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奧斯貝爾教學理論 - Coggle Diagram
奧斯貝爾教學理論
奧斯貝爾的教學原則
有效運用前導組織
以「漸進分化」原則組織和呈現教材:演繹式的學習
考慮學生的「學習準備度」
辨別異同以促進「統整融合」
教學活動符合有意義學習的原則
奧斯貝爾
反對發現教學法(布魯納),教學應仰賴外在力量,獲得認知結構改變
提倡「接受式學習」
認知心理學派
學生是受體、載體
一、意義的學習
學習歷程:有意識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先備知識)結合
認知結構: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與經驗
接受式學習
聽不懂就沒有產生意義(無意義的學習)
三、意義學習的類型
概念學習:概念的形成與類化。
抽象符號的學習:以抽象符號代表事物
敘述學習:文字敘述中包含專有名詞連結到舊經驗(ex:英文文法、單字可以連結舊經驗以明白其意涵)
發現學習:新舊認知架構結合,歸納、統整,此過程一定會產生意義。
二、學習類型
接受式或發現式學習(老師端)
接受式學習:學習內容由教師組織後,以完整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
發現式學習:鼓勵學生自行操作、探索,發現學科教材隱含的組織
學習類型兩個向度之間的關係
第一層面:學生學習的主(發現學習)、被動(接受式學習)
第二層面:教材與學生學習經驗之連結(意義學習/機械式學習)
並非截然劃分,是連續的向度,呈現比重的關係
有意義或機械式學習(學生端)
有意義的學習:新舊知識連結,內化成認知結構的一部份(學習內省)
機械式學習:新舊知識無法取得關聯,偏機械式練習、零碎知識的記憶(死記)
四、意義學習的條件
學習教材:要符合學生的生活脈絡與情境,才能形成有意義的學習
學習心向:學習的心理傾向
學生得先備知識
五、奧斯貝爾教學理論之前導組織
說明式前導組織:學習材料對學習者陌生時
比較式前導組織:學習材料與舊有經驗有關連
解釋教學法
等於接受式學習
步驟
決定教學內容的形式
例子的選取或準備
確知自己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