸症狀
肺水腫來源
無法完全以心衰竭或積液過多解釋的呼吸衰竭
治療目標
第二階段
穩定血氧
血氧飽和度(SpO2)值88~95%
吸入氧氣分率(Fio2)≦0.6
呼氣末期正壓(PEEP)≦10 mmHg
第一階段
穩定呼吸
潮氣量(TV)<6 mL/kg PBW(體重預測值)
高原期壓力(plateau pressure)≦30cmH2O
RR≦35 bpm
第四階段
提升血壓
平均動脈壓(MAP)≧65mmHg
避免器官低灌注
第三階段
校正酸中毒
pH≧7.3
分期
增生期
(透明膜形成期)
肺傷害的第二週
出液實質化
纖維化期
(纖維增生期)
初始傷害的第10天
有些肺泡會纖維化
滲出期
(水腫期)
開始有症狀的第一週
會產生肺泡水腫和肺泡玻璃膜
肺損傷及刺激物
肺泡微血管內皮損傷
肺泡細胞損傷
間質水腫—高蛋白質滲出物滲出到肺泡(透明膜)
間質炎
導致間質纖維化
輕微纖維化—痊癒,有輕微呼吸功能不良10%
間質纖維化(蜂窩肺)
死亡(慢性嚴重呼吸損傷)20%
第二型肺泡細胞再生
70%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