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球淺層分析 :red_flag:, :star:大陸地區:地函中S波波速約深度70-220範圍之間明顯降低推測次層有部分岩石熔融(固液共存),…
地球淺層分析 :red_flag:
地殼內部分析
震波變化在地殼內部基本上維持定值(莫氏不連續面上),但具有波速突增的分界
速率變化顯現出物質密度和硬度的差異
分界上: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矽鋁質)相似
分界下: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矽鎂質)相似
此分界為康拉德不連續面(矽鋁質與矽鎂質的分界)
大陸地中平均深度20KM處,深度變化最大最深約40公里路地最淺約10公里
海洋地殼中明顯較淺,甚至部分地區缺乏此變化
地殼和上部地函
受溫度和地點影響
深度越深地震波速越快
震波在地球淺層的變化差異很大
地函於特定深度範圍內波速較慢
地殼中有出現波速突變的分界
約深度200KM的地區,震波速率受地點影響減少
岩石圈分析
岩石位於地球表層,分裂的岩石圈就是板塊
岩石圈(鋼性)的地殼區域分為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
範圍由地表至低塑帶上緣(包函所有地殼和上部地函的一部份)
S波發生減速的分界深度在大陸地區較深--大陸地區板塊較厚、海洋地區較淺,板塊較薄
低速帶之上物質特性多為鋼性明顯的固體岩石
其板塊分布深度、比例與板塊重量、密度有關
軟流圈分析(低速帶分析)
海洋地殼下方S波波速約在70KM處速度開始下降(較淺),且維持定值
約220KM處恢復波速隨溫度增加之情況(底部深度相同時)
大陸地殼下方S波波速約在120KM處速度開始下降(較深),且維持定值
大陸地殼120-220(較薄)海洋地殼70-220(較厚)
依S波地下傳播的速率判斷
:star:大陸地區:地函中S波波速約深度70-220範圍之間明顯降低推測次層有部分岩石熔融(固液共存)
:star:海洋地區:此岩層英具有可塑性,固稱為軟流圈(軟流圈整層鈞分布在地函中)
透過S波分析,了解淺層結構,進而分析地殼和上部地函 :black_flag:
:star:海洋地區:0-70KM(較薄)
:star:大陸地區:0-120KM(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