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布魯納的教學理論 - Coggle Diagram
布魯納的教學理論
一、布魯納的認知發展階段
2.映像表徵期
學習是透過視覺影響方式的理解(透過圖片、相片形成形象)
「由觀察中學」-參觀、展覽、電視、電影等
2~6y
3.符號表徵期
運用語言、文字等抽象符號理解並與外在環境互動
「由思考中學」-使用語言解說、文字描述
6y以上
1.動作表徵期
對外界的學習和理解是透過動作反應(抓、取、舉、走等動作經驗形成動作技能)
「由做中學」-直接或有目的的經驗、設計、演劇及示範
0~2y
認知發展階段的特點
教育核心在於創造條件和提供協助
三階段依序發展,但年齡非絕對限制,受教育條件影響
三、發現學習法(間接教學法)
特性
老師應提供實例,以便學生歸納思考,建立個體知識結構
反對機械式記憶或刺激反應之制約,強調主動認知學習
依學生認知發展,配合環境適當安排,使學生從互動中主動發現知識的原理原則,達成解決問題、學習遷移的能力。
任何學科知識都能將感覺材料有系統的組織,運用簡單形式呈現
意義
情境是未整理的,但豐富且結構化的
教師指導在初始階段較多,其餘指導少,不一定要給予方向
與啟思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類似,強調配合學生知識結構,設計情境讓學生發現
教學觀
教師為協助者,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認知發展、知識結構、知識獲得歷程的有效安排
教師提供問題情境或於實驗情境中探索,鼓勵嘗試、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學生自己發現答案)
注意事項
提供教材結構型是促進記憶
瞭解基本原則和觀念幫助產生「學習遷移」
了解學科的基本觀念可以促進該科目易於瞭解
檢視教材基本知識和高深知識的隔閡問題
五、布魯納學習四原則
順序原則
具體→抽象
簡單→複雜
智力發展程度
動作表徵→符號表徵
螺旋式課程
結構原則:事物之間的關連與規律形成結構,搭配學習者心智發展程度,達成學習的良好效果
動機原則
增強原則(≠行為學派的稱強原則):自動自發地透過學習滿足好奇心,產生增強作用(為求知而學習,內發而非外控)
四、發現學習之操作
探究教學法
給學生看一些圖畫或圖表數據
給學生看一段影片
向學生講述一段故事、趣聞
由老師或少數學生示範某種實驗或某些活動
師生共同討論、理性推理,自行發現結論(不告訴學生結果,以擴散式問題誘導學生形成結論)
問題解決教學法
步驟
設定目標
發展備選方案
界定問題
選擇最佳方案
執行選定方案
評鑑結果
在情境脈絡中應用知識來發現問題、思索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意義
啟發式教學法
師生互動歷程,強調雙向回饋(教師提供刺激、指導、鼓勵+學生自動自發學習)
從開啟和發展的觀點出發,開啟人類理性、發展潛能,重視思考活動,透過各種途徑解決問題、分析歸納、觸類旁通,達到學習效果(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積極學習)
赫爾巴特的啟發教學法:明瞭、聯合、系統、方法
二、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
內涵
教育歷程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
結構的優勢為:簡化訊息、增強知識可操作性
知識有結構性(特定事實與瑣碎訊息是不重要的)
「任何概念或問題或知識,都可以用一種極其簡單的形式來表示,以便使任何一個學習者都可以用某種可以認識的形式來理解它。」
產生方式
編碼系統(使彼此關聯的概念階層化)(最上層→最下層/抽象→具體)
歸納思考:提供許多實例,推論其系統規則
分類及概念形成(使知識有順序、層次與組織)
認知歷程:獲得訊息、轉換訊息和檢查訊息的適切性和合理性(過程甚於結果/結納新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