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Bacterial Diseases in Nervous System - Coggle Diagram
Bacterial Diseases in Nervous System
治療方式
脊髓
脊髓灰質炎病毒
職能治療
矯正鞋及背帶
物理治療
骨科整形
被動式運動
水療
按摩
電療
肌腱延長,神經移植等手術
腸病毒D68
急性無力脊髓炎(Acute Flaccid Myelitis, AFM)
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
氣管內插管
心肺功能支持
腦部
病毒性腦膜炎
大多數患者屬輕度感染,通常無需治療,7-10日後就會自行消失
有些較嚴重會開
抗生素
如:
萬古黴素
vancomycin、
頭孢曲松
ceftriaxone
預防措施
疫苗
預防性抗生素
如:利福平、環丙沙星
能預防由腦膜炎雙球菌以及流感是血桿菌引起的腦膜炎
良好的衛生及健康習慣
定期用洗手液和水洗手至少20秒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增強您的免疫系統
清潔和消毒經常接觸的物件和物體表面
避免與生病的人密切接觸
避免被蚊子和其他昆蟲叮咬,因為它們可能攜帶引起疾病的病毒
避免共用餐具、碗盤和水杯
日本腦炎
抗病毒療法
尚無特效方法
早期是用利巴韋林、干擾素等
一般治療
防蚊隔離
避免用低張溶液
,以免加重腦水腫
注意
電解質、酸鹼平衡
,注意
補鉀
、糾正酸中毒
加強口腔護理、防壓瘡護理
意識不清、抽搐者應防墜床
昏迷者還需加強翻身拍背
對症治療
目前分為三關: 高熱、抽搐、呼吸衰竭
抽搐
高熱所致
腦水腫所致
使用甘露醇,加強脫水
腦實質病變所致
可使用地西泮、水合氯醛、亞冬眠療法
不推薦預防性應用抗痙攣藥
預防可使用苯巴比妥
呼吸衰竭
氣療
保持氣道暢通
呼吸興奮劑
納洛酮
對促醒、抗痙攣、糾正呼吸衰竭有一定作用
抗膽鹼藥
改善腦微循環、減輕腦水腫、興奮呼吸中樞
高熱
物理降溫為主
亞冬眠療法
有降溫、鎮靜、抗痙攣作用,適用於高熱伴反覆抽搐者
副作用為抑制呼吸及咳嗽
疾病
腦部
HIV
雖然HIV與愛滋病常一起提到,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HIV指的是
病毒
,但是愛滋病指的是因免疫系統能力下降而出現的「感染」, HIV感染者
不會馬上發病
,而是要
呈現發病的狀況才會稱為愛滋病
。
選擇性地侵犯帶有
CD4分子
的細胞。細胞表面CD4分子是
HIV受體
,透過HIV
囊膜蛋白gp120
與細胞膜上
CD4
結合後由
gp41介導使毒穿入易感細胞內
,造成細胞破壞。表達在病毒表面的gp120使HIV病毒輕易地結合於特定的T淋巴細胞上,然後透過
病毒蛋白外殼與T細胞膜
的融合,從而達到浸染T細胞的目的。此外,游離於體內的
gp120透過其特殊的超抗原作用
啟動
過量的T細胞
,並且刺激體內其他免疫細胞發生一系列反應,大大降低了人體的免疫功能。
脊髓
皰疹病毒 Herpesviridae
DNA病毒
帶狀皰疹病毒
Herpes Zoster
由一個的包絡,一個皮層,一個核衣殼和核心組成。不同數量的
蛋白質排列
在位於包膜和衣殼之間的不對稱層中。病毒衣殼包含在直徑為
120-200 nm
的球形包膜內。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潛伏期約
4-7周
。感染可蔓延到全身的各個器官臟器,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化。一般有
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淋巴結腫大
等。有些還可能會
出現神經系統症狀
。恢復期較長,一般需
2-4周
。
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HSV
結構包含了相當大的
雙絞股、線性的DNA基因組
,以稱為衣殼的正二十面體蛋白質外殼包裹,衣殼又被稱為
病毒包膜的磷脂雙分子層
包起。
巨細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在人類和哺乳動物中,感染一般發生在唾液腺。在健康人身體中通常
難以察覺
,但有時可能是致命的,例如HIV感染者、接受器官移植者及新生兒等。它可以引起嬰幼兒水腫。
腸源性疾病
小型RNA病毒
脊髓灰質炎病毒
Poliovirus
通過
糞便、飲食及通過接觸感染
。它首先感染消化系統,在少數情況下通過血液傳播到身體其他部分。
在大多數情況下脊髓質炎沒有任何病症,有時它會造成類似
流行性感冒的症狀
。在少數情況下(約1%)會感染神經細胞,主要是對
肌肉運動重要的脊髓中的細胞造成麻痺
。
Coxackie病毒
是腸病毒科成員之一,這類病毒由口腔進入人體,在腸道內繁殖,通常有1到5天之潛伏期。這段時期通常
沒有症狀或僅有點發燒
。通常感染都不是致命的,除非
病人免疫不全或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與其他腸病毒一樣,常流行於夏季及秋初。症狀有
發燒、皮疹、腦炎-腦膜炎、先天性及新生兒感染
。
ECHO病毒
是一種腸病毒,可引發
手足口病,甚至腦膜炎和腦炎
等併發症,較為罕見。
蟲媒病毒 Arbovirus encephalitis
RNA病毒
森林腦炎病毒
Forest encephalitis
感染患者的臨床表現為
輕度發燒、全身乏力、頭痛、噁心、嘔吐和肌痛
等非特異性症狀。顯性感染的首發表現通常在1周內自行消退,並在第2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等併發症。該病可導致長期的神經系統症狀,包括
腦炎、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該病總體死亡率為
1%至2%
,但在
出現神經系統症狀
的顯性感染患者中,致死率可高達
30%
,死亡通常發生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後的5至7天。
乙型腦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發生率在10%左右,常見為肺炎,多因
昏迷導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因呼吸衰竭應用機械通氣繼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其次為敗血症、泌尿系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重型患者尚需警惕
應激性潰瘍出血
。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呈子彈形,長度大約為
200奈米左右
,直徑為
70奈米左右
。囊膜為脂質雙分子層外膜與包膜基質蛋白M組成結構蛋白外殼。囊膜內的核心部分是病毒的核衣殼(Nucleocapsid,NC),由單股不分節段的
負鏈RNA及核蛋白N、磷蛋白P以及聚合酶L
共同構成。
病變可累及軟腦膜、腦、脊髓,其中腦脊髓疾病常伴有腦膜反應
病理變化
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Japanese encephalitis
神經元變性、壞死
重則
神經元壞死(核固縮、溶解、消失)、少突膠質細胞環繞。
可見衛星現象和嗜神經元現象。變性壞死的神經元周圍可見發炎細胞浸潤。
位置
乙型腦炎病毒在神經元內增殖
可經直接細胞毒效應及病理免疫反應導致神經元損傷
輕則
細胞腫脹、細胞質空泡形成、尼氏體消失、核偏位
軟化灶形成
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楚的篩網狀鏤空軟化灶,實質為神經組織的灶性液化性壞死,對本病診斷有一定特徵性。
血管反應
高度擴張、充血,管腔內血流明顯淤滯
發炎細胞
圍繞血管周圍形成血管套。偶見環狀出血。
血管周圍
間隙增寬、腦組織水腫
膠質細胞增生
少突膠質細胞(參與髓鞘形成)
增生很明顯
在亞急性和慢性個案中
可見星形膠質細胞增生和膠質瘢痕形成
小膠質細胞(屬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顯著增生,甚至形成結節。
發炎反應
在腦間質中
發炎細胞圍繞血管周圍形成血管套
在腦實質中
發炎細胞以變性壞死的神經元為中心灶性浸潤
浸潤的發炎細胞
後期
大量以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為主的發炎細胞浸潤
早期
數量不多的中性粒細胞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poliomyelitis,簡稱polio
症狀
即使是輕微的體力活動通常會產生疲勞
睡眠相關呼吸障礙
睡眠呼吸暫停的問題
耐寒能力下降
呼吸或吞咽困難
隨著病情發展
四肢逐漸出現各種畸形。早期的畸形可以糾正,後遺症後期癱瘓肌肉不再恢復,肌纖維逐漸萎縮變小,甚至消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常見的畸形
骨關節變形
馬蹄內翻足
關節攣縮
足外翻
膝內翻或外翻
骨盆傾斜
下肢縮短
脊柱側凸
因肌肉萎縮,肌力不平衡和身體的負重
組織攣縮
骨關節畸形
特徵
衰減的上肢功能和肺的功能
出現漸進的肌肉萎縮症(肌肉質量下降)
四肢無力
感覺疼痛和疲勞
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下降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俗稱mumps
後期
臉頰單側或雙側的腮腺部位
感到疼痛
腫脹
併發症
胰腺炎(4%)
永久失聰
腦膜炎(15%)
男性患者罕有併發
不育的睪丸炎
女性患者少有併發
卵巢炎
初期症狀
肌肉痠痛
頭痛
發燒
疲憊
麻疹Measles 或 Rubeola
柯氏斑點
為白色斑點
暫時出現
在病患的感染力到達高峰之前,醫師若有識別到柯氏斑點,有助於減緩疾病的擴散
併發症
腹瀉
視力障礙
病患中有三成會有
腦炎
肺炎
典型的體徵及症狀
3C
鼻炎coryza
結膜炎conjunctivitis
咳嗽cough
四天的發燒
麻疹的發燒會高達40 °C(104 °F)
紅疹
早期
出現在臉部
後期
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風疹rubella又稱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以及三日麻疹three-day measles
伴隨淋巴結腫大現象
持續數週
併發症
神經發炎
懷孕初期患病
先天性風疹症候群
聽覺障礙
心臟問題與腦部問題
白內障
流產
睪丸腫脹
感染兩週後
起皮疹
早期
從臉上開始
後期
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
癢
發燒
喉嚨痛
疲勞
關節疼痛
流感Influenza
最先出現
寒顫
合併有38-39 ℃的高燒
痠痛感
特別是背部及四肢
一至二天後發作
發燒
咳嗽
鼻塞
嘔吐
流鼻涕
肌肉痠痛
尤其在喉嚨及關節處
打噴嚏
感到疲倦
頭痛
眼睛刺痛、流淚
點狀瘀斑
腹瀉、腹痛等腸胃道症狀
罹患B型流感的孩童可能會出現嚴重症狀
紅眼,皮膚口、喉和鼻部潮紅
尤其臉部
狂犬病Rabies
初期(前驅期,持續2至10日)
出現非專一性的症狀
包括全身不適、發燒、疲倦乏力、不安、噁心、食欲不振等
對疼痛、聲音、光線等等外界刺激敏感,咽喉出現緊縮感
由於病毒在傷口附近大量繁殖而造成周圍神經刺激
因而感到傷口附近有麻木、發癢、刺痛或蟲類爬行的感覺
此階段是病毒從周邊神經轉移至中樞神經的過渡期
中期(痙攣期,約持續1至3日)
同時對於光、聲音、水、風等外界刺激的反應變得更加激烈
其中對水的反應最劇烈
因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及舌下神經核受損
引起呼吸道的保護性反射,呼吸肌、吞咽肌痙攣而出現恐水、吞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
並可能持續5分鐘
至多80%的患者都會出現的症狀
患者開始精神錯亂而出現幻覺、譫妄、幻聽等等症狀
大部分病患在此時期因高燒與神經破壞
隨時可能死於中樞神經衰竭、呼吸衰竭、心臟衰竭或高血壓、大型中風。
潛伏期
沒有任何症狀
不具傳染性
末期(癱瘓期,持續6至18小時)
陷入昏迷
呼吸逐漸減弱、不規則
肢體癱軟
腹壁反射、提睪反射、膝躍反射消失
顏面癱瘓
出現大量「痰音」
脈搏逐步減弱、不規則,甚至無法測得
心跳減緩、心率混亂且血壓逐步下降
皮膚失去血色轉為濕冷並出現花紋且指端青灰
最終
瞳孔散大
口鼻腔中流出咖啡色液體
迅速死於全身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