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5-1 - Coggle Diagram
5-1
地球淺層分析
震波在地殼內部的部分地區具有波速突增的分界,是因為物質的密度和硬度有所差異,此分界為康德拉不連續面
(1)分界之上化學性質組成與花崗岩(矽鋁質)相似,密度約2.7
(2)分界之下化學性質組成與玄武岩(矽鎂質)相似,密度約2.9
此界面在大陸地殼中平均深度約為20公里
而在海洋地殼中較不明顯,甚至部分地區缺乏此構造
軟流圈又稱為低速帶,是藉由s波在地下傳播的速度變化判斷的
大陸地殼約在深度120公里時開始下降
海洋地殼約在深度70公里處開始下降
且都維持相對定值,而到大約深度220公里後開始恢復正常
因此推論此層有部分的岩石處於熔融的狀態,且具有可塑性
1.透過S波的分析,了解淺層結構的差異
2.震波在地球淺層中的速度變化很大,而受到地點與深度的影響,一般深度越深震波的速度會越快,但也有部分差異
例如:(1)在地函特定深度範圍時有波速較慢的區域
(2)地殼中有出現波速突變的分界
(3)大約在深度200公里的地方,震波速度受地點的影響減少
岩石圈分布在軟流圈之上,物質的特性多為固態岩石,包含了地殼及部分的上部地函,分裂後的岩石圈就是板塊,而板塊又分成了大陸板塊和海洋板塊
-
地殼會有成分的差異與板塊運動有關,透過板塊的新生與隱沒,還有礦物熔點的差異而造成地殼成分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