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球整體分層與地球淺層分析 - Coggle Diagram
地球整體分層與地球淺層分析
地球整體分層
藉由地圈的
物理性質
化學組成
而加以分類
地圈化學分層
依莫、古不連續面的震波速率差
分成三部分
地殼
密度、佔比最小
固態岩石薄層
分為海洋地殼,大陸地殼
地函
佔比最大
中層的固態岩石組成
分為上部地函,下部地函
地核
密度最大
分為外核、內核
為多種狀態物質
大部分鐵鎳組成
地圈物理分層
依物質強度、流動程度、行為表現
分成五部分
軟流圈
位於上部地函
岩漿生成地
可塑固體,流動性高
又稱為低速帶
下部地函
緻密剛性固體
仍具流動性,但差
地函熱對流的主要區域
岩石圈
地殼與部分地函
最外層剛性固態外殼
相對低溫、破裂為多個板塊
外核
位於地核外層
地磁生成處
液態鐵鎳
內核
地核內層中
固態鐵鎳
地球分層模型
Bullen
分七層:
A 0~33
B 33~410
C 410~1000
D 1000~2900
E 2900~4980
F 4980~5120
G 5120~6370
PREM
分九層:
海洋層
上下地殼層
地殼至低速帶間層
低速帶
低速帶至過渡帶間
過渡帶
下部地函
外地核
內地核
目前廣為接受
成分分析
地殼
透過地殼鑽探與震波分析
大陸地殼:花崗岩質,矽鋁質,淺色
海洋地殼:玄武岩質,矽鎂質,深色
地函
透過震波分析與捕獲岩分析
上部地函:橄欖岩-尖晶石質,矽鎂質,深色
透過震波分析與礦物實驗分析
下部地函:鈣鈦礦-過鈣鈦礦,矽鎂質,深色
地核
透過震波分析、球粒隕石與實驗室模擬
外地核:鐵鎳合金,液態
內地核:鐵鎳合金,固態
地球淺層分析
透過S波分析地球淺層(地殼+上部地函)
分析
軟流圈
低速帶
大陸地區下方120公里處
速度開始下降,且維持相對定值
海洋地區下方 70公里處
速度開始下降,且維持相對定值
220公里處恢復波速隨深度增加
地殼內部
震波在地殼內部基本上維持定值
但有波速突增的分界
速率變化表明物質密度、硬度的差異
分界稱為康拉德不連續面
為矽鋁質和矽鎂質的分界面
部分地區缺乏此變化
岩石圈
低速帶之上
多為剛性明顯的固體岩石
故稱為岩石圈
位於地球表層
分裂的岩石圈就是板塊
地殼成分差異成因
早期大陸地殼成分區分為
以花崗岩質為主的上部與玄武岩質的下部
海洋地殼成分以玄武岩質為主
形成原因與板塊運動有關
近代研究:大陸地殼不存在如此極端的物質邊界,大致而言上部組成中酸性岩較多 而下部組成中性岩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