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球整體分層與地球淺層分析 - Coggle Diagram
地球整體分層與地球淺層分析
地球整體分層:物理分層
中層圈:位於下部地函,高溫且高壓為固體且具剛性,流動性差,此區為地函熱對流的主要區域
外地核:位於地核外層,高溫但壓力較低,形成液態鐵鎳,為地磁生成處
軟流圈:位於上部地函,高溫流動性高,此區震波速明顯降低,故又稱為減速帶,軟流圈為岩漿主要生成地
內地核:位於地核內層,高溫且高壓,形成固態鐵鎳
岩石圈:地球最外層固態外殼,低溫且具剛性範圍:地殼與部分上部地函
成分分析
地核部分:震波、球粒隕石、實驗室模擬分析
外地核:鐵鎳合金,液態
內地核:鐵鎳合金,固態
地函過渡帶
軟流圈下界至中層圈上界間660km,具有物質結構變化
地函部分
下部地函:鈣鈦礦,矽美質,透過震波與礦物分析
上部地函:橄欖岩,矽美質,透過震波與捕獲岩分析
地殼部分:鑽探、震波分析
大陸地殼:花崗岩質,矽鋁質,厚度較厚
海洋地殼:玄武岩質,矽鎂質,厚度較薄
地殼成分差異成因
大陸地殼上部
岩種:酸性岩
礦物:石英、長石
性質:密度小、熔點低
大陸地殼下部
礦物:石英、長石、輝石、角閃石
性質:介於大陸地殼上部和海洋地殼之間
岩種:中性岩
其形成原因與板塊運動有關,透過板塊的新生與隱沒造成地殼成分的變化
海洋地殼
岩種:基性岩
礦物:輝石、角閃石
性質:密度大、熔點高
地球整體分層:化學分層
地函:佔比最大的區域,位於中層的固態岩石組成,分為上部地函、下部地函
地核:密度最大,大部分為鐵鎳組成,分成外核(液態)內核(固態)
地殼:密度、占比最小,位於最外層的固態岩石薄層
淺層分析
軟流圈分析
又稱為低速帶,地函中S波速度約深度70~220km之間明顯降低,故推論此層有部分岩石熔融的情況所造成此層具有可塑性,軟流圈整層均勻分布於地函之中
岩石圈分析
位於低速帶之上,物質特性剛性的固體岩石,故稱岩石圈,岩石圈位於地球表層,分裂的岩石圈就是板塊,岩石圈的地殼區域可分為大陸板塊、海洋板塊,大陸地殼比海洋地殼厚
地殼內部分析
地殼內部分析:具有波速突增的分界,分界上的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係鋁質)相似,分界下的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矽鎂質)相似,此分界稱為康拉德不連續面,為矽鋁質和矽鎂質的分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