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管理道德, 社會責任, 社會 責任vs義務vs回應 - Coggle Diagram
管理道德
企業倫理的好處
提升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信心
永續發展之道
爭取社區支持
順應社會觀感避免受到負面評論
作對的事
減少政府監管
提升形象
可能提升利潤
如何提升道德行為
高階主管領導
建立具體道德規範書
員工徵選
開立道德訓練課程
工作目標與績效評估
獨立稽查單位
正式的保護機制
影響因素
4.組織文化
高控制程度
高衝突承受度
高風險承受度
1.個人特質
自我意識強度
控制源頭
內控→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外控→命運被外在環境掌握
2.事件強度
3.結構變數
觀點
功利觀(Utility)→追求大多數人的利益(ex:裁員)
權利觀(Rights)→強調個人權利的重要性(ex:工作旺季請假)
正義觀(Justice)→公平公正的對待員工(ex:同工同酬不歧視)
整合觀(Integrative Social-Contract)→決策會考慮社會準則及企業規則(ex:Levis孟加拉童工事件)
道德兩難(倫理兩難/困境)
管理者因不同的道德選擇之下,面對可能的利益衝突,難以兩全的決策情境
道德發展的階段
(3階層,每層2階段)
大多數人在第四階段→在信守承諾中維持傳統秩序
道德
在一個環境下,所牽涉到的目標物如何被公正對待,藉此決定行為對或錯
社會責任
類型
經濟
基礎,合理且公平的價格銷售獲利
法律
必須遵守的法律基本原則
倫理
非法律規定,但社會期望
慈善
自由意志責任、自我裁量責任,非法律規定,非社會期望,主動積極從事社會公益
vs義務vs回應
社會責任:追求有益於社會發展的長期福祉
社會義務:企業做到法律最起碼的要求,在守法的前提下盡可能追求利潤極大化
社會回應:企業適應社會變遷的能力(企業對社會做出的實際反應)
管理綠化
(綠色管理)
管理者關注組織決策與行為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
綠化途徑
綠蔭濃度(環境敏感度)低→高
守法途徑(社會義務)
只做到法律最基本的要求
市場途徑(社會回應)
組織對顧客的環境偏好有所回應
利害關係人途徑(社會回應)
回應大多數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積極途徑(社會責任)
採取更積極手段維護地球資源
觀點
古典觀點
效率學派,代表人物Friedman,追求企業股東利益極大化
社會經濟(當代)觀點
社會責任學派,追求社會福祉
贊成vs反對
贊成→社會經濟觀點(改善形象、讓社會更美好...)
反對→古典觀點(增加成本、違背股東利潤極大化、企業與社會大眾沒有直接關聯性...)
社會企業
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特定社會或環境問題,所得盈餘用於本身再投資,以持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非出資人或所有人謀取最大利益
社會
責任vs義務vs回應
舉例: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為例
法規通過前
企業為了讓社會更好,本身積極地雇用身障人士
社會責任
法規通過後
在法律規範內之企業,為避免違法,不得不雇用身障人士
社會義務
不在法律規範內之企業,認為法規通過,
代表社會重視此議題,為滿足社會偏好,而雇用身障人士
社會回應
社會義務
法律經濟要求
企業
短期
落後於社會需求
社會責任
道德真理
企業&社會
長期
領先社會需求
社會回應
社會偏好
企業&社會
中短期
和社會需求同步
主要考慮
關注點
時間幅度
社會領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