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尺度下的能量

溫度

物理意義

原子或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

氣體原子的平均動能K bar = 3/2 kBT

為理想氣體原子

氣體原子之間沒有作用力(庫侖靜電力

原子之間沒有位能(電位能)

理想氣體的能量僅具有動能

就算在同一溫度下 每個氣體原子的速率不完全相同

1atm 100°C的水加熱會沸騰

但20°C的水也有蒸發現象

同一溫度下 N個氣體原子的平均動能
K bar = K₁ + K₂ +...+ kₙ / n
= m₁v₁² + m₂v₂² +...+ mₙvₙ² / 2n

微觀即為粒子世界

為純量

為基本量

SI單位

[K]

常用溫標

絕對零度意義

溫度下限

原子或分子不再運動

氣體體積為零

氣體體積隨攝氏溫度呈現線性增加
隨絕對溫度呈現正比關係

溫度單位的制定(K)

2018國際度量衡大會26ᵗʰ會議通過

由波茲曼常數定義1K

由公式 K = mv² / 2

可知 [J] = [kg×m²×s⁻²]

制定溫度單位時 需要

時間單位

長度單位

質量單位

kg

s

m

改訂後 水的三相點溫度仍為273.16K

時間單位的制定

1967國際度量衡大會13ᵗʰ會議決議

由Cs133原子鐘定義一秒

Cs133在基態之兩超精細能階 所對應的輻射週期的 9192631770倍的時間 定為1秒

即為Cs133一秒震盪10¹⁰次

用以取代平均太陽日的1秒定義

長度單位的制定

1983國際度量衡大會決議

由真空中光速定義

光在真空中行進 1/299792458 秒的距離 定為1米

用以取代鉑銥合金公尺原器的1米定義

質量單位的制定

2018國際度量衡大會26ᵗʰ會議決議

由普朗克常數定義一公斤

普朗克常數 h = 6.62607015×10⁻³⁴ [J×s]

用以取代鉑銥合金公斤原器的1公斤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