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馬來西亞各族美食 - Coggle Diagram
馬來西亞各族美食
馬來人
歷史
伊斯蘭文明的興盛,伊斯蘭教早在10世紀傳至馬來西亞。
定義
信奉沙斐儀派伊斯蘭教、能操馬來語、奉行馬來傳統民俗及文化。
飲食禁忌
宗教
不吃豬肉和水生貝類動物,不菸不酒。
餐桌禮儀
須用右手抓取食物,否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烹調特色
主食
米飯、糯米糕點
主材料
牛、羊、雞、魚
口味
甜和辣
香料
手法
磨碎、弄稠
種類
檸檬草
辣椒
洋蔥
斑蘭葉
月桂葉
醬汁
羅望子汁
椰漿
咖椰醬
青檸汁
特色菜餚
沙爹Satay
配料
黃瓜、洋蔥
醬料
甜中帶辣的花生醬
主食
搭配一種稱為Ketupak的馬來飯團
主材料
雞、魚、牛、羊都能拿來串烤
背景
源自印尼,後來傳至整個東南亞
椰漿飯Nasi lemak
字義
nasi=飯
lemak在這指椰漿
主食
米,用椰漿浸泡後再煮
配料
黃瓜切片、小江魚仔、烤花生、已攪炸過的蕹菜、全熟蛋(水煮蛋或煎蛋)、印度式醃菜
香料
黃薑、香茅
醬汁
參峇醬
口味辣,讓椰漿飯被暱稱為「辣死你媽」
亞參魚Assam
香料
辣椒乾
醬汁
羅望子汁
主材料
魚,種類不限
口味
酸酸辣辣
印度人
飲食禁忌
宗教
不吃牛肉
餐桌禮儀
傳統吃法-手抓
烹調特色
香料
咖哩葉
白豆蔻
香菜
薄荷葉
地理
大多數印度人都是來自南印度
定義
在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
特色菜餚
印度香飯
主材料
羊肉
山羊肉
雞肉
鮮蝦
香料
味道
北印度
胡荽
孜然
丁香
綠豆蔻
檸檬
南印度/巴基斯坦
香菜
薄荷葉
月桂葉
白豆蔻
酥油
外觀
薑黃
番紅花
色素
主食
米
與香料、肉/蔬菜和酸奶混合烹飪
醬汁
酸奶
印度煎餅Roti canai
醬料
達爾醬Dahl
鯷魚辣椒醬Sambal ikan bilis
配茶
拉茶
冰茶
原型
印度餅Paratha
姆魯古Muruku
原料
麵粉、印度扁豆粉,油炸
香料
小茴香
芝麻
節日
新年
口味
又香又脆
外觀
旋渦狀
華人
歷史
殖民者為了滿足經濟的需要,大量引入華人和印度人的勞動者
烹調特色
以福建,粵菜,客家菜和潮州菜為基礎去改良
特色菜餚
肉骨茶
主食
伴飯
調味
醬油、碎紅椒和蒜蓉
手法
帶肉的骨配合中藥煲成
配茶
中式濃茶
解油膩
起源
名叫「李文地」的店主所賣的肉骨湯被顧客稱作「肉骨地」,「地」與「茶」音近,故稱「肉骨茶」。
雞飯粒
主食
米飯
手法
和雞高湯一起煮熟
外型
把米飯揉成桌球形
配料
白斬雞
蝦麵
背景
別名福建麵,不過在福建一帶找不到,是當初福建地區華人移民為了適應馬來西亞炎熱環境的食物。
主食
鹼水黃麵
手法
搭配豬油、蝦子、黑醬油、豬肉片、花枝、高麗菜、豬骨高湯燜炒
醬料
參巴辣椒醬
咖椰吐司Kaya
Kaya醬
斑蘭葉及椰漿製成
吃法
塗抹在吐司上
口味
斑蘭葉的芋頭香氣
椰漿能使醬吃起來滑順
搭配飲料
咖啡
美祿
定義
指明清至民國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
峇峇娘惹
烹調特色
手法
長時間燉煮
植物的汁液為糕點染色
融合
馬來的香料及配料
華人的傳統食材
口味
濃重、色香味俱全
特色料理
叻沙Laksa
亞參叻沙
咖哩叻沙
手法
湯頭內加入大量的椰奶
口味
濃鬱的咖哩和椰子香味,同時帶有淡淡的甜味
娘惹糕Nyonya Kuih
原料
糯米、米、木薯粉
口感軟糯
種類
蒸
炸
烤
香料
班蘭
椰漿
綠豆泥
叄巴
娘惹粽
配料
香菇
冬瓜糖
豬肉
閏巴Rempah
用各種香料和蝦米炒香
外形
用蝶豆花染藍
主食
糯米
香料
班蘭葉
定義
指華人與當地土著混血
娘惹
土生華人女性
峇峇
土生華人男性